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文:林森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相比歐洲,一戰中的非洲戰場似乎總是那麼可有可無,在歷史教科書中也常常被略去不提,毫無存在感。然而,有一位游擊戰大師卻在這個小舞臺上大顯身手,憑藉自己卓越的指揮才能打得20倍於己的敵軍落花流水,演繹了別樣的戰爭傳奇。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勇挑重擔

此君名叫保羅•馮•萊託-福爾貝克,1870年出生於一個普魯士軍人世家。他的先祖因在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而蜚聲軍界,其祖父還當到了普魯士陸軍上將。正是由於家庭環境的薰陶,福爾貝克從小就立志要在沙場上拼取一份功名。1899年,從軍校畢業的福爾貝克加入德意志帝國陸軍,成為了一名炮兵軍官。後來,他被調往德屬東非鎮壓當地土著的起義,並在那裡積累了一定的叢林游擊戰經驗,為後來的大放異彩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功底。

1914年2月,已經晉升為中校的福爾貝克被任命為德屬東非陸軍司令。不久後,一戰爆發,由於德國在非洲的力量比較弱小,而且其從本土到非洲的運輸線又被英國皇家海軍阻斷。所以英法等協約國便決心集中優勢兵力,以最快速度拿下德屬東非,消滅德國在非洲的勢力。當時,福爾貝克手下只有12個營的兵力,不到4000人,而和他們對陣的協約國軍隊則至少有三萬。更要命的是,非洲德軍的裝備還很落後,不少人只有砍刀和手榴彈,連槍都沒有。而且真正的德國官兵僅500人,其餘都是當地土著,技戰術素養也很低。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面對困難,福爾貝克沒有絲毫退縮。他將土著官兵與德國官兵一視同仁,在待遇和保障上全部看齊。同時,按照普魯士陸軍的標準對所有人進行嚴格訓練,凡優秀者不論出身、種族一律提拔,黑人也好白人也罷,在他那裡沒有任何偏見。福爾貝克這種“英雄不問出身”的平等精神,為其在後來的作戰中贏得了巨大回報。他很欣慰地看到,土著的黑人官兵有著不輸於德國官兵的強大戰鬥力,這成為他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本來,英國預計他們只需要幾個月就能以極低的代價把德屬東非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可沒想到,東非之役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場災難。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初戰告捷

1914年11月,協約國率先打響了一戰中非洲戰場的第一槍。11月3日,兩萬英軍在坦噶灣登陸,向德屬東非發起進攻。敵強我弱,福爾貝克沒有選擇正面硬剛,而是將主力部隊沿縱深配置,只派出少量部隊前去誘敵,吸引英軍進入伏擊圈。在灘頭,德軍與敵略作接觸後轉身就跑,以為佔了便宜的英軍立即揮軍大進,試圖全殲這些“軟柿子”。然而不久後,他們就遭到了以逸待勞的德軍主力的猛烈打擊。德軍用交叉火力網打得英軍抬不起頭來,使其只得丟下戰友的屍體往船上撤。但在撤退時,由於準備不充分,英軍陷入一片混亂。福爾貝克抓住機會,命令官兵用機槍和迫擊炮狠狠招呼對手,致使英軍就像靶子一樣被掃倒一大片。此役,英軍死傷4000餘人,而德軍只損失15名德國官兵,外加45名土著官兵。福爾貝克贏得了一場一邊倒的完勝,給想要快速解決東非問題的協約國一記重擊。協約國方面擔心影響士氣,對此次失利一直隱瞞不報,到一戰結束後才對外公開。

坦噶灣之戰的慘敗,讓英軍領教到了福爾貝克的厲害。他們不再主動進攻,而是採取守勢,嚴防福爾貝克進犯協約國的地盤。福爾貝克不想讓英國人平安度日,他率軍對臨近的英國殖民地肯尼亞和羅得西亞(現津巴布韋)發動突襲,摧毀了當地沿著鐵路及運輸線修築的要塞,還炸燬了20輛火車,以及一長段鐵路,給英軍的後勤供給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打得英軍心驚膽裂。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再接再厲

認識到福爾貝克是一塊硬骨頭後,協約國不敢再掉以輕心。1916年3月,他們派出英軍名將、著名游擊戰專家史末資率45000精兵從南非出發,對德屬東非發起大規模進攻。由於無法和十倍於己的敵人硬碰硬,福爾貝克便率軍向南撤退。當英軍在複雜的地形緩慢前進時,福爾貝克瞅準時機,率小股部隊頻頻偷襲。由於到處受襲,一時間,英軍竟然摸不準德軍到底有多少人。史末資應對失措,完全被福爾貝克牽著鼻子走。福爾貝克的每次偷襲,都迫使英軍不得不暫停進軍數週乃至月餘,最終因糧草耗盡,史末資不得不放棄了這次進攻。

到1917年,戰爭局勢對德國來說越發不利。因為公海艦隊被英軍完全封鎖在港內不敢出戰,於是福爾貝克所部的所有對外聯繫基本都中斷了。部隊缺衣少彈,補給開始捉襟見肘。而協約國則趁勢加大了對德屬東非的進攻力度,不斷向非洲增兵增糧。即便如此,福爾貝克依然靠著出色的指揮,加上德軍官兵的英勇作戰,一次次粉碎了敵軍的攻勢。當年10月,福爾貝克率軍重創了四倍於己的英軍,使英軍損失1500餘人,而德軍僅傷亡100人。到了這個時候,土著官兵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他們感念福爾貝克一視同仁的恩德,除了在作戰時奮不顧身外,還教會大家如何利用非洲當地動植物製作食物和藥品,以彌補軍需的不足。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1917年12月,德軍幾乎要被協約國軍逐出德屬東非。然而就在這時,福爾貝克瞭解到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邊界處的要塞裡有充足的給養。本著富貴險中求的原則,他在局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竟然令人驚訝地發起主動進攻,沒有損失一個人就佔領了要塞,成功奪取了大量補給品。隨後,士氣大振的德軍在福爾貝克的帶領下轉入反攻,於1918年7月1日挺進到沿海的克利馬內,並於9月末返回德屬東非。接著他們侵入羅德里亞要塞群,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攻陷了那裡。11月13日,他們又奪取了卡薩馬(今贊比亞)。

正當福爾貝克準備展開一次更大規模的攻勢時,他從一個英軍戰俘那裡得知,德國已經宣佈投降,大戰結束了。此時,福爾貝克麾下還有至少3000名官兵可用,而敵軍卻無法捕捉他們的行蹤,但他還是遵從了停戰協定,向協約國投降。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英雄謝幕

11月23日,協約國軍終於將這支給他們帶來巨大損失、卻又對其無可奈何的軍隊繳了械。投降後,福爾貝克仍然留在非洲,安排德軍官兵和戰俘的遣返工作。1919年1月,他返回德國。抵達後方才得知,自己已被提升為少將,並且成為了全德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在四年多的征戰中,福爾貝克指揮的德軍最鼎盛時只有不到12000人,但是他們卻擊敗了超過30萬人的協約國軍隊和130名將軍。四年裡,英國人花費了150億英鎊,但卻從來沒有在一場戰鬥中擊敗福爾貝克,反而付出了6萬多人傷亡的代價。

一戰的不敗戰神,擊敗130位將軍,對抗20倍於己的敵軍仍不落下風

戰後,福爾貝克和大多數德國人一樣生活窘迫。以前的對手史末資聽說後,聯絡了一批熱心的人為福爾貝克籌措到一筆生活費,以示對這位偉大對手的尊敬。這筆錢一直支付到福爾貝克以94歲的高齡去世,那時是1964年3月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