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必然!

沒有危機是最大的危機,滿足現狀是最大的陷阱!

人在舒服的環境裡,最容易迷失自我→溫水煮青蛙的後果必定是自食其果!

痛則思變,以前不是不想變,而是沒有痛,或者痛的還不夠!

一個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等,不靠,不要,其實就像我們在不斷的學習各種課程的過程中,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各種事情的解決能力,這種能力有了任何問題都將不是問題。


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遇到問題怎麼辦?

先問問自己,先問問自己的內心,讓自己冷靜下來,讓自己靜靜的思考,讓自己寫寫畫畫,讓自己去提問,這樣的話可能殺出一條血路,找到一個突破點。

唯獨自己不斷的去執行,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改正,不斷的進行單點爆破。千萬不要養成凡事依賴別人的習慣,否則後果很可怕,真的很可怕,我們要不斷的通過學習,逐步提高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三大思維的應用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重點來啦!!!


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一、關於時間

(只有利用好時間,才會創造時間)

利用好時間=高效率=快節奏=有更多的時間

1、如何規劃時間?每天需要做什麼?我們可以規劃一個星期,也可以規劃一個月,我們思考一下,這個星期我們都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是每天必須做的?

哪些事情是偶爾做的?整體要規劃一下,要看一下時間分佈情況,哪些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比如每天半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每天2到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陪家人的3個小時,再加上休息的時間,這就是一天的時間組成部分,如何預留出突發狀況的處理時間呢?

突發事件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突發,此時可以告訴自己,重要的事情我已經做完了,我還怕什麼突發事件呢!

我們在規劃時間了當中,一定要留出一段處理突發事件的時間,作為處理突發事件的時間。

同時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自己,做任何事情絕對不要拖延,我們不能覺得今天還有三四個小時間呢,我這個事情留到這個時間去做,這樣安排就會造成當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這件事情又不能如期順利的完成。

2、具體如何安排時間呢?

比如這件事需要半小時完成,那麼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安排50分鐘去完成,但是我們要從當下開始做這件事情,最佳狀況就是半小時完成,甚至提前完成,那麼餘下的時間怎麼安排呢?

如果沒有突發事件,把接下來的重要事情的計劃進行提前執行,這樣永遠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並且效率最大化。

3、如何更好的執行計劃?

①利用艾維做事四象限表格做一個執行清單,今天必須做的事情先出來,預計要花多少時間寫出來,做完之後再記錄一下用時時間,如果實際用時比計劃用時要少,那麼餘下的時間可以給予自己獎勵,聽聽一兩首歌曲,看看新聞,站在陽臺遠望一下等等都可以的,但是時間控制在十分鐘以內,或者直接把這十分鐘運用在下一個重要緊急的計劃當中。

②利用好平時瑣碎的時間,比如等朋友的時間,等車的時間,坐車的時間等等,可以看看書,聽聽錄音,我們可以把零碎的時間放在一年之內,比如一年之內想要看50本書,我們不確定每天該花多長時間去看,那麼我們只要一有時間就去做這件事,這樣就把零碎時間好好利用起來。

比如我們在等客戶見面的空間裡,可以拿出紙和筆寫一下,接下來見客戶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講一個什麼故事,穿插什麼內容等等一些準備工作都是很有價值的。

也可以隨身帶著隨手讀或者口袋書,包裡要放著紙和筆隨時準備寫寫畫畫,當然也可以利用手機的記事本,有道雲筆記,印象筆記,便籤等,在此看來。

給大家小米便籤,相當便利,功能也很強大,第一款小米手機是2013年的,也就是當時做的一些重要記錄至今一搜索還能找到。

至今五年的時間,小米便籤裡進行分類記錄了各種有價值的東西,我相信這都是一生的財富,利用好這個工具,可以隨時記錄好我們的靈感、思路等,回頭在加以整理。

每天的第一時間先做重要緊急的事情,其次利用好瑣碎的時間去做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去完成一個長期目標規劃,只有這樣才能更高效的利用我們的時間!

比如我們每天的200字背誦目標,並非安排特定的時間去做,可以在瑣碎時間去完成,因為內容的記憶牢靠,靠的不是時間,而是頻次,比如背誦前先讀出來,每讀一遍就會加深一次印象,頻次的數量級到了自然就記住了。

4 、如何時間效率最大化?

提升做事效率=壓縮必須的事情完成時間

①零碎的時間利用好,就能決定一天的時間能否超過24小時,如果想一天變成兩天,就要看如何利用好零碎時間了。

考慮到很多哥們都是716,甚至720,當然不作為全面推廣或者硬性要求,這個計劃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去進行,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利用好時間,而不是故意把時間拖到16個小時或者20個小時才去完成,這樣做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拖累了自己,拖垮了身體。

②不斷的壓縮重要緊急事情完成的時間,這不是偷懶,而是提升事情的熟練程度。

比如我們拜訪一個客戶,花費了兩個小時時間,客戶也沒明白我們溝通的主線是什麼,那麼下次的見面,我們花費一個小時時間與客戶溝通的非常愉快,這就是壓縮時間,提高效能。

那麼在此去拜訪客戶我們還用第一次見面的溝通方式嗎,肯定不是的,肯定是要用第二次的共同方式,甚至提高效能更好的溝通方,這就是壓縮時間就能提升做事效能的提現。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不斷的去總結,不斷的去反思,不斷的提升經驗!

5、如何避免干擾而浪費時間?

徹底排除各種干擾源=專心做好事情=效能最大化

①減少看手機的時間,減少手機提醒,關閉不必要的提醒,可以每半小時看一次手機,集中利用零碎時間進行了解、回覆和處理。

一休哥手機的QQ,微信,叮叮,包括其他軟件,一律不設置任何提醒,禁止提醒,只有一個信息數字顯示即可,製造一個不打擾自己學習時間的環境,直到把事情真正的處理完。

可以給自己設定個半個小時過後進行集中處理,對於重要緊急事情,馬上打電話溝通,減少發送文字或語音耽誤的時間。

一休哥的手機每月有3000分鐘通話,大概能用到2400分鐘到2600分鐘左右,從而可見電話量是很大的,重要緊急事情就應該馬上打電話處理,而不是聊QQ發微信,能用電話解決的,儘量不用文字,除非幾句話可以解決的內容,儘量不被QQ或者微信去打擾。

否則心裡就會想著誰又給我發信息了,太容易分心了,這樣永遠不會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想看消息的時候就能看到,不想看的時候永遠就不會看到,這樣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很多同學每天學兩個小時,學三個小時,卻學不到東西,這就是根源所在!

如何判斷消息是否是重要緊急的事情?

明確告訴大家:除手機電話外,其餘一切的消息都不是重要緊急的事情!所以哥幾個重要緊急事情馬上打電話溝通,其餘聯繫方式都是解決不重要不緊急的溝通方式。

6、利用瑣碎時間做一些短小的事情,專注度會很高,效率也會提高很多,比如我們只有五分鐘的瑣碎時間,但做這件事需要十分鐘,那麼我們利用五分鐘時間,或許能解決十分鐘的事情,專注度高了,效率高了,處理事情的節奏快了,大腦反應速度也上來了。

7、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你一天的話,那麼它就會佔用你一天的時間,如果你認為這件事情需要一個小時的話,那麼它就會佔用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其實仔細發現一天才完成的事情,真正在做事的時間可能只有半天,甚至幾個小時。

8、所以我們應該給自己一些壓力,把狀態調整到最佳,就是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多,需要我高效快速的把這件事做好完成,而且不能出錯,這樣我們的效率和節奏就能更好、更快!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壓縮事情的預估時間,制定計劃後馬上執行,想盡辦法努力提前完成,把節約下的時間給予回饋或者獎勵,那麼做這件事將會有很大的動力,這也是把目標賦予能量化的一種表現!

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二、關於學習

1、我們學習的什麼東西?信息?知識?

那麼知識與信心的區別:只有那些能夠改變我們行動或認知的信息才是知識,否則它只是信息。千萬不要把接受信息的過程當作學習知識的過程,這是重中之重!

2、信息分為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如果這個信息不能對我們產生有用的價值,那麼就是無用信息,更不可能成為知識,知識就是肯定能夠改變我們的行動或者思維,其實我們認知的東西。

3、我們接收一個信息可能需要三秒到三分鐘的時間,而知識的應用過程就是能夠幫我們分析判斷的過程,比如有朋友告訴你西客站周邊房價要漲了,這是信息,那麼你馬上會想到,因為那周邊要建很多政府配套設施,學校,醫院,廣場等,這就是知識的應用過程,能有效分析判斷信息的東西就是知識。

4、比信息知識更高一個層次的就是技能,轉化期間需要我們不斷的去練習、去運用,就好比我們怎麼樣去識別某個地方的房價會漲會跌,有人把信息告訴你了,把知識教給你了,我們要不斷的去練習,去嘗試和實踐,時間長了就能變成技能,當技能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那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和態度。

就好比當有人把一個城市的地圖給你看,把城市名字報給你的時候,你立馬就能判斷出這個城市的房價在這段時間裡會不會漲?會漲到什麼程度?那麼這就變成了一個習慣和態度了,其實就是進入到一種出神入化的程度了。

5、三點成一線,這是一個信息,三點成一線,能夠打中一個靶心,這是知識,我們自己端著槍到靶場上利用這個知識去實際練習的時候,它會變成一種技能,但不一定能打中靶心。

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三點成一線,是能打中靶心的,但是在靶場上我們利用三點成一線,卻不一定能打中靶心,為什麼?

理論與實踐是有距離的,那麼什麼時候能夠打中靶心?當我們練習到一定程度,花了幾百發、幾千發、幾萬發子彈的時候,十槍有五六槍打中靶心的時候,那麼就變成了一種技能,但我們能夠經過幾十萬子彈的練習,從端槍到瞄準,一秒鐘或者幾秒鐘之內把十發子彈全部打到十環上面的時候,那就變為一種習慣和一種態度了。

這也是10萬小時理論的專家,或者成為世界冠軍,我們需要10萬個小時的練習,這就是技能到達態度的過程,數量級+單爆=頂級高手。

6、為什麼是態度?

當我們練習完10萬發子彈的時候,接下來做任何事情都會一板一眼,不浮躁,不會再像當初聽一個知識,或者聽一個信息的時候,我們會頂替掉一些無用的信息,留下來對我們有用的信息。

劉海之後我們會認認真真去聯繫,會形成與生俱來的一種習慣哥和態度,它並不是一種結果,而是對我們整個人的改變,就像老大說的一樣,做事基因只有一個,當我們一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淘寶安利中把它拍照拍了幾萬張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老大的做事態度,而非本能!

7、知識、習慣、態度原本不沾邊的三個詞,因為做事習慣與做事態度是完全息息相關的,因為做了一件事,把我們的習慣、心態、以及浮躁的情緒全部都被改變了。

8、更好學習的三個技巧?

⑴記錄

包括記錄事情發展的過程,還要主動記錄看不見的各種關係,而非僅僅記錄一些流水賬,一定要記錄發展的過程,這是我們看得見的,還要記錄一些看不見的因果關係、連帶關係、或者其他關係,這些需要我們去思考的,也可以理解為橫向和縱向。

⑵定期回顧或者反思

因為時間一久就容易忘記學會的東西,另一方面事情的發展的原因和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間隔時間比較長的,如果我們不去回顧,可能就會發現不了兩者之間是有聯繫的。

⑶付費學習

①買時間增加有效學習時間。

②向專家付費或者諮詢建議,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我想學如何做ppt,不需要滿世界找免費的ppt教程,我可以網上找一下誰這方面課程講得最好,定價多少,然後去買最牛逼的課程去學習,如果能免費獲得也更好,這就相當於我們買時間了,直接花錢去買比我們去找、去問要節約很多時間,然後就可以付費諮詢一些專家解決自己的問題了。

9、三個底層學習方法?

⑴刻意練習

就是練習不斷把知識變成技能,把技能變成態度的過程。

⑵反思

要經常反思,不斷的反思,一有時間就反思,逼迫自己不斷的思考。

⑶以教為學

就是把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然後把記錄的東西包括理解和見解講給身邊的人聽,我們只有把學到的東西講出來的時候才算真正的學會了,吸收→消化→輸出的過程,這就是以教為學的過程。


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三、關於理解和思考

理解=瞭解+明白

1、何謂理解?

⑴順著脈絡或者調理進行剖析

⑵從道理上了解

⑶只瞭解認識

⑷說理分析

⑸見解

無解的東西通過思考變成有解,思考可以讓似懂非懂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清晰,理清脈絡,知道內在的一些規律。其中理解和思考中的思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思考的一大重要工具

1、五有做事法:

有目標

有計劃

有數據

有跟進

有改進

做任何事情,我們要用這五有做事法。

2、過去+現在+將來=昨天+今天+明天

上個星期做了什麼?

現在做到什麼程度?

下一步怎麼做?

以前做了什麼?

現在有什麼結果?

出了什麼問題?

現在有什麼計劃?

人呢,要時常反思自己!

3、七何分析法,也叫5W2H分析法:

(1) 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

(2) 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3) WHERE——何處?在哪裡做?從哪裡入手?

(4) WHEN——何時?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

(5) WHO——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6) HOW——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麼程度?

這是一個提問和目標細分的綜合應用。

①提出正確的問題。

②區分原因和藉口。

4、SMART原則

1.目標必須是具體的(Specific)

2.目標必須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目標必須是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目標必須和其他目標具有相關性(Relevant)

5.目標必須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無論是制定團隊的工作目標還是員工的績效目標都必須符合上述原則,五個原則缺一不可。

亂談管理(時間管理&學以致用)

四、學以致用

目標→計劃→行動

1、學以致用的幾個關鍵點:

①行動。只有行動才能被執行。

②任務。任務可分解成行動。

我們執行的是任務,取得的是成果,實現的是目的,也可以是目標,

③計劃。計劃是為了達成任務的整體目標而對任務分解出來的行動進行排序的方式和結果。

任務行動→計劃分解→排序→執行→完成目標

執行任務→達成目標1→實現目的1

執行任務→達成目標2→實現目的2

執行任務→達成目標3→實現目的3

這就是目標細分的過程!

一定把三大這個知識不斷的努力去嘗試應用變成一種技能,這個技能在運用過程中會形成態度,這種態度就像條件反射一樣的隨時去提問,不斷的去目標細分,不斷的去單爆。

信息可以去掉,直接把知識→技能→習慣和態度。

比如我們每天學習只有十分鐘的專注時間,可以我們一次只學十分鐘,但是我們要分多次學習,比如學習五次,累加就是50分鐘了,但是這50分鐘時間全是專注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那麼隔一段時間把專注時間提高到15分鐘或者20分鐘。還是加強學習次數,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所有的問題都要落實的原因上面,我們怎麼樣去執行?怎麼樣把它當成任務去分解?怎麼樣去達成目標?怎麼樣去實現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和目的,第二個目標和目的,第三個目的?找根源。

2、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我們每天吃飯是為了什麼?

我們每天休息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生存狀態關乎到很多人,父母,老婆孩子,家庭,未來,如果這些我們用心思考了,絕對不會說心態有問題,只會說我應該怎麼辦?我應該怎麼去做?努力把心態調整到波瀾不驚的狀態,讓任何事情都激不起我們內心的波瀾。

3、什麼叫波瀾不驚?

我們不再接收任何情緒、心態上的問題,我們只相信任務,目標,分解,可執行,可量化,只需找這些就行了。

很多時候事情都做不好,不是因為態度問題,而是在某些環節上還沒有做好,不要把情緒、狀態放在嘴邊,而應該去反思之前制定的計劃有沒有問題?

我們的任務分解的是不是有問題?我們具體的執行行動是不是執行到位了……一定從這方面找根源,而不是說一句話,今天狀態不好,這樣只會永遠狀態不好。

以上小結:

學習利用牛人的思維模式和做事習慣,我們也能成為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