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作者|葉春池

鄙視鏈的普遍存在異常微妙。有時絲毫不涉及任何物質現實,單純從個人趣味上,更能把你鄙視到塵埃裡——你這個人呀,有多少錢也是不行的 ,沒品嘛。

看演唱會的看不起看電影的,看音樂會的看不起看演唱會的,看livehouse的看不起看音樂節的……而話劇更是站在現場娛樂食物鏈的頂端,非戰鬥人員輕易不敢涉獵。

作為王者的戲劇圈,鄙視鏈則更為複雜精細。看國外戲的看不上看國內戲的、看人藝國話戲的看不上看開心麻花的、連續看12個小時戲的看不上看1個小時的……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雖然在飯圈混跡多年,但得知要去烏鎮戲劇節採訪,硬糖君還是忍不住一陣心虛:戲劇圈那可是高門檻高逼格的存在,萬一被人一眼認出是個偽文青,豈不尷尬得緊。

而當硬糖君左手拿著青團、右手捧著奶茶,踏著一路桂花香穿梭在烏鎮的小巷之間,看著各種倍兒藝術的戲劇海報,居然毫無違和感。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不知不覺便已沉浸其間。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原來,你們戲劇圈已經如此接地氣了!正如硬糖君曾經感慨“音樂節就是年輕人的廟會”,如今看來,戲劇節又何嘗不是一場更具獨特氣味的廟會。

烏鎮戲劇節在吃喝玩樂之間降低了戲劇的門檻,當小眾的文藝狂歡,開始變成大眾的新生活方式,戲劇節也就成為打破文青鄙視鏈的終極利器——畢竟美好的事物誰都愛,只是一直少了這麼一個入口。

文藝從買票開始

不知究竟從哪一刻起,烏鎮成為文藝的代名詞,窄窄的石板路、潺潺的流水、輕搖的小舟、隨風飄動的河燈,大城市裡年輕人追求的歲月靜好也不過如此。每到10月,街頭巷尾色彩紛呈的海報彷彿跳躍的油畫色彩,隨處可以偶遇的黃磊等明星都提醒遊客這裡正在上演的戲劇盛宴。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烏鎮的文藝,很大程度上在於其保持了古樸的氣息。但有意思的是,要保住人們在烏鎮這種純然的水鄉靜謐體驗,最需要藉助的,卻是現代科技。

“入場真快啊!”是硬糖君和很多現場觀眾對今年烏鎮戲劇節的最初印象。

在現場演出這個相對小眾和高度分散的市場,購票、檢票就比看電影複雜得多。硬糖君本已做好充分準備,要經歷聚眾排隊取票的一場“惡戰”。沒想到如今已經是無紙化智能入場,購票體驗升級、入場節省時間,絲毫沒有嘈雜混亂來打擾文藝氛圍。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在大麥網的助力下,今年烏鎮戲劇節首次實現可售票品無紙化。大麥網從觀眾選座購票到電子票流通再到檢驗入場,進行全鏈路跟蹤服務。

無紙化不僅提升了用戶的入場體驗,也切切實實打擊了黃牛市場。每個賬戶同一場次最多購買5張票,並特別設置動態電子票精準打擊黃牛。黃牛遭殃,圍觀群眾自然稱快。

輕鬆入場之後,一邊欣賞著古色古香的風景,逛著特色小店,不能少的還有各色美食,青團、蔥包燴,打卡各種網紅食品。邊吃邊逛的同時,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某場戲裡,成為一場戲的主角。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此時烏鎮街頭巷尾,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剛看完一曲神秘懸疑的黑天鵝,一轉身就走進了光怪陸離的小丑世界,不知從何處傳來“咿咿呀呀”的唱腔,一回頭,小橋流水下的搖櫓船上站著披掛戴冠的花旦……

這些劇場外演出,每年演出規模都超過千場,共同組成了烏鎮的古鎮嘉年華。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可以看、可以聽、可以逛、可以吃、可以玩,烏鎮戲劇節的“嘉年華化”,將藝術方式、審美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合,製造了沉浸的娛樂體驗、自然的社交互動和我們的生活剛需——可以發朋友圈的照片。而滿足社交需求,顯然是現場娛樂優於線上娛樂的關鍵點,並由此產生更多消費可能。這也成為今年烏鎮戲劇節一大看點:換一種方式看戲劇。

烏托邦裡的內容復興

戲劇作為最古老、最直接互動的藝術形式,如今反而成了大眾眼中非常有距離感的內容形式。觀眾對戲劇的印象,大多還是那些改編自不那麼通俗易懂的名著,這也是戲劇粉門檻高的原因之一。

這次來烏鎮戲劇節,硬糖君的感受是不僅戲劇節在形式上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在戲劇的內容上也給了觀眾更多元化的選擇。更加大膽、先鋒、以“容”為主題,現代美學和復古美學不斷衝擊融合,新銳、實驗的畫風不僅吸引了資深戲迷,也吸引了硬糖君這樣的新粉。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今年烏鎮戲劇節有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29部劇目109場特邀劇目戲劇演出,是6年來整體數量最多,涉及地域最廣,探討主題最豐富的一次。

其中,既有國外經典作品《黑暗中的舞者》,演員們完全在黑暗中表演,讓觀眾沉浸在失明般的身體體驗中;也有孟京輝版本的《茶館》,新銳改編向經典致敬;由金士傑導演並領銜主演的蘭陵劇坊40週年紀念劇目《演員實驗教室》更是為此次的烏鎮戲劇節重磅加碼。同時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契訶夫的《櫻桃園》、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等經典作品也將登陸烏鎮。

除了向觀眾展示經典作品,給年輕創作者機會和給年輕觀眾帶來新的內容體驗一直是烏鎮戲劇節的特色。全球戲劇節獨有的“青年競演”單元一直延續至今,今年五屆青年競演高人氣獲獎作品首度集結,這些張揚的作品給了國內外戲劇青年肆意瘋長的機會。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展示作品之餘,烏鎮戲劇節也少不了對戲劇深度的討論和思考。以“小鎮對話”形式請來是各路大咖,今年重點探討的是關於世界各地實驗劇場現象,讓觀眾從情感體驗到學術昇華全方位瞭解戲劇。

朗讀會更是讓觀眾可以親身參與到戲劇的創作和表演中來。“子夜朗讀會”任何人均可報名參與朗讀,戲劇不是高山流水,而是你我皆可觸碰的現實藝術。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蘭陵劇坊40週年的紀念之作,又云集了金士傑、劉若瑀、馬汀尼、趙自強、楊麗音等一眾臺灣傳奇演員與當代戲劇的領軍人物,自《演員實驗教室》宣佈將於烏鎮戲劇節演出以來,一直備受戲劇觀眾以及業內人士的關注,也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此次烏鎮戲劇節最期待的作品,根據大麥網數據顯示,其在烏鎮網劇場的兩場演出更是在開票20分鐘內即告全面售罄,一票難求。

錯過此次烏鎮戲劇節或是沒搶到票的朋友們也不要遺憾,硬糖君發現在烏鎮戲劇節後的11月16-17日,《演員實驗教室》還將轉戰北京的國家大劇院進行演出。目前北京站的三場演出已經全面開票,想看的小夥伴們可以抓緊登錄大麥網進行選座購票。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烏鎮戲劇節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讓與之有關的一切都“文藝”起來。“青年竟演”和“小鎮對話”的門票均可以在大麥網上預約或現場排隊領取,觀眾憑預約身份證實名檢票入場,再一次的杜絕倒賣和黃牛,給真正愛戲劇的人近距離接觸戲劇的機會。

消費升級,全民皆文藝

消費降級論沸沸揚揚了很久,據說是榨菜、二鍋頭銷量都漲了,出門都共享單車了,購物都拼多多了,總之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可看烏鎮戲劇節的人流量和此前大麥發佈的中國演出市場消費數據,硬糖君卻發現:不是說經濟下行嗎?怎麼年輕人怎麼好像更捨得在文藝生活上花錢了?

大麥數據顯示,在6月1日到8月31日的整個暑期檔中,大麥網服務觀演用戶220萬人次,覆蓋全國281個城市。而大麥網在售演出項目佔整個演出行業線上在售項目90%以上,由此可以反推出整個演出市場的繁榮情況。

而這次烏鎮戲劇節,雖然目前還沒有官方數據,但硬糖君的體感來看,每場演出都座無虛席,周圍的住宿也都爆滿。而且有不少觀眾是第一次參加戲劇節,戲劇節的市場外延在不斷擴大。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其實也對,所謂經濟下行,不過是增速放緩,究竟大家還沒有真的“窮”了。而現實生活裡越焦慮,更需要文娛生活來愉悅身心。第一次參加音樂節、第一次參加戲劇節、第一次在現場看體育比賽、和看電影一樣固定的看戲劇表演……都是生活裡的小確幸,是貨真價實的消費升級。

而這其中,現場娛樂真實的體驗、直接的互動、多元的參與感都是線上內容無法比擬的。但如何讓已經被線上娛樂俘虜的“宅”用戶邁出第一步,可能也是最困難的一步,升級版的體驗和更多的興趣點是很好的切入口。

能在邊吃、邊玩、邊交朋友、邊拍照的間隙“順便”看個現場演出,那縱使原本不是戲劇用戶,也會覺得有了出門的充分理由。而如果能看演出還“順便”旅行,豈不是更加兩全其美。當下的現場娛樂,已遠不是一場精彩演出那麼簡單,各個部門的協作鏈條也早已超出我們對文藝的理解。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就在烏鎮戲劇節開幕當天,烏鎮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就未來景區建設達成了全面戰略合作。根據合作內容,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大麥網、螞蟻金服、飛豬、阿里雲等,將從各自的行業領域和業務特色出發,多域立體地打造“智慧烏鎮”。

文藝青年的終極鄙視鏈,居然是被戲劇節自己打破的

所謂“智慧烏鎮”,就是讓用戶在看戲的同時實現了看、聽、逛、吃、玩一站式體驗的“大麥超現場”。而大麥也絕不僅僅是個票務平臺,除了打造量身定做的票務服務之外,還深度參與內容的推廣,提供站內及阿里生態全渠道宣發資源,並在戲劇節的基礎上,通過打通線上線下的強大入口和豐富場景,有效觸達不同的目標群體。

文藝青年行走在烏鎮的行雲流水體驗,是以理科青年的技術為支持,不知經此一役,是否彼此的鄙視鏈都能打破些許?

鄙視鏈的存在,是在加固圈層壁壘。戲劇節、嘉年華的存在,則是在融合不同喜好,讓人們在共同的場域發現彼此的世界,一個令人驚奇的、迷人的世界。

或許有一天,戲劇節會像今天的音樂節一樣成為大眾的狂歡會,不再高冷、不再小眾,甚至被一些硬核文青嫌棄。但我們知道,那不是戲劇的失敗,而是戲劇的再次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