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如果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古代的事,很多都非常匪夷所思,比如寫字。古代人寫毛筆字時,從來都是豎著從右向左寫,和今天的人剛好相反。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那麼,為什麼中國古人為什麼要豎著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呢?下面有幾個說法:

1、最早是在竹簡上寫字

古人之所以豎著寫,是因為在造紙術發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簡牘上寫字的。竹木簡牘都是窄長的竹木片,用繩串起來可捲成冊。“冊”字就是簡牘的象形字,而打開卷冊自然是右手執端,左手展開方便。所以,書寫也就是自上而下,從右往左了。古時竹簡的書寫,是一片片單片寫好後再裝訂的。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因為左手拿簡,右手執筆,寫完便一根一根的從左向右邊推去,並且排好,左手再去拿新簡。如此一來,桌面空間便可以得到充分運用,不至於將新簡和已寫好的竹簡弄混淆。

2、漢字的特點和人的書寫習慣

從漢字的特點和人的生理習慣來看,一個字的筆順自然是從上至下來、從左到右方便。如果從右往左橫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擋住右半字形,不便於安排結構,影響結字的美觀。而每個漢字的末筆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寫完上一字的末筆緊接著寫下一字的起筆,豎式書寫比橫式書寫更便於筆勢的連貫。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3、古人以右為尊

漢字書寫的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為君,為父母;下為臣,為子女。右為大,左為小,“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古人以右為尊,在不同朝代,左右尊卑是不定的,周秦漢時期我國就以右為尊。

高級職位稱右職;

崇尚武功稱右武;

崇尚文治稱右文;

豪門大族稱右族、右姓;

皇帝的貴戚稱右戚;

太學稱右學;

“左遷”代表貶官;

“無出其右”就是沒有超過的意思。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4、跟在石頭上刻字有關

阿拉伯文、希伯來文也都是從右向左書寫的,據說這與古代人在石頭上刻字有關,對於一般人來說,左手拿釺子,右手拿錘子,刻字的方向自然是從右向左的。直到辛亥革命以後,借鑑西方文化,漢字書寫形式才逐步改成現在的橫排、由左向右書寫。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5、為了方便

人的左腦主管語言邏輯,而腦與肢體是交叉對應的,所以多數人右手寫字較自在。

人類發明高腳傢俱是後來的事,此前要寫個字,必須左手執簡,右手執筆。右手寫了一豎行,左手放一點,竹簡垂下一點,正可以涼幹剛寫好的字。所以,古人從右向左寫字,是為了方便!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說到這裡,有人會問,你說從上至下,從右至左的書寫方式,是為了適應簡牘這種書寫材料而形成的,那紙張出現以後,人們的書寫方式為何不跟著改變?

很簡單,人們習慣了左行。漢字書寫形式的形成年代最遲至西周已成定例,千百年定下來的老規矩,豈是說改就能改的?


為什麼古人都豎著從右向左寫字 難道不累嗎?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遵循國際慣例,也為了方便教育學習,漢字的書寫順序正式變為由左至右,豎向書寫。1954年起,學生課本正式變為由左至右,由上到下橫排印刷。從此,遵循千年的習慣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