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聶榮臻等人爲何都在留法期間踏上革命之路?

留法勤工儉學對聶榮臻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曾回憶說:“這一段的生活,在我的頭腦裡的烙印很深,因為這在我一生經歷中,是完成世界觀的根本轉變,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時期。革命的起點是永遠難忘的。”同樣的,鄧小平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先後結識了趙世炎、王若飛,在他們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聶榮臻等人為何都在留法期間踏上革命之路?

赴法勤工儉學的中國學生

文章摘自:《重慶日報》 作者:羅靜雯

90多年前,五四反帝愛國運動在中華大地如火如荼,重慶及附近地區的一大批愛國青年學生,紛紛奔赴海外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匯入了留法勤工儉學大軍的洪流,由此造就了一大批早期共產黨人。

四川留法勤工儉學者 重慶人很多

據市委黨史研究室有關負責人介紹,1919年初至1921年是留法勤工儉學的熱潮階段:“據各省勤工儉學分會調查統計,全國在此時期赴法勤工儉學者達1600餘人,其中又以四川、湖南最多,約佔總人數的一半;特別是四川有378人,為全國之冠。”

據1919年9月12日《國民公報》報道,在四川境內,僅巴縣和江津兩縣就有近90餘人留法勤工儉學,其中巴縣47人,為全川赴法人數最多的縣。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不僅人數多,而且有組織、有步驟。

1919年8月28日,受全國五四運動和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影響,由重慶總商會會長汪雲松、巴縣教育局局長溫少鶴等熱心發起,倡導成立了留法勤工儉學會重慶分會,致力於“培養救國人才,振興地方實業”。

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成立以後,積極籌備重慶留法預備學校。1919年9月中旬,在汪雲松、溫少鶴、童憲章、曾吉芝、朱芾煌、黃復生等工商界人士及社會名流的捐贈資助下,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正式開學,開始招收中學畢業生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年,全校共有學生110人,其中計劃招收公費生60名。學校由汪雲松出任董事長。

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制為一年,校址位於夫子池。校內既無宿舍,也無體育活動場所,食宿均由學生自行解決,學習條件十分艱苦。學校開設法語、中文、數學、工業知識4門課程,因學生的文化程度不一樣,學生被分成初級班和高級班分別授課。高級班教師為法國駐重慶領事館翻譯王梅柏,初級班則是曾赴法留學的一位姓張的留學生。

在準備赴法的過程中,學生們在刻苦學習的同時,還積極投身於五四運動,參加重慶學生抵制日貨的鬥爭。

據當時預備學校學生江克明回憶,“同學們自動把帶有日本商標的牙粉、臉盆等日用品摔在地上焚燒,把洋布衣服也撕毀,表示不再用東洋劣貨。”五四運動的實踐,激發了青年知識分子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尋求真理的信念更加堅定。

設留學貸款 鼓勵熱血青年國外深造

為鼓勵更多青年學生到國外留學深造,川東道尹公署採納了周家禎等人關於設立留學貸費的倡議:“初定留學生在省外者,人歲貸五十元至百元為率,國外歲貸百元至二百元為率,貸無息。”此款來源於地方的“中資捐”,僅巴縣一地,“平年可達萬元,盛年可達萬兩。”

留學生享受的貸款,雖然被稱為無息貸款,但實際上是不用歸還的。此項留學貸費的規定一直實行到1935年才被軍閥當局所廢止。

1920年7月4日,重慶留法預備學校學生結束了近一年的緊張學習生活,在重慶總商會舉行畢業典禮。法國駐重慶領事、法國各僑商、教士及各學校校長受邀出席畢業典禮。

經過考試和體檢,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的83名學生獲准赴法,46人取得貸費資格。其中冉鈞、代坤忠、謝陳常、熊濟平、熊禹九、江克明等人,由重慶留法勤工儉學會解決赴法路費300元;其餘37人和未進預備學校的熊雲章等江津學生為自費生,由重慶工商界資助每人100元現洋作為路費。

1920年8月27日,學生們整隊在太平門登上法商聚福洋行的“吉慶”號客輪,告別山城順江東下,鄧小平便是這批留法學生中的一員。

到上海後,全體學生於10月1日乘法國“盎特萊蓬”號郵輪,踏上留法勤工儉學的征途,經過44天的航行,到達法國馬賽。

勤工儉學期間踏上革命的起點

祖籍江津的聶榮臻,比鄧小平早近一年抵達法國。

因重慶留法預備學校招生名額有限,聶榮臻等十多名青年學生在學校董事長汪雲松幫助下,向法國駐重慶領事館領取到護照。1919年11月下旬,聶榮臻與其餘20多名來自巴縣、長壽、涪陵等地的學生一道,從重慶乘船東下。12月9日,從上海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啟程赴法。他們經過35天航行,於次年1月14日抵達法國馬賽港。

聶榮臻抵法後,先後結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等一大批青年才俊。在飽嘗求學和做工艱辛的同時,聶榮臻也孜孜探索著國家和個人的出路,積極投入到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髮起的二二八運動、拒教運動等大規模群眾鬥爭中,得到了鍛鍊。

1921年11月,聶榮臻前往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學習,在校期間接觸到大量馬列主義書籍,思想逐漸由“實業救國”轉變到革命方向。1922年8月,經劉伯堅、熊味耕介紹,聶榮臻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二年春,又經趙世炎、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聶榮臻回到巴黎,致力於在勤工儉學學生和華工中宣傳馬列主義,對團員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利用機關刊物《少年》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鬥爭,同時還在旅歐華人中積極從事統一戰線的工作。

留法勤工儉學對聶榮臻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曾回憶說:“這一段的生活,在我的頭腦裡的烙印很深,因為這在我一生經歷中,是完成世界觀的根本轉變,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時期。革命的起點是永遠難忘的。”

同樣的,鄧小平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先後結識了趙世炎、王若飛,在他們影響下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積極投入到學習共產主義理論活動中,思想認識逐步發生轉變。

1922年,鄧小平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為旅歐青年共產主義組織中最早的成員之一,不久成為《赤光》編輯部的一員,主要負責刻寫和印刷,他以出色的工作才幹得到周恩來等人的信賴,獲得“油印博士”的美譽。

1924年下半年,鄧小平轉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領導機構執行委員會成員之一。1925年上半年,鄧小平受旅歐支部的委派擔任里昂區黨的特派員,負責領導里昂地區的黨團工作和華工運動,開始投入到現實的政治鬥爭之中。

留法勤工儉學,使鄧小平踏上了革命的起點,通過學習和鬥爭實踐,堅定了信仰,確立了世界觀,逐漸由一名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當時,赴法勤工儉學的還有一批在成都和省外求學的重慶青年學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酉陽的趙世炎。

1920年5月9日凌晨,趙世炎等率領一批赴法勤工儉學青年登上了法國遠洋航輪“阿芒貝尼克”號前往法國,6月底抵達巴黎。

在法國,趙世炎邊工作邊學習,先後結識李立三、劉伯堅、鄧小平、陳毅、聶榮臻、傅鍾、周恩來、張申府、劉清揚等。不久,他和李立三等組織了華工組合書記部和勞動學會,領導華工開展爭取自身權利的鬥爭。

1922年2月,趙世炎根據陳獨秀來信,組織了由趙世炎、周恩來、張申府、劉清揚為核心的共產主義小組(即巴黎小組)。

1922年6月3日至5日,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李富春、蕭樸生、周恩來、王若飛、李維漢、劉伯堅等18人在巴黎西部布倫森的露天咖啡館召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趙世炎任書記,周恩來任宣傳委員,李維漢任組織委員。為加強對黨員、團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少共”還特創辦了由趙世炎負責編輯的油印月刊《少年》。

1922年秋,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趙世炎被選為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

在留法勤工儉學期間,趙世炎表現出傑出的組織才能,享有較高威信,使之成為中共建黨初期重要的黨、團組織領導人之一。對此,陳毅、聶榮臻、傅鍾等人曾回憶說,“我們都很崇拜他”,“如果沒有世炎同志經常向大家講解,我們對馬克思主義還不可能懂得那麼快”。

值得一提的是,1920年11月24日,巴縣的張雅南、潘惠春、朱一恂、朱一遜、張振華、李鴻銘、朱耀明、張漢君、朱澄芳、潘為雲等10名女生,衝破封建倫理道德觀念束縛,乘坐“高爾地埃”號郵輪前往法國留學。這是重慶女子赴法人數最多的一次,她們成為重慶婦女運動史上勇敢的先行者。

重慶赴法勤工儉學學生,大多數是胸懷愛國大志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為探索中華民族的救亡道路遠赴重洋,通過實際考察,參加工人運動和逐步接觸馬克思主義,自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其中一大批人成為新時代的開拓者和追求真理、振興中華的革命者。

如鄧小平、聶榮臻等成長為革命領袖人物,成為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創立的人民軍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卓越領導人。而大革命時期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長的冉鈞,大革命後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長的周貢植,大革命後曾任中共四川省委軍委書記的帥立本等優秀青年,都毅然回國投身中國革命,在血與火的考驗中逐步成長為中國無產階級的堅強戰士或傑出領導人,最後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中共黨史上的一件大事。重慶作為留法勤工儉學人員重要輸出地區,不但為馬克思主義在重慶地區的傳播和中共重慶地方組織的建立培養了優秀的領導人才,也為中國革命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領導人和堅強的革命戰士。它還標誌著重慶五四新文化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以此為轉折點,愛國青年開始把探索民主與科學的真理付諸於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偉大實踐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