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眾所周知,外灘位於上海的黃浦江畔,是昔日上海十里洋場的代名詞,亦是眾多遊客打卡必到之處。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上海外灘

如果告訴你,近百年前的汕頭也曾有過“外灘”,你也許不會相信。但下面這張1910年代由日本山口洋行發行的明信片,卻以“汕頭外灘”命名,而圖中所示的景物很可能位於今天汕頭市區的躍進路。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1910年代日本山口洋行發行的《汕頭外灘》,陳傳忠藏

當年這裡直接臨海,明信片中淺淺的海灘和岸邊的石籬清楚可見。原來,汕頭灣潮汐屬不規則的半日潮,平均潮差1米,最大潮差2.63米。灣內水域在近代以來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圍墾而變淺和縮小。

汕頭灣是南海東北部的海灣,包括西部的牛田洋和東部的汕頭港,在韓江三角洲之南,榕江和韓江的支汊梅溪的入海口,是潮汐通道型河口灣,其範圍從牛田洋和媽嶼口,近東西向,從空白俯視似蓮藕狀,兩頭寬、中間窄。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1900年代的汕頭灣及岸邊景觀,汕頭美璋照相印製,陳傳忠藏

韓江的支流是泥沙主要的來源,梅溪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水下淺灘,從1919至1959年,四十年間淺灘向南延伸了665米,加快了汕頭港區的回淤。西溪和東溪的泥沙在秋、冬、春三季受來自東北方向沿岸的搬運沿海岸向西輸送,年輸沙最達50萬噸,在汕頭灣口和內外航道沉積,從1919至1959年之間,汕頭灣內各部位平均淤淺1.29米,年均淤淺3.2釐米。

由於灘塗被圍墾,汕頭灣的水域面積由1956年的126平方公里減少到1979年的72平方公里,納潮量從2.69億立方米減少到1.54億立方米,導致淤積速度加快。加上汕頭灣南北並不寬,退潮時在岸邊就會露出一小段沙灘,即是日本明信片上所稱的“外灘”。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從汕頭灣南岸礐石山上遠眺汕頭市街,1930年代日本印製的明信片,陳傳忠藏

有了淺淺的海灘,就可以作為海水泳場。許多老一輩的汕頭人肯定還記得,汕頭於1950年代始建的石砲臺游泳場。石砲臺泳場在石砲臺南面的海灘,東邊是軍事碼頭,有一條長長的棧橋連接堤岸。

潮諺有云,“教仔遊溪,勿教仔爬樹”。汕頭作為內地唯一擁有內港灣的濱海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喜愛游泳的市民眾多。石砲臺泳場沙細而平緩,海灘沿堤長約百米,每年夏季開放,許多汕頭市民在閒時都會來到這裡一展泳姿。泳場有售票處、更衣淋浴室、寄衣室、廣播站、水上救生臺和救生員。入場須門票,除了游泳外,可以免費寄衣和淋浴。泳場入口邊有一張大大的潮汐表,為入場者提供汕頭灣漲潮退潮的時間,風浪有變化時,廣播還會實時播送注意事項及海面風浪情況。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汕頭石炮臺泳場,王瑞忠攝

石砲臺泳場除了日常供汕頭市民游泳之外,還多次舉辦渡海活動,以石砲臺泳場作為渡海的起點或終點。如1965年7月31日,汕頭市體委、軍分區、人民武裝部、市總工會等8個單位聯合組織支援越南戰勝美帝橫渡礐石海示威活動,有近萬人參加,起點就是在石炮臺泳場。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1960年代橫渡汕頭灣舊影,《汕頭市志》載

隨著海濱路的東延,石砲臺泳場被填平,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上世紀80年代後,汕頭大型的渡海活動也一度中斷,直至2001年恢復“渡海”,至2009年共舉辦了9屆國際渡海節。據媒體報道,早前汕頭市體育局表示,力爭明年恢復汕頭國際渡海節活動。不少人認為,“渡海”最能體現我們汕頭這座海濱城市獨有的特色,也是其他城市難以複製的體育活動,應該好好發揚光大。

百年前汕頭也有過“外灘”?!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