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爲什麼簡稱「晉」?「晉」字的本義是什麼?

子夏故壇


山西稱為“晉”,源於西周初的大分封。當時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主政。周公東征過程中,滅掉了舊唐國,後封周成王的弟弟叔虞於舊唐國故地(今山西境)建立侯國,故稱“唐叔虞”。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繼位,改國號為“晉”。



舊唐故地又稱為河東地區,是北通太原防禦群翟部落內侵的前哨,關係重大。周成王年幼繼位,他的弟弟叔虞就更年幼了,按理說還不到受封為諸侯的時候,怎麼會一下子把這麼重要的地方分封給一個小孩子呢?



傳說叔虞的母親邑姜夢見上天對周武王說:“我讓你生個兒子,名叫虞,我把唐地給他。”等到邑姜果真生下兒子後一看,手掌心的掌紋確如一個“虞”字,所以就取名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叔虞死後,他的兒子燮繼位,又改國號為“晉”。無論傳說是真是假,也無論是上天卦虞,還是桐葉封弟,都反映了叔虞受封是符合統治階層意志的,尤其是符合其母邑姜意志的。



叔虞封晉的歷史在《周易·晉卦》中有反映,甚至可以說是記載。《晉卦》六二爻辭曰:“晉如愁也,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其《象傳》釋曰:“受茲介福,以中正也。”叔虞因與成王為同母弟兄的關係而封建晉國,故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之辭。成王與叔虞的關係,以母為介也。叔虞受封於晉,是子以母貴的表現。



坐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也稱唐叔虞祠),至今仍保留有一座專門祭祀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位於中軸線終端,坐西向東,是為奉祀叔虞母邑姜的,由此可見邑姜身份、地位的崇高。依據西周宗法制度,歷代周天子應由嫡長子繼承,世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他諸子稱為“別子”,他們分別在自己的封地內建立宗廟和相應的政府機構,分成若干新的別宗。受封的別子成為這些別宗的始祖。“大宗”、“小宗”是相對而言的,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是保持不變的。只有天子可以祭祀天地和天子的列祖列宗。天子的宗廟,祭祀自始祖以來的歷代祖先,稱為“太廟”。受封的別子,成為別宗的始祖,以後歷代繼承者,只能祭祀別宗始祖以下的列祖列宗。叔虞是晉國的始祖,歷代晉國國君只能祭祀叔虞以下的祖宗,無權祭祀武王及以上祖宗,晉祠中以聖母廟為主殿,是出於對叔虞母的尊崇,而且並不違西周的宗法制度。如果把武王供奉在晉祠主殿內,那就是嚴重的僭越行為。



《晉卦》六二居內卦中位。內卦中位象徵“家位”,是王的內眷的處所。西周大分封時,成王尚且年幼,其內眷就是母親邑姜和弟弟叔虞,故六二之晉,就是叔虞封晉。晉為河東之地,是北通太原防禦群翟部落內侵的前哨,關係重大,叔虞以年幼之身封於晉,恐難擔大任,故不能不令人憂慮,故曰“晉如愁如”。分封制任人唯親,而叔虞和成王是親兄弟,關係最為親密,同時分封制又是世襲制,只有先得到分封,才能世襲下去,所以叔虞雖然年幼,只要先獲得分封,然後持守下去就會獲吉,故曰“貞吉”。



從卦象上看,《晉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是消息卦,陽消陰息,陰已勝陽,天時在季秋之月,秋心之謂“愁”。《晉卦》六二與六五無應,六五在坎體,“坎為加憂,為心病”,故曰“愁”。這說明,成王年幼繼位,本就不堪天下之任,分封更加年幼的叔虞建立晉國也是難擔一國之任,這實在令人憂慮,故曰“晉如愁如”。所幸《晉卦》六二中正當位,持守下去就不會有什麼過失,故曰“貞吉”。



《晉卦》六二在坤體,“坤為母”,象徵六二之封,與母有關。叔虞之母為邑姜,邑姜也是周成王之母,故曰“王母”。叔虞之所以能分封於唐地建立晉國,成為晉國始祖,正是因為他與成王有一個共同的母親,故爻辭曰“受茲介福,於其王母”。意思就是叔虞受封之福,其介為其母也。故《象傳》亦因此釋曰:“受茲介福,(於其王母),以中正也。”這裡的“中正”,一方面是指《晉卦》六二中正當位,另一方面是指叔虞受封,其母正好成為其中的關係中介。



舊唐故地改名為“晉”,我看與《晉卦》不無關係,因為晉國的分封是西周王朝最重要的分封之一,晉國是西周王朝最重要的諸侯國之一,以專講分封的卦名作為侯國的國名,可見這個侯國對於分封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上面說了山西為什麼簡稱“晉”以及晉的形成歷史,下面再說說“晉”的本義。


《說文》:“晉,進也。日出萬物進。從日從至。”進者,《說文》曰“登也”,《玉篇》曰“升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注》:“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筆者並不認同《說文》的解釋,因為《晉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而《觀卦》是消息卦,陽消陰息,陰已勝陽,其時當為一天當中的黃昏之時,“日出萬物進”實屬大錯特錯。《晉卦》無論是象辭還是彖傳,皆言“明出地上”,而沒有說“日出地上”。如果卦時是日出之時,完全可以直接說“日出地上”,而不必說“明出地上”。“明出地上”在這裡是指黃昏之時,地上出現了篝火,有了人煙,說明土地分封給了諸侯,諸侯開始紅紅火火經營這片土地。“晉”字並不從“日”,“晉”字的下半部分表示圈划起來的一片土地,而不是“日”字。“晉”字從“至”是對的,但《說文》又把“至”字解釋錯了。《說文》:“至,飛鳥從高下至地也。從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從一,一猶地也”這句話無疑是正確的,但“一”上面的部分決不是一隻飛鳥,而是一支箭矢。至者,矢發而勢盡,墜於地也,指一射而達到的最大距離。這從《晉卦》中也可反映出來。《晉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觀卦》下面四個陰爻組成大坤體,“坤為地”也。卦變時,《觀卦》九五下行而成為《晉卦》九四,而《晉卦》九四為坎體主爻,“坎為弓輪”,而九四為弓中之剛(矢)。卦變的過程恰如一射而矢墜於土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射程確定距離和四至,故矢墜於地,象徵分封土地,這就是“晉”。

“晉”的甲骨文字形為“”。根據甲骨文字形,筆者認為,“晉”的本義是受封而仕進的意思,反映了古代的分封制。甲骨文字形象兩支箭插於封地之上。古代分封土地,以矢的射程確定距離。“一射之地”就是指土地大小在一個射程之內。故“矢”插於土地象徵諸侯國的土地四至得到確認,“晉”也就有了分封土地的象徵意義。西周分封土地,建立諸侯國,以屏藩王室,在分封土地的同時,也就明確了各諸侯國的身份和地位,封地和爵位可以繼承,但不能買賣和轉讓。得到封地和爵位曰“晉”。


子夏故壇


山西為什麼簡稱“晉”?“晉”字的本義是什麼?

山西之稱為晉,應該緣於春秋時期,那個時候,晉國包括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河南的一小部分。而在戰國時期,韓國,趙國,魏國三家分晉,因而又稱“三晉”,所以,山西簡稱為一個字“晉”,而更為著名的是,又稱為“三晉大地”,聞名遐邇。

而“晉”的來歷,據史料記載源於唐叔虞改古唐國為“晉”,古唐國是周成王姬誦封給其弟叔虞的,所以唐叔虞是晉的始祖。

為何燮父唐叔虞要改“唐”為“晉”?

有兩個說法,一是因古唐國境內有晉水,水是生命之源,故而改為“晉”。另一個原因是“晉”本義是進步,前進的意思。現在看來,也許這兩個原因兼而有之吧!“晉”既有晉水的緣故,又有前進的意思,所以,就改唐為晉了!

然而,在隋時期的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和“太原公子”李世民他們父子眼裡,更喜歡“唐”字,唐在漢字中的本義是“大”的意思,而古唐國又是自己的發源之地。所以,李淵在關中稱帝后國號就稱為“唐”!由於大唐帝國在極盛時期,在世界歷史上影響非常大,所以至今贏沒等過把中華橋民稱為“唐人”,華人聚居區做從“唐人街”。中國服裝叫做“唐裝”。

可見,“晉”和“唐”都與山西密不可分。把山西稱為晉,更加地說明了山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發源地之一。三晉大地地理優越,資源豐富,人才薈萃,是祖國的一塊風水寶地。


村姑說村事


晉(進)是由繁體“晉”簡化而來。晉是兩個“至”的省形和“日”會意而成的字。至表示到的意思,二至表示都到之意,或前後腳到達;日表示日出萬物競長。簡化的“晉”是由“亞”和日會意而成,“亞”引申之義“亞軍”,第二名,僅次一等,緊跟第一達到終點;也有前後到達之意。借“進”聲表示萬物長進。故“晉”可引申升之意,如晉級、晉升等。“晉”的本義為萬物長進。


引申1.進:晉見、晉京。2.升:晉級。3.六十四卦之第三十五卦,承大壯卦啟明夷卦。卦形“”,下坤上離。坤為地,離為日。以“太陽在地上升起”象徵升官進爵。晉卦寓意:日出,晉達君子當效法天道,自昭明德,自省自照,消除身心的陰暗,彰顯人性的光輝。君子堅守正道,但不要獨行正,沒有取得信任,易受排擠,很難晉升;要柔進上行,氣度恢弘,光明磊落,與人珠聯璧合,相映生輝(“眾進悔亡”);要明藏暗中,去滅上之嫌;要固守危險,貞厲不言;不要患得患失,要中正光明柔和,無慮而往,收穫大於損失。長進至極,進無可進,守無可守,以上伐下,名正言順,雖臨險但終將吉無咎處高位應持節守貞,防止過錯與惜憾。總之晉卦強調自昭明德,柔進上行,妥善處理好上下級關係,方可晉升。4.古國名。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姬姓。開國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在今山西省西南部。5.山西省的簡稱。6.朝代名。(1).晉武帝司馬炎所建立(265-420年)。歌日:魏滅劉禪二六七,晉武篡位司馬炎。晉武開國封宗藩,惠帝繼位後弄權。骨肉相殘八王亂,引發五胡亂中原。匈奴鮮卑羯氐羌,匈奴劉淵據於應,民人李壁佔成都,劉曜入洛懷帝殤,長安即帝位,三一六年路帝降。不聽江統塊,亡國徒感傷,在重王,自王在建康。三一八年即帝位,王導為相輯流亡與胡人持,祖逖抗胡護淮黃。東音江南廷國,五胡擾在北方。一夏一威兩個趙,三四燕與五涼,水嘉亂後六十年,北方統一秦堅,此時東晉滅成漢,舟魏篡趙歸前燕。前秦天了前梁燕,三八三年願水戰,東晉宰相是謝安派遣謝石與謝玄。統兵八萬拒苻堅,謀略心戰驚敵膽。苻堅敗績北方亂,後秦姚萇殺苻堅。西秦後梁與後燕拓跋建魏夏赫連。後梁再分西北,後燕亦分南北燕。弱肉強食元氣盡,迨魏一統安北邊。東晉偏安最可憐,國祚一百零四年王謝堂前雙飛燕,門作祟尚清談。元帝死於王敦叛,成帝蘇竣又叛變。桓溫持功謀篡位,幸賴謝安巧拖延。溫死子玄繼父志,兵下建康廢中安,刻格討平桓玄亂,北滅後春與由燕,功高主難自禁,四二O年把晉墓。2.五代之一,石塘所建立(936-947),史稱後晉。歌曰:敬瑭建是後晉,跪朝契丹稱兒皇。割讓燕雲十六州,大河以北無險疆。後晉傳國十一年,九四七年契丹亡。7.姓。晉代有晉灼。


嚴師說字


傳說這塊地方屬於堯帝的子孫所受封的唐國,後到唐叔虞的兒子這一代,改國號為晉。這就是山西簡稱為晉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