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咸豐帝奕詝( zhǔ)是大清朝第九位接班人,從20歲當了皇帝,到31歲去世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趕上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又逢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生前為了保命棄家而逃,死後又因沒錢無處安葬,皇帝當到這份上也是無奈。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在清朝皇帝一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選址建陵,這可是祖傳的規矩。這位咸豐帝也是相當重視,單是選址這件事就足足選了九年,貨比三家精心挑選,甚至親自去現場考察。最終選擇了平安峪這個地方,又請算命先生測算吉日,命人去東北砍樹採木料,大張旗鼓、興師動眾。然而好不容易到了開工建陵的日子,現場卻異常冷清,只有工部和禮部的人,拿著鐵鍬在現場走了個過場。

  給皇帝幹活如此應付了事,難道不怕降罪嗎?此時的咸豐帝也無話可說,有火也沒地兒發去,誰讓他沒錢呢,公務員的工資都發不起了,地方官員給他湊的銀子被拿去充了軍餉,最後把他太爺爺乾隆鑄的三口大金鐘也熔了湊軍餉,只怕是史上最窮的皇帝了吧。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因為沒錢,建陵的事就一直擱著。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強攻北京火燒了圓明園,把他老爹道光皇帝的妃子給嚇死了,咸豐帝自己也害怕呀,心裡想著要不遷都到西安吧,到時候去西安建陵好了。但是後來在大臣們的阻止下他放棄了去西安的念頭,畢竟遷都茲事體大,不是說遷就能遷了。

  在清朝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兒子建陵的規制不得超越老爹,這規定也讓咸豐帝很是為難,因為他爹道光建陵的時候根本沒考慮他的感受,建了一座只相當於妃園寢規模的陵墓,咱們咸豐帝陵規模再低就沒有自己的陵墓只能與人合租了。

他是清朝最後一個大權在握的皇帝,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就這樣咸豐帝建陵的事遲遲沒有開工,直到31歲他因病在承德避暑山莊去世,皇陵未見手下人只能把他裝進棺材運回了紫禁城。最後由他的兩位皇后慈禧和慈安用他爹遺留的廢料建了陵墓,四年後才好好安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