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无论是参战的国家的数量,还是战争持续的时间长短,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场大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历史上这不仅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而且也是一件很难解释的奇事。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当日本投降之时,其国内尚有多达200万人的陆军准备决战。其在亚太地区也还占有广大的土地和保持大量的兵力,而日本人又以宁为玉碎,不愿瓦全的民族性闻名于世,然则日本政府为什么会突然改变其素行,不经决战就决定无条件投降呢?这一问题在战后曾经成为激烈辩论的题材,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似乎迄今尚无定论。所以,特选本文以抒愤慨,并对日本因侵略而终致败亡的过程作一客观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日本的战略计划

要想了解战争是如何结束的,则必须先了解战争是如何发生以及其进行的过程。

西方人对日本发动战争经过的研究几乎都是以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为起点,事实上,1931年的“九一八”才是日本踏上武力侵略不归路的第一步。日本侵华本是以解决经济问题为目的,至少也是以此为借口,但由于中国的英勇抗战使战争延长,结果其不但未能解决经济问题,反而使经济压力日益沉重。

到1941年侵华战争仍不能结束,经济情况则更形恶化,尤其石油储量日益耗竭,而美日关系也毫无改善希望。在此重重压力之下,日本当局遂终于作成“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人的行为虽然荒唐,但又并非没有计划,而且还自信成功几率颇大。

日本的战争计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迅速攻占东南亚重要地区,以实现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另一方面利用太平洋岛屿建立一个大三角形的“国防圈”,来确保其所征服的地区的统治。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依照日本人的计算,美国在进入战争之后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始能充分动员其潜力,等到美国开始反攻时,日本至少已有18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切准备。到那时,其在西太平洋的防线将可固若金汤,足以击败任何反击。

在实际战争过程中,日本的战略可以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1年11月到1942年6月。日本依照其计划首先袭击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暂时丧失作战能力,接着就迅速攻占东南亚及太平洋中的重要战略据点。在此阶段中,日军的攻势可谓势如破竹。但后因伸展过度,遂成强弩之末。结果即为中途岛之战败。

第二阶段,从1942年7月到1944年6月。历经两年,是最长的一个阶段。由于日本已经丧失制海权,于是主动权也就落入美国的手中。美军兵分两路,分别从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发动反攻,而日军则采取防御战略,企图坚守其岛屿防线。其目的为迫使美军面对长期苦战,而自动放弃其反攻意图。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第三阶段开始于1944年7月。在瓜达尔卡纳尔、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据点先后失守之后,日本精英分子中的大多数都已开始认清原定的计划是不可能贯彻执行的,发动战争的东条英机因此而下台,由小矶国昭继任首揆(1944年7月)。但日本并未立即求和,因为其领袖仍相信继续抵抗使美国受重创,将可降低后者所提出的条件。日本人尤其希望在战争结束后,仍能继续保有其在亚洲大陆上的重要资产。为达到此种目的,日本遂开始寻求俄国的调停,并希望能借此缓和美国的无条件投降要求。但在1944年9月的内阁会议中又因为考虑到俄国必然会索取高价,遂决定暂不采取行动。

第四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以1945年4月美军入侵冲绳岛为起点。小矾内阁因此而总辞职,改由铃木贯太郎组阁,但铃木内阁也未决定寻求和解。虽然日本人已确知美军在攻占冲绳之后下一步即为入侵日本本土,但仍未因此就决定求和。反之,军方、天皇以及铃木本人都一致认为,日本的最佳战略是在国土上决一死战而不投降。其计划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自6月开始向苏联寻求外交和军事上的援助;另一方面则准备本土决战。

日本领袖对于苏联也有不同的期待。文人们希望苏联帮助日本继续战争。他们主张以东南亚的资源来交换苏联的石油和飞机,甚至于割让土地也在所不惜。有人更妄想苏联可能加入日本方面对美作战,至少也会严守中立,不攻击日本。但事实上,日本并未积极进行对苏外交,而苏联也几乎毫无反应。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同时,日本军人也已开始为本土决战作准备。他们预期美军将先在九州登陆,然后再入侵本州,并估计美军要到10月1日始能完成攻击准备,换言之,日本尚有近半年多时间可供利用。他们立即从中国内地和“满州”调集兵力,并在可能登陆地区构建防御工事。其理想目的是在滩头上痛击来犯的美军,使其第一次登陆完全失败。这样即可能使美国放弃其再作第二次登陆的企图,至少足以使日本争取更多的时间。日本的航空兵力将倾全力对美国运输船发动自杀攻击,估计将有3000余架飞机可用。一切准备预定在8月底完成。

美国的战略计划

若与欧洲战场作一比较,太平洋战争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距离的战争。太平洋是天下第一大洋,对于陆海空三军的作战,在空间上都构成极大的障碍。所以就其整体而言,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计划就只有一个目的,即逐步缩短其打击兵力与日本之间的距离。1943年美国兵力获得主动之后,开始企图从距离最近的基地向日本发动反攻。现在分别从海军、航空、陆军三方面来加以分析。

海军

美国海军首先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其工具即为潜艇,其目标即为日本的商船。潜艇是一种比较不受空间限制的兵力,甚至在战争初期,美国潜艇即已能深入敌方水域作战。美国对日本的潜艇战可以说是战果极为辉煌,其主因为日本的经济本来具有高度的易毁性。日本所需的基本原料有75%都来自海外,其海运能力有限,在开战时即已达到饱和;其造船工业也无力补允船只的损失,尤其是日本海军从来就不重视反潜和护航的作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最初,由于航程的遥远和若干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所以潜艇的作战效率还不算太高。但从1943年之后,效率即迅速提高,经常执行巡航任务的潜艇数字在1942年每天平均为13艘,1943年为18艘,1944年1月增到27艘,1944年10月再增到43艘。日本商船被击沉的总吨数中有一半是潜艇所造成,其余1/4为航空母舰和陆基飞机所击沉,另有8%是水雷所击沉。总加起来,即可显示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已被切断。事实上,被击沉的总吨数中有75%以上都是在1945年1月以前所造成,由此可以证明即使没有飞机的帮助,潜艇战仍能独力赢得商船战。

海军的封锁对于日本经济所造成的毁灭效果非常可怕,但不能够立即生效,因为日本在战前已经储积大量原料。到1944年底,美国陆航军尚未发动战略轰炸之前,日本工业即因原料缺乏而开始减产。到1945年,物资输入实际上已完全中断,而最重要者即为石油。日本所需石油有90%仰赖海外供应,美国海、航空军也以油轮为优先攻击目标,1945年3月之后,即无一滴石油输入日本。最后到同年7月,日本经济已完全瘫痪。

航空

飞机的行动所受距离的限制远高于海军。直到有了B-29轰炸机之后,美国陆航军才从1944年6月开始对日本发动精密轰炸。第二十轰炸机指挥部的B-29以印度为基地,以中国成都为前进基地,从那里起飞也只能达到日本九州的南端,而不能达到本州的主要工业区。一共只出击9次,投弹800吨,所造成损失极为轻微。1944年夏季,美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新成立的第二十一轰炸机指挥部从11月起开始以其为基地,到1945年3月初,共出击20次,投弹共5400吨。

此种精密轰炸可以说是相当无效,其原因可分两点:飞行距离太远,使炸弹载量减少(由10吨减为3吨),再加上高爆性炸弹威力有限;日本的工业,尤其是航空工业,到此时实际上多已停止生产,所以轰炸已殊少意义。1945年1月李梅将军奉命接任司令,他力主改用夜间燃烧弹攻击的方式。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1945年3月9日,美国空军对东京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燃烧空袭,以平民人口为攻击目标,这是杜黑理论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初次试验。同时也是有史以来最惨烈的空中攻击,甚至有过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攻击,杀死8.4万人,将25平方公里地区(占全城25%)夷为废墟。

以后这样的攻击继续进行直到停战为止。下述数字即可显示其对日本人口中心所造成的毁灭程度:一共摧毁287平方公里的地区,占所攻击6个城市中的都市区之40%,2200万人无家可归,占日本总人口的30%。平民伤亡人数共220万人,其中死亡者为90万人。这个数字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中的伤亡总数(约78万人)。

1945年7月28日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宣言,美国杜鲁门总统随即做出投原子弹的决定。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广岛和长崎。广岛大约死了7.1万人,全城被夷为废墟;长崎大约死了3.5万人,城市也炸毁了一部分。长崎因有丘陵地形的掩蔽故损失较轻,而以上死亡数字并不包括放射线的长期影响在内。事后分析,显示原子弹的战略意义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震撼。这又可分两点来说明: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1)因为日本政府对新闻传播有严密的控制,所以心理震撼只限于局部地区,其他的老百姓都是事后才知道;

(2)原子弹杀伤威力并不比燃烧弹更可怕。两颗原子弹所造成的死亡数字相当于燃烧弹所造成死亡总数的1/7。使用燃烧弹时,大约330架次的B-29即能造成相当一颗原子弹的毁灭效果。而在1945年8月,李梅的B-29每周出击的架次为这个数字的4倍。所以,专就战略轰炸本身而言,原子弹使用与否并不构成任何重大差异。

陆军

太平洋战争一直受到欧洲战争的牵制。在1944年秋季还看不出纳粹德国何时才会崩溃。因为美国陆军如欲向日本大反攻,则必须从欧洲调集相当数量的兵力,此种再部署需要4到6个月的时间。

所以在1944年冬季和1945年的春季,海军与陆航军已向日本本土发动攻击,而陆军对于入侵作战则尚未确定其时间表。

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华盛顿才开始讨论这一问题,尽管海、陆航军都认为已无此必要,但陆军仍然在5月底作成对日本发动两栖登陆战的计划,并在6月18日获得杜鲁门、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和其他有关机构的批准。

做出此种决定的幕后原因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的研究报告认为有此必要。报告指出:日本国内虽缺乏飞机燃料,但200万陆军仍保持良好纪律,并有充分的弹药补给。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虽然日本对外交通已被切断,但粮食供应至少可以维持到1946年。而且即令日本已在严密封锁和猛烈轰炸之下,其经济的崩溃是否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足以影响其抗拒入侵能力的程度,也还是很难断定。

最后,假使联军不攻占日本,则日本政府仍可能撤往亚洲大陆上的占领地区,而不同意无条件投降。杜鲁门终于勉强接受参谋首长联席会议意见,不过当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曾记录杜鲁门的话说:“他希望在日本不要再像在冲绳那样苦战。”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计划在1945年11月1日开始入侵九州岛的南部,其先决条件为6月中必须完成对冲绳岛的占领,因为必须以该岛为基地,美国战术空军始能达到九州。美军预计使用兵力14个师,估计日本防御九州南部的兵力为15至18个师,但美军享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并预定在30天内攻占目标地区。等到这一目的达到之后,美军才准备在1946年3月1日开始向本州的东京平原进攻。

总而言之,到1945年8月,美国海军已经完成其战略任务。日本海上交通到1944年底即已切断,其经济在1945年即崩溃。航空军自1945年3月开始改用杜黑战略之后,到8月,日本城市几乎都已炸毁。陆军虽要到11月才能开始行动,但其入侵战略也已胜算在握,尤其是冲绳已于6月攻占,足以提供必要的前进基地。

不过,原子弹对于杜黑战略并无太多贡献,至于能否产生心理影响,则要看日本人所作的评估而定。

易毁性的评估

面对着日益加紧的美军攻势,日本当局对于所面临的威胁又是如何评估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依照不同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反应来分别加以解析。在这种解析过程中,可以像抽丝剥茧一样终于找到日本人决定投降的原因。

首先要提出一项观念即所谓易毁性,就是指某种威胁对于某种目标所能构成的伤害程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平民,另一为军队,所以易毁性也可分为两类:一为平民易毁性,另一为军事易毁性。此处所谓军队仅指日本国内兵力而言,不包括其在海外残余兵力。易毁性的程度可分四级,即低级、中级、高级、最高级。当达到最高级时也意味着此种威胁已经达到无法抗拒的程度,于是受威胁者除投降外即无其他的选择。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其次,又必须说明战时日本的决策模式。概括言之,日本国家政策的决定权是操在三方面的手中,即内阁、军方和天皇。从表面上看来,日本是采取内阁制,但实际上,军人所享有的权力最大,至于天皇,通常都是保持超然立场,不过在紧要关头仍能发挥其影响力。

平民易毁性

1944年6月以前,日本社会从未受到外来的攻击,也许只有1942年4月杜立德所作的象征性空袭为惟一例外。1943年10月,日本政府命令都市地区疏散不必要的人口,民间却阳奉阴违,不予理会。从1944年6月到11月,易毁性还是很低,在此阶段中,只有从四川起飞的B-29曾对九州南部作过几次空袭,损失非常轻微。到1944年11月,B-29开始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轰炸日本的工业区,于是平民的易毁性随之增高而达到中级的水平。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1945年3月之后,美国陆航军发动大规模燃烧攻击,使日本平民损失惨重,一切防护措施也都无能为力,于是易毁性升至高级的水平。在整个夏季,美军轰炸的范围日益扩大,架次数也日益增加,连较小的城市也难幸免。等到原子弹投下时,日本平民的易毁性已达到最高级的水平。原子弹的威胁最初并不显著,但若等到美国生产更多的武器,则整个日本所受毁灭将达到无限程度。

军事易毁性

1944年6月以前,日本人还根本不曾考虑本土设防问题。此时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防线尚未完全丧失功效,日本领袖们仍希望战争的延长和敌人损失的增高,有一天会使美国同意媾和,并容许日本保留其所占的地区。

自1944年7月开始,由于马里亚纳群岛的丧失,日本才感觉在军事方面已有威胁存在。马里亚纳是日本国防线上第一个沦陷的据点,而其剩余海军实力在该岛防御战中也大部分被毁。结果东条内阁遂因此而总辞职。日本人不能不承认失败,并且也不能不认为美军的入侵已是一种可能。同时,美国潜艇也使日本商船损失重大,使其无力应付长期战争的需要。1945年4月,美军登陆冲绳岛,这是入侵日本的战略门户。此时一切原料的输入都已被切断,储积物资也已消耗殆尽。重要军需工业的产量已减少达50%。所谓军事易毁性已由低级升到中级。不过,日本军人虽已承认有入侵的危险,但仍相信日本有足够资源来作有效的防御,而在本土决战中,日军凭精神力量必能击败对手,此外,仍希望苏联能给予外交和军事上的援助。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1945年6月,军事易毁性已升到高级水平。冲绳岛已经沦陷,很快就会变成美军基地。日本与亚洲大陆的联系已完全切断,不可能抽调任何兵力回国,到7月间,许多军需工业都将被迫停止生产。此外,苏联对于日本的求援也毫无反应。在此种情况之下,日本不得不承认在防务准备上已经遭遇严重困难。

尽管如此,日本陆军当局仍相信,最后胜利虽然已无可能,但日军重创美军的战略仍能成功。其参谋本部认为:“假使我军能在九州击败敌军或使其损失惨重,即足以使其认清日本军民的坚强战斗精神。果能如此,则可希望在比较有利条件之下结束战争。”

苏联陆军于8月9日入侵“满州”,把日本的军事易毁性立即升到最高级的水平。苏军迅速突破日军防线并向其后方深入。关东军一向被认为是日本的劲旅,这样的惨败使日本军方大感震惊。假使关东军都已这样不堪一击,则训练和装备远较恶劣的国内兵力,面对着实力甚至超越苏军的美军,又如何能有成功的希望?

日本的决策过程

面对着日益升高的易毁性水平,日本政府中的决策者所作的反应又是怎样呢?依照其紧急程度可分为四个阶段:不考虑投降、有限度的投降、有条件的投降、立即无条件投降。而不同的决策者所作的反应又有相当的差异,所以日本作成最后决定之前,曾经有一段复杂而困难的过程。现在分别概述如下:

文人

在当时的日本政治制度中,只有极少数的文人对战争政策能发挥影响力。这些文人中包括首相、外相以及若干元老重臣,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首相。在此又必须指出,所谓文人者又包括退役大将在内(小矶和铃木),而且他们都与军方有密切关系,否则,也根本不可能组阁或入阁,因此,他们对军人也就不能形成强大的对抗势力。

首先要指明的一点是,这些文人对老百姓的死活并不十分关心。当美国飞机的轰炸所造成的损毁日益严重,平民易毁程度已由低级升至高级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重视人民所受的痛苦,但并未改变其绝对不考虑投降的立场。对比着说,他们对军事易毁性的升高却远较敏感。

日本在1944年7月以前,平民和军事两方面都还不感觉到有易毁性的存在,所以自然无人会主张投降。不过少数元老重臣,例如近卫(前首相)、木户(内府大臣)、重光(前外相)等人,在1942年和1943年即已对日本的军事状况表示忧虑,到1944年春季,他们又开始认为日本不可能对美国赢得最后胜利。尽管如此,他们表面上还是支持战争,不敢公开反战。1944年7月马里亚纳失守之后,若干元老重臣要求东条辞职,到此时已有少数文人主张作有限度的投降。例如木户曾建议小矶新阁应考虑妥协,放弃海外占领地区,不过仍应保留“满州”。新外相重光葵建议通过苏联求和,但小矶首相则主张应先打一胜仗然后再谈和。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1945年4月,美军入侵冲绳岛,日本军事易毁性遂由低级升到中级。小矶内阁下台,取而代之的新政府为代表主和文人与主战军人的折中产品。铃木出任首相符合军人的愿望,而素以鸽派著称的东乡则出任外相。新政府的政策为:一方面准备国土保卫战;另一方面寻求在可接受条件之下达成和解的机会。东乡在木户与米内(海相)支持之下,主张以实质利益(包括割让“满州”在内)换取苏联的调停。铃木表示赞同,但他又附和军方的要求,认为应以获致苏联援助为主要目的,而不只是讨论投降条件。铃木之所以采取选择的立场是因为他相信日本还能继续作战达两三年之久。东乡则私下认为希望苏联给予援助完全是幻想。

到6月,冲绳已经失守,与亚洲大陆的交通也已完全切断。文人们才开始接受有条件投降的观念。东乡获得铃木同意,派遣近卫以特使身份前往莫斯科。临行时,东乡告诉近卫,“只要不是无条件投降,任何其他条件都可接受”。尽管如此,此种外交努力还是完全无效。7月28日,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宣言,足以显示直到此时,日本尚无意立即无条件投降。

最后,日本终于决定立即投降,其原因可能为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落在广岛,接着在8月9日苏军进攻“满州”,这两个因素使日本平民和军事易毁性都升到最高点。知道广岛被炸的消息之后,东乡立即要求铃木召开最高战争指导紧急会议,并亲往皇宫向日皇陈述应立即无条件投降的理由。但军方代表拒绝出席,会议遂未能举行。铃木本人则到苏军8月9日发动攻击之后,始下决心。当他获知苏军势如破竹时曾这样说:“关东军会这样脆弱吗?那一切都完蛋了!”

天皇

在日本政治制度中,天皇虽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深居简出,对于国事并不实际过问,对于政府中的争执最多只是一个中立的仲裁人而已。在1945年2月以前,日皇对于和战的问题可以说是置身事外。但在2月日皇却开始与元老重臣举行一系列的会议,讨论战争情况和未来计划。有人指出情况严重,但无人建议投降,日皇也未作任何反应。到6月8日,日本内阁举行一次会议时,日皇仍完全同意本土决战的构想。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但在6月20日,日皇召见外相东乡时却明确指出,从军方的报告上看来,军事准备很难算是适当,所以应立即设法结束战争,不可再拖。6月22日,日皇又突然召集重要阁员会商,并公开宣称除陆军的战略以外,还应考虑其他结束战争的途径。7月7日他又向铃木表示应从速派遣特使前往苏联,这显然是接受了东乡和近卫的意见,同意有条件的投降。

广岛的原子弹使日皇立即作成其最后决定,根据木户的记录,日皇说:“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向无可避免的命运低头,不管对于我个人的安全产生如何后果,都必须尽快结束战争,以免此种悲剧再重演。”日皇还命东乡去要求铃木立即做出终战安排。

从上述记录来看,已故的日皇裕仁实不失为一位有良心的君主,知道重视老百姓的生命,比起那些政客和军阀真是高明得太多了。

军人

在日本的决策过程中,军人所享有的权力最大,而陆军又比海军远占优势。在陆军中,从陆军大臣阿南和参谋总长梅津开始,全军上下几乎无人不主张奋战到底。海军内部则意见比较分歧。譬如说海军大臣米内属于主和派,而海军军令部长丰田则属于主战派,由于内部分裂,而且日本的国防一向维持陆主海从的原则,所以,海军并不能对陆军构成重大的反对势力。

直到1945年6月,陆军仍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投降,但在冲绳沦陷后态度开始软化,愿意考虑有限度的投降,不过陆相阿南仍大言不惭地说:“日本仍保有其所征服土地的大部分,并未战败,和约条件必须反映此种事实。”不过据东乡和丰田在战后接受讯问时所云:“如果波茨坦宣言能附加某些条件,则在7月底,陆军(包括阿南和梅津)将不会反对接受。”

日本无条件投降内幕大揭秘,你想不到的真相

原子弹对于陆军几乎不曾产生任何影响作用,军方甚至故意隐瞒真相,否认在广岛所用的是一种新武器。直到8月10日,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之后,才肯公开承认此种事实,此时日本政府也早已作成投降决定。

苏军在“满州”发动攻击,使日本军事易毁性升到最高水平,日本陆军始相信其最后希望已为泡影。8月8日,陆相借故拒绝出席铃木因讨论广岛原子轰炸而召开的内阁会议并使会议流产。但次日,在苏军入侵之后),陆军同意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特别会议。当会议进行之际,长崎落下第二颗原于弹的消息也已传来。

即令到此时,阿南、梅津、丰田等仍坚持必须符合某些条件,日本始可投降。最后还是由于日皇亲自裁决,在8月9日到10日之间的午夜作成无条件投降的决定。10日上午4时,日本政府正式通知美国,接受波茨坦宣言中的一切要求,但仍附带一个惟一的条件,即希望维持天皇制度不变,美国政府乃于8月14日同意接受。于是在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诏书由其本人亲自向全国广播,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论

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明白地显出日本对投降的决定是经过长久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易毁性的认知与决策者的心态具有密切关系,现在将此种关系用表解方式来加以综述。

从中看来,军事易毁性在日本领袖人物认知中所占的地位比平民易毁性远较重要,换言之,他们对于军事易毁性的升高都相当敏感,而对老百姓的死活则几乎可以说是漠不关心。

文人的态度一共有三次改变:当军事易毁性由低级升到中级,再由中级升到高级时,都引起其态度上的改变,由不考虑投降问题,到考虑有限度投降,再进而考虑有条件投降。但当平民易毁性早已升至高级时,他们仍然无动于衷,仅当原子弹投下将其升到最高级时,才有一部分人受到影响而要求立即投降。

日皇的态度有两次改变,第一次是受到军事易毁性由中级升到高级的影响,第二次才是由于原子弹的震撼。至于军人的态度则完全不受平民易毁性的影响,其改变都是军事易毁性升高之故。而且仅当军事易毁性已升到高级时,军人才肯考虑有限度的投降,即仅限于放弃若干占领地区。

日本终于自愿投降之主因是由于美国有能力使其军事易毁性升到极高点,于是也就使其领袖们不得不承认本土防卫计划已绝无成功的希望。此种能力是多方面的,换言之,导致胜利的因素很多,不能完全归功于某一特定因素。

太平洋战争本是一场海洋战争,也就是两个海权之间的斗争。就迫使日本投降的能力而言,海权的最大贡献即为封锁,而主要的工具则为潜艇。若非受到严密的封锁,则日本的抵抗力不会减弱,其防御计划也可能有成功希望。有人认为仅凭封锁即能致日本于死地,就纯理论而言,此种观念固然言之成理,但实际上,战争将会继续延长,不知到何时始能胜利结束。从表面上来看,战略轰炸的效力似乎是最为可怕,而且也的确对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损毁。但实际上,恐怖轰炸并不能迅速升高日本的军事易毁性,所以对于日本决策者,尤其是军人,其影响效力远不如杜黑主义者所想象的那样巨大。美国的战略制空权的确具有强大的威力,但在使用方法上颇欠思考。其不仅滥杀无辜,有违人道,而且轰炸工业区也毫无意义,因为海上的封锁早已切断日本原料来源,使其工业大都已停止生产,轰炸只不过是毁灭那些闲置的设施而已。

美国陆航军根本不了解日本的真正弱点在哪里。对工业的精密轰炸,对平民的燃烧攻击都不能击中要害,因为日本的主要弱点不是其工业设施,也不是其平民的“士气”,而是其必须从海外输入的生产原料。一旦原料来源被完全切断,对其工业和人口的攻击,即无异于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反而言之,海军封锁之所以如此有效,主要原因就是能够击中要害。

因此,陆航军若也能打击上述要害,则其贡献将会远较重大,其可以采取的手段即为封锁重要航线实施空中布雷。实际上,空投水雷是一种效力比潜艇还高的武器。根据统计,在战争最后4个月内,水雷所击沉的船只占总吨数的50%。假使美国的B-29能在1944年即开始利用中国内地为基地来空投水雷,则年底前也许即能切断日本的一切输入,甚至能使日本军事力量的崩溃提早半年。

美国陆军虽不曾依照计划入侵日本,但此种威胁的确实存在又为迫使日本自愿投降的主因之-。否则,仅凭陆航军的压力,还是不易使冥顽不灵的日本军阀放弃其负隅顽抗的决心。不过,美国政府似乎并不了解日本军人的心态,否则,他应该加速形成入侵的威胁,则战争可能因此而提前结束。1944年10月莱特湾之战将日本海军完全毁灭之后,美军即应直扑冲绳岛,而不应再浪费时间在吕宋岛和硫黄岛登陆,这样也许在1945年1月即能入侵冲绳,并且至少可以少牺牲几千人的生命。

现在就要谈到最后两个因素,即原子弹和苏联出兵。对于美国应否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在战后曾引起很多的争论,但本文所要分析的只限于一点,即对于日本的投降决策原子弹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作用。就战略轰炸本身而言,原子弹使用与否,对于毁灭程度所构成的差异固属有限,但又不应因此低估其所产生的心理效果。至少在日本领导阶层中的文人和天皇都已受到极大的冲击,而尤以日皇本人为甚。

苏军的进攻“满州”正是寓言中所形容的压断骆驼背脊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令苏联不参战,日本也还是投降,换言之,真正压垮骆驼的并非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全部的载重。不过,关东军若不迅速崩溃,则日本军阀也不会立即认输,所以苏军的行动在心理上产生的刺激还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苏联的参战又与广岛的原子弹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斯大林虽早已承诺结束欧战之后即加入对日本的战争,但他却一直心存观望并未迅速行动,其原因是希望坐山观虎斗,让日本去消耗美国的实力,而使苏联坐收其利。当第一颗原子弹投在广岛之后,斯大林就感觉到局势已开始急转直下,若不迅速投入战争,将可能会丧失分享胜果的机会,所以才在8月9日发动攻击,而这也构成最后一击。

就日本决定无条件投降的全部过程来加以观察,所能发现的首要事实即为决策者的认知远比事实的真相重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败亡,也许可以说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但日本之所以会在1945年8月10日做出投降的最后决定,则又可以从其决策者的认知中找到合理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