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播:廣播媒體傳播的文化養分已經逼近於零

記得小時候,大概四五歲的樣子,生活在偏遠地區,外公的老宅子裡有一臺掛起來的廣播,還是帶一根線的,那個時候家裡沒有電視也沒有網絡,每天就靠這一臺唯一的廣播外公聽新聞,外婆聽戲曲、有時候還有相聲、小品,以及歌曲,那個年代流行歌曲沒有那麼盛行,一眨眼的時間,廣播彷彿徹底在我的生活裡消失了一樣,小學有了電視,初中高中開始有了網絡,直到近幾年開車以後,重新接觸了廣播,才發現廣播完全變了,它不再承載文化傳播的能力,甚至於它連同消遣的能力都不能算。

目前主流的廣播節目我們數落一下:

第一類:互動類,這一類也是最多的,我每天在路上聽到的最多的就是莫名其妙有人打電話進去唱歌歌,猜個成語之類的,或者做作一點的跟老婆表白一下,訴說一下自己的奮鬥史有多麼的不容易,最討厭的一類就是把廣播當迪廳,浙江有一家媒體就一檔節目,就是放迪廳音樂然後主持人跟著假嗨,這種完全就是褻瀆廣播這個文化傳播問題,為什麼每家省級媒體都是廣播電視集團,就代表它有一定的嚴謹性。

文化傳播:廣播媒體傳播的文化養分已經逼近於零

FM107 "互動者聯盟”

第二類:投訴類,買車修車、買房修房等等類的投訴節目特別多,幾乎每家媒體都有一個,今天買車漏油了,明天買房漏水了,然後三方或者四方跟著一扯就是好幾十分鐘,當然我不是說這些投訴不對,或者這個節目有什麼問題,主持人已經可憐到要靠伸張正義才有聽眾了麼?

第三類:軟廣類,這種也是本人最討厭的,一般都是晚間或者很早的時候,早上一般都是賣老年人的保健品,晚上一般賣的都是提高男女精氣神的保健品,中午或者下午上班迷茫的時候,它們就開始推銷你進股票群了。

文化傳播:廣播媒體傳播的文化養分已經逼近於零

最後的才是廣播應該有的主流類,音樂節目已經越來越少、新聞都是掐著點急著播,偶爾會有一些社會動態的論述和分析,其實我覺得這些才應該是廣播應該有的東西,我們國民的素質就在這些浮躁的節目裡被帶壞了。

當然我也知道廣播的競爭壓力大,大家也需要生存,但是一味的去追求效益就會丟掉了自我,只能讓自己的節目越來越沒有檔次,聽眾越來越差啊,最後變成了一個薄利多銷的狀況,這其實很悲慘。既然是媒體,而且廣播一般都是省級或者市級媒體,我們不能沒有一點點的社會責任,可能有很多人很忙,每天只有那麼幾個小時來接觸新聞和媒體傳播,我們應該給他們一些更加有養分的知識和新聞。

文化傳播:廣播媒體傳播的文化養分已經逼近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