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紀實:中國唐代時期五姐妹都拒絕婚姻,只爲編著《女論語》

唐朝的盛世華庭,不僅僅表現在富裕的國家,當時唐朝女子因為有了武則天的典故,令眾多女人尋找自己的存在感,歷史上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的弟弟白行簡寫古一本小說《李娃傳》,小說描述了一個妓女與一個進京趕考秀才的故事,雖然故事歷經坎坷,但最終也是以大團圓的故事結局。

文化紀實:中國唐代時期五姐妹都拒絕婚姻,只為編著《女論語》

中國自古以來就要求女子有三從四德,具體的三從四德指的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以及“婦德、婦容、婦言、婦工”。唐代有幾本壓制女子的書,《女則》《女誡》《女論語》,其中《女則》是長孫皇后所編著,這裡我要重點介紹的是《女論語》,這本書的編著者是當時以為儒者宋廷芬的五個女兒,他的五個女兒資料耳濡目染,自小對儒學思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厭惡浮華,終身不嫁。五個人一起籌劃編寫《女論語》,貞元四年還被當時的德宗招入後宮,但她們並不是嬪妃,而是女官。

文化紀實:中國唐代時期五姐妹都拒絕婚姻,只為編著《女論語》

然而《女論語》到底寫了些什麼?主要有三點,第一,女人要貞淑、溫和以及保持節義的態度;第二,要照顧丈夫、父母、孩子等基本任務;第三:女性英愛掌握手工,接人待物的方法,每天早起家務等。本人很好奇,《女論語你》主要是論述了女性應該具備的素質和形象,特別是強調了一個女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為什麼他們五個姐妹終身不嫁、沒有養育子女,寫的東西也完全不是女子獨身主義的理想狀態,而是在告訴結婚以後女人應該做什麼事。本書最終由五姐妹中的長女宋若莘彙總,次女宋若昭加註完成。

文化紀實:中國唐代時期五姐妹都拒絕婚姻,只為編著《女論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