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手握百萬雄兵還有上將千員,爲何在山海關一戰而潰?

翁董威


關於這個問題,雖然類似的答案,已經被說過了無數遍,比如李自成農民軍的迅速腐化,對清軍入關估計不足,戰前大意輕敵等等。但極其重要的,卻是一個極少被提及的原因:

李自成的農民軍,戰鬥力原本就不強。

雖然在山海關大戰之前,李自成以非常強大的攻擊氣勢,從西安一路高速疾進,幾乎兵不血刃拿下了北京。但這期間的大多數戰鬥裡,李自成的部隊,並沒有遇到非常強大的考驗。而且他的百萬大軍,其中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有核心的“老營”部隊,所謂百萬雄兵,戰鬥水平參差不齊。

這一點,從李自成一生征戰裡,也可以生動看到。
在與明朝正規軍的交手裡,面對曹文詔孫傳庭等明軍精銳,哪怕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李自成也是輸多贏少。特別是面對老對手孫傳庭,在潼關南原大戰時,李自成就被孫傳庭打的全軍覆沒,只帶了十七人鑽進商洛山裡修整。

那麼從商洛山出來後,再拉起隊伍的李自成,戰鬥力是不是變強了呢?這個更可以看看郟縣之戰,當時已經擁有近百萬人馬的李自成,再次遇到了孫傳庭,面對孫傳庭的幾萬精兵,李自成依然是連打連輸,以至於李自成身邊的部下們,都想把李自成抓了找孫傳庭投降。幸虧關鍵時刻,崇禎皇帝再次上演瞎指揮鬧劇。在戰場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胡亂安排,導致孫傳庭自亂陣腳,大軍被亂兵衝敗。這是李自成滅名的關鍵一戰,卻贏得十分僥倖。

而且就是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路上,寧武關的總兵周遇吉,也只憑著手裡的萬把部隊,就成功阻擊了李自成三天,打的李自成一度都想撤退回陝西,如果不是叛徒出賣,告訴了李自成周總兵彈盡糧絕的情報,李自成可能真這麼放棄了。

所以看看這幾個表現,就知道李自成軍隊的戰鬥力,其實非常有限,能夠打下北京城,不是因為自己很能打,相反是因為積重難返的明朝,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

而對上戰鬥力強大的清軍與吳三桂部的聯軍,這考驗就上了檔次。實事求是的說,李自成能夠在山海關堅持這麼長時間,已經算是超水平發揮了

畢竟,一支沒有專業訓練的隊伍,就算人數再多,最終也還是難成氣候。


我們愛歷史


1644年4月13日,李自成率領十萬大軍,押著明太子還有吳三桂的父親為人質,親征山海關,欲以泰山壓頂之勢迫降吳三桂。

不過此時的李自成也犯了個錯誤,自己的軍隊連日征戰,行程千里攻下京城,待了20多天又再出征討吳,此時的李自成軍已是疲憊之師。而且身邊的將領們還在貪戀著京城裡的花天酒地,戰鬥還未打響,隱患就已埋下。


這次李自成的出兵促成了吳三桂倒向清軍,本來是李吳之間的對抗,變成了李自成與清軍的對抗。吳三桂的舉動讓本打算繞道山海關的多爾袞大喜,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加快調整軍事部署。

另一邊的李自成確是出兵急行動慢,京城山海關700裡之遙,走走停停用了8天,4月21日到達山海關時,還不知道清軍吳三桂已成聯軍,徹底貽誤了單獨與吳決戰的戰機。從後來的4月22日其與清、吳聯軍交戰失敗,26日就跑回了北京,可以看出,他之前的進兵行程是4天完全可以到達的。




在與吳三桂苦戰一天久攻不下後,沒有心理準備的李自成再去與清、吳聯軍作戰,是完全不在狀態,可以說李自成是打了一場糊塗仗。面對意外殺出的八旗兵,李自成驅馬而去,脫離了戰場,這讓農民軍陣腳大亂,無心戀戰。

李自成敗到河北後還打算勸降吳三桂,被拒後殺掉吳三桂的父親,後退京城,匆忙登基,然後燒了內城九門城樓,挾持著陳圓圓離京西撤,前後在京城待了41天。


史說新傳


李自成即便有百萬軍隊,絕大部分也是流民。能戰鬥的不會超過30萬,這裡還有一半降軍。自己核心主力不超過10萬,大概一半留在陝西。李自成進攻吳三桂的時候據考證有大概6萬兵力,估計都是主力。吳三桂有不到4萬人,戰兵不超過兩萬,很多剩下的是輔兵和家屬。李自成也不傻,知道山海關的重要性,佔領北京就招降吳三桂,反叛之後就出兵。很多人說李自成沒在意滿清,但不在意的原因不是不瞭解,而是想不到滿清本來想搶一把,大軍已經在路上。李自成進攻開始的時候多爾袞的八萬大軍已經過了錦州了。否則滿清接到吳三桂的求助,從瀋陽集合軍隊出兵,趕到山海關的時候吳三桂屍體都爛了,有人說山海關一戰多爾袞只派了兩白旗,我認為不全對。多爾袞帶前鋒部隊急行軍120裡,休息一晚才投入戰鬥。多爾袞當時的形勢大概是帶了兩三萬的前鋒部隊,沒有等也沒時間等就投入戰鬥。這樣雙方兵力差不多,李自成的部隊已經打了兩天,疲憊不堪,滿清生力軍加入後失敗。由於步兵居多,吳三桂報仇心切,步兵大多被追殺,回不去北京。這仗的關鍵在於巧合,滿清大軍提前出兵,否則李自成收拾掉吳三桂後,憑藉地理優勢,輕鬆守住山海關。但滿清可能從別處入關。


lucifer4065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在以勇武論輸贏的冷兵器時代,以一當十、以一敵百的勇士格殺弱者的血腥場景,給一群人數佔優,但武力功擊值低的一方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也不是現代人所能理解的。就象我們很難理解三個日本兵能屠殺上千箇中國降兵一樣。一萬滿人騎兵奔騰而下,弓矢飛石滿天,連河灘的石頭都飛濺起來,馬刀高舉閃亮的光芒刺眼,連同萬人殺聲巨吼,擋之者瞬間倒下幾百米、上千米,十幾萬人的隊伍瞬間倒下一大多半,連久經大陣仗的李自成本人都懵了,做出來人求生的本能動作~逃跑!更不用說其他人了。吳三桂正是這場戰仗的親歷者,心裡的震撼也是巨大,在後來投清滅李滅明鼎盛時,雖手握重兵卻不敢反,後削藩反時,是看到滿朝對蒙戰爭消耗和牽制了滿八旗大量精銳,才聯三藩和王輔臣以絕對兵力優勢反叛,但也終歸失敗!


億林86


有網友問:李自成手握百萬雄兵還有上將千員,為何在山海關一戰而潰? 我們知道在1640年,李自成率領1千人重新起義,當時中原大旱,李自成開倉而賑饑民。“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

到1644年,李自成已經擁兵百萬:“籍步兵四十萬、馬兵六十萬。”在4年時間,李自成大軍就從1千人,急速擴張到100萬大軍。基本上來說,除了少數精銳部隊以外,就都是各地災民為了討口飯吃組成的烏合之眾了。

他們隨著李自成也是希望,可以到有糧食的地方去。在與明軍戰鬥當中,李自成大軍人多勢眾,一般明軍確實打不過,畢竟100萬人要活命的人,而且已經武裝起來的人。真打起來,雖然是烏合之眾,但是,也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擋得住的。

因為李自成軍隊擴張太快,在訓練,組織,足夠數量的合格中低級軍官上必然存在著很大問題。而明朝本身武器配備就比較差,在薩爾滸大戰,半島人就多次直言不諱“天兵”缺員嚴重,兵器窳朽。

李自成靠繳獲明軍武器庫得到了裝備,可想李自成大軍在武器裝備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因此,李自成部隊的真實戰鬥力並不強,在李自成1640年重新起義的時候只有700士兵,300孩兒兵,還有一些家屬。到了河南以後,數萬災民加入李自成,隨後到了洛陽。

洛陽明軍是缺乏軍餉譁變,這才讓李自成進了洛陽,受降明軍數千人,所謂,“精兵不過三千,脅從之眾不過三萬”。特別是得到了明軍在洛陽的各個武器庫。隨後李自成聯合羅汝才打敗了明朝傅宗龍,楊文嶽的數萬官兵。

這期間,李自成、羅汝才聯軍每次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殲滅官兵少數部隊的辦法,又陸續收編了大量明軍。戰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直到朱仙鎮大捷,受降明軍數萬人,但是這些主要是明軍的衛所兵。

連同不斷投靠的災民,到1642年,李自成已經有40萬大軍。隨後李自成殺死了自己的盟友羅汝才等人,吞併了他的部隊。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來到了山海關,“自成怒,親部賊十餘萬,執吳襄于軍,東攻山海關,以別將從一片石越關外。”

這些部隊已經是李自成的核心精銳力量,但是主要是明朝衛所兵,農民軍老兵,特別是吞併的羅汝才所部老兵居多。結果就是清軍一個衝鋒,全垮,戰良久,我兵從三桂陣右突出,衝賊中堅,萬馬奔躍,飛矢雨墮,天大風,沙石飛走,擊賊如雹。自成方挾太子登高岡觀戰,知為我兵,急策馬下岡走。

要知道,明軍邊軍強於明朝衛所兵,明朝關寧軍又是邊軍最強,八旗軍又強於關寧軍。而過去,在關內關寧軍打農民軍是百戰百勝的,經常是千把關寧軍追著上萬農民軍跑。現在,農民軍精銳十多萬,對關寧軍和八旗軍十萬,是一對一,戰鬥力差距太大,必然農民軍是瞬間崩潰。


深度軍事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親率大軍由西安出發 ,浩浩蕩蕩嚮明都北京進軍。大順軍渡過黃河後,自成令悍將劉芳亮率左營十數萬人馬沿黃河東進,攻佔晉南以及河北等地,一舉截斷崇禎帝南逃之路。他自己率主力接連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和劉芳亮的左營形成對北京的南北夾擊之勢。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各路大順軍開始進逼併圍困北京城。崇禎拒絕了李自成提出的由朝廷出銀犒賞三軍、自己願意率軍撤圍回西北稱王的要求,大順軍開始攻城。明宮太監曹化淳等人開城迎降,北京陷落,崇禎皇帝於煤山(今景山)自縊身亡,結束了朱明王朝276年的統治。

此時的大順軍已擁眾近百萬,很多新加入的將士都是一路望風歸降的明軍和饑民,李自成基本佔領了北中國,麾下兵多將廣,又攻克了明都北京,儼然已經是一代開基帝王。

進京後,李自成採取了一系列新措施,在表面上穩定了京師的社會秩序和惶惶不安的人心;接著,他對故明的舊官僚機構進行了清理,解決了新政權的財政難題;為下一步建立全國政權做進一步的準備。李自成在西安所建立的大順政權的基礎上,進京後又加以完善。他在北京設天祜殿,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同時他還設立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此舉為加強並夯實新順朝的中央政權。

在地方上,他每佔一地都委派官員治理(大都是明降官)。據說他還建立了比較完備的軍事制度,並派軍士赴各地屯田。

但李自成率軍攻佔北京後,由於農民小生產者固有的目光短淺、自私狹隘的軟肋暴露無遺,以及管理、策略上的失誤,大順軍的軍紀很快就渙散了起來,一些官員和將領也滋生了享樂須趁早的思想,他們大肆拘禁已經歸順了的前明文武官員,嚴刑拷掠,以追餉為名強取豪奪,致使本來漸趨穩定的局勢又亂如鼎沸,人心浮動。

李自成麾下雖然號稱戰將千員、雄兵百萬,但缺少元末幫助朱元璋掃平群雄、底定天下的劉伯溫、宋濂、葉升、李善長那等登高望遠的智士,牛金星還有些識見,但未受重用(李巖是姚雪垠虛構的人物,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其餘的都是些目不識丁、驍勇寡謀的驕兵悍將,因此缺乏長遠規劃,不懂籠絡人心,為後來的迅速落敗埋下了重重隱患。

明朝將領吳三桂長期率軍駐守山海關,他麾下的關寧鐵騎剽悍善戰,是明廷抵禦滿清入侵的主要力量。當他得知李自成攻佔帝都、崇禎自縊身亡後,遂率軍從關外返回駐地山海關,並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李自成意識到了吳三桂的重要性,併為招降他做了些工作,吳三桂盤桓、斟酌再三,準備率部歸降李自成。

由於大順權將軍劉宗敏為追餉捉拿並拷掠三桂父吳襄,還霸佔了他的愛妾陳圓圓,正在赴京途中的吳三桂聞訊衝冠一怒,回師重奪山海關,致使自成的招降企圖功虧一簣。

自成大怒,率十餘萬大軍東擊吳三桂。為了穩妥起見,他還將三桂父吳襄、明太子朱慈烺帶在身邊,隨軍同行。三桂拒降,他打著為崇禎復仇的旗號,率軍襲擊唐通部(明朝歸順李自成的降將)。李自成率大軍襲來,人數處於絕對的優勢,三桂料不能敵,遂派人出關致函多爾袞求援。多爾袞大喜,率5、6萬滿蒙騎兵晝夜疾馳,共急行13日,終於趕在李自成前面抵近山海關。

經一片石、西羅城兩場惡戰,在吳三桂、多爾袞的聯手夾攻下,大順軍大敗虧輸,損失慘重,加上牛金星未能按約率軍出京增援,李自成力戰不支,被迫率殘軍撤回京師。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的消息傳到北京後,本就不穩的人心更惶恐不安,明朝的舊官們對大順軍崩壞的軍紀早已不滿,紛紛相率南逃。在這種極度不利的形勢下,李自成倉促稱帝后匆匆撤離北京,經山西渡黃河返回陝西。李自成在北京只待了短短42天。多爾袞乘機率滿清八旗兵迅速進入北京,待社會秩序安定後,命阿濟格、吳三桂等人率軍馬不停蹄地追剿李自成。李自成種樹,多爾袞摘桃,撿了個大便宜。

之後,在清軍的犀利攻勢下,李自成的大順軍早已不復往日之勇,屢戰屢敗,狼奔豕突,成了名副其實的“流寇”。潼關慘敗後,他被迫放棄關中,轉戰湖廣。在此期間,大順軍雖然擊敗了兵強馬壯的南明悍將左良玉,襲奪了武昌,但由於清軍進軍神速,自成在武昌只逗留了兩天,便匆匆順江東下,向江西逃竄。在武昌城外,劉宗敏被清軍俘殺。

在九江富池口(湖北、江西交界處)一帶,清軍再次追了上來,兩軍隨即展開了一場惡戰,大順軍不敵戰力兇悍的清軍,傷亡慘重,損失甚巨。

當李自成率殘部退至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時,清軍再次尾隨而至,並立即展開大規模圍攻。1645年(大順永昌二年)5月的一天,李自成在九宮山中遭鄉民突襲,被人用鐵鏟擊斃(還有失聯後出家為僧一說),年僅39歲。至此,這位戎馬倥傯一生、滅掉明王朝的農民梟雄退出了歷史舞臺。

李自成農家出身,他的部下不是農民就是明朝邊兵,因此小農意識嚴重,和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領袖一樣,他也有揮之不去的帝王思想。一旦攻進北京,他便稱王稱帝。同時,他和大順軍的主要將領都有嚴重的流寇主義思想,始終沒有好好經營過一塊穩固的根據地,致使一招不慎,就滿盤皆輸。


當然, 李自成之所以兵敗山海關,除了大順軍佔領北京後領導層迅速腐化,將領們享樂思潮滋生外, 還有許多後來新加入者素質良萎不齊,導致順軍戰鬥力與戰鬥精神迅速下降的因素,當然不是如狼似虎的清軍以及報仇心切的吳三桂之對手,加上過於輕敵,對清軍參戰的情形一無所知 ,被其一舉擊潰也是不難預料之事。

和一切草莽英雄一樣,李自成沒有始終如一的約束軍紀,致使大順政權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另外,李自成等人平均主義思想嚴重,他所提出的“均田免糧”的口號過於理想化,事實上也很難做到,或許正是這不切實際的決策導致了李自成的最終失敗。李自成的一生,既有波瀾壯闊的一面,也有波譎雲詭的另一面,歷史造就了他,他也影響和推動了歷史,但他最終還是被歷史無情拋棄。

【寫作不易 請勿搬運】【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李自成手握百萬雄兵還有上將千員,之所以在山海關一戰而潰,是因為其最初的革命目標已經實現,沒有目標的隊伍必然失敗。

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之所以能夠百折不撓,最終取得攻入北京,滅亡明朝。主要是由於他們都是被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來,才不得不造反。因此,他們一直的最大敵人就是明朝崇禎皇帝及明朝的貪官汙吏。所以他們才可以具有最強的戰鬥力,從而克服各種困難,最終所向披靡,擊潰明軍。而明軍的很多將領,看到明朝民不聊生,貪官輩出的情況,也紛紛獻出城池投降。

但是,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又上吊自殺厚。他們發現自己的革命目標已經完成,就開始在北京大吃大喝,享受奪取天下的喜悅。包括劉宗敏在內的高級將領還開始拷掠大臣,從而獲得鉅額財富;甚至強搶達官貴人小妾和民女。甚至當要和吳三桂要和李自成決戰的時候,劉宗敏竟然不李自成命令。不願意作為主帥去迎敵。從而使得李自成必須御駕親征。最終使得李自成面對失敗時,毫無迴旋餘地。

當然也是由於只把農民起義軍只把明朝作為敵人,從而也從來沒有關注過如狼似虎的滿清。因此在吳三桂和多爾袞勾結以後,就毫無準備,就被打的屁滾尿流。反而滿清一直想的是要奪取天下,因此不僅明朝是他們的對手,連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也一直在他們的視野範圍內。所以,他們雖然沒有直接滅亡明朝,但是吳三桂給了他們機會以後,他們能迅速抓住,最終奪取天下!


地震博士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於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相關問題。


說李自成有雄兵百萬、上將千員的,我只能說,題主大概是姚雪垠先生的小說或者連環畫看多了。且不要說他根本沒有雄兵百萬、上將千員,就是有,此時在北京城裡面的,也就十幾萬人左右。而且,不能忽視的是,此時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籠罩在整個北方大地上空,那就是鼠疫。

之所以北京城能被李自成那麼容易的打下來,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北京此時正在流行鼠疫,城防軍的戰鬥力已經基本降到了最低點,達到了“鞭一人起,另一人復臥”的悲愴境地。正是因為如此,大順軍方能長驅直入,幾乎不遭遇任何抵抗的進駐京師。

但是鼠疫不會只傳染百姓不傳染李自成的兵,所以在進城後不久,大順軍的戰鬥力呈現了斷崖式的下滑。不要說幾十天的腐化生活,就能讓一支百戰之師變得一觸即潰,那不可能。

(在京虎子老師的《上帝的跳蚤》裡,已經對此考證得很詳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而且,山海關之戰裡,李自成也並沒有一開始就兵敗如山倒,而是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鬥了個難分伯仲,大順軍還稍占上風。只是他沒想到啊沒想到,幾十年來都沒有被後金/滿清打開過的山海關,居然就被吳三桂無償的給女真人打開了。已經打得筋疲力竭的大順軍,實在無力招架前後夾擊,自然也就只能飲恨山海關了,時也命也。



青言論史


百萬雄兵就是扯淡。李自成的嫡系精銳最巔峰的時候是三打開封,還不足20萬人,被一場大水就衝去一半,之後一直沒有大的補充。李自成佔領西安後之所以東征山西就是因為實力不足,想從山西取得繳獲。出征的兵力不足十萬人,一開始也沒有計劃進攻北京。不過沒想到山西明軍根本就不抵抗,幾乎全都投降了。結果李自成就收不住腳最後到了北京。從李自成的多次檄文就可以看出順軍的虛弱,從一開始大義凜然要推翻崇禎,到了最後在北京城下要求被收編世鎮陝西。山海關一戰時順軍在北京雖然有十幾二十萬人,但有過半數是降軍。真正可用的兵力雖然比吳三桂強,但比清軍和吳三桂的聯盟差的遠。吳三桂三次反叛又消耗了順軍的寶貴兵力和時間,所以李自成從北京出征的時候已經是盡人事的局面了


豬痴豬


一、戰鬥力不在一個檔次。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萬曆十二年以十三騎兵起兵造反。經過薩爾滸戰役、撫順戰役等統一遼東,定都瀋陽。建立了後金政權(清朝前身)。後,兵鋒直指寧遠,多次與關寧軍(明朝最精銳的部隊)交戰。努爾哈赤以後,皇太極也多次和關寧軍交戰,為避免兩翼受敵,皇太極派後金(清)征服朝鮮;同時,為了防止西翼察哈爾蒙古東擾,皇太極在位期間也同樣征服了察哈爾蒙古各部,實現了滿蒙一家。在多方交戰中,清軍鍛鍊了出了一支彪悍頑強的八旗軍。李自成的大順軍,說到底還是流寇做派,沒有正規的軍事管理體系,闖東闖西,最終還是闖軍。沒有一套具體的政權和軍事管理體系,沒有堅實的根據地。戰鬥力和清軍以及後來降清的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都不在一個檔次上,從山海關一片石戰役就足以看出。

二,對少數民族軍隊的畏懼。李自成自崇禎二年舉事到崇禎十七年打進北京推翻明朝,這期間基本上未和少數民族軍隊打過仗。聽說過蒙古騎兵很厲害,有聽說滿洲女真統一了蒙古,所以對八旗軍也是談虎色變,以至於山海關戰役結束後,他很快放棄北京,也沒有聽取李巖的建議(派大將去經營山東和河南),而是隨即逃亡關中。

三,漸失民心。李自成進北京,在明皇宮沒榨出油水,轉而以酷刑索餉。管制時期,刑罰甚嚴,不僅封建士族仇恨他,就連京師百姓都弄的人心惶惶,可謂民心盡失。

四、小農意識的價值觀所驅。起義初期提出的均田免糧政策,也隨著闖東闖西沒有固守政權,最終沒有對農民兌現。進入北京後,李自成本人和手下將領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已然忘記百姓的疾苦。手下大將劉宗敏霸佔陳圓圓,殺害吳三桂全家34口,最終使吳三桂一邊倒向多爾袞。這就說明了李自成等這些農民起義領導者的小農意識的價值觀,目光短淺的世界觀驅使著他們最終丟掉所有的一切勝利成果。

五、長期流竄,沒有穩固的、可惜完全信賴依託的根據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