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星區:蓬勃崛起的現代新城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新聞發佈會現場)

婁底新聞網訊(記者 周昂)“總面積630平方公里,總人口66.8萬,婁星區正以它朝氣蓬勃、恣意生長的姿態崛起成一座開放型現代化新城。”10月26日上午,“奮進改革路,建功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婁星區專場新聞發佈會召開,婁星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彥文向社會各界彙報了婁星區在改革開放40年的宏偉征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擴鎮復市、撤市建區,在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婁星人民團結拼搏、砥礪奮進,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宏偉目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經濟活躍、社會和諧、城市精美、文化繁榮、人民幸福的時代華章。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中心城區 柳勇/攝影)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格侖新材項目 陳億春/攝影)

產業興區 綜合實力穩健攀升

經濟總量穩步壯大。撤市建區以來,婁星區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1999年到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區屬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保持了13%以上的增速;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近五年增幅保持全市第一。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機械製造、建材等傳統產業精深發展,現有規模工業企業107家,產值過億元企業58家;立足優勢打造城市經濟,加快商業集群發展,建成了萬豪、五江碧桂園等一批城市綜合體;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項目化運作、市場化營銷,培育了湘村黑豬、味菇坊、樂開口、金廣源等一批農產品品牌。

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深化項目大比拼,項目建設連續5年獲得全市先進。婁星工業集中區2012年獲批省級工業集中區,建成標準廠房28萬平方米,入駐實體經濟企業34家,引進落地了益思迪科技、格侖新材、葛洲壩100萬噸廢鋼等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重大產業項目,2017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30.2億元,增長38%,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漣水河兩河交匯處的晨曦 胡杰輝/攝影)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交通建設跨越發展 楊升根/攝影)

融城強區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交通建設跨越發展。以婁新、安邵、長韶婁、益婁、婁衡等高速和滬昆高鐵為對外“大通道”,以S209、S312、S223等國省幹線為區內“大動脈”,以1200公里農村公路為“大網絡”的對外大聯通、對內大循環格局基本形成。2016年以來,在鄉鎮新建了9條高標準的瀝青混凝土公路,總里程73公里,全部實現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通車。

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城市建成區達到5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87.6%。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交通、水利、電力、電信、環衛等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共建共享。整區推進“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100%,村莊汙水處理率達到86%。

城市品位提質發展。全面鞏固創衛成果,城管執法進社區和城鄉大物管穩步實施,小街小巷改造有序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全面完成,殯改、禁燃實現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邁出堅實步伐。婁星南路、甘桂路、吉星路等城市“斷頭路”和漣濱西街半幅路全線拉通,社區提質“六大工程”首批道路綜合改造順利完成。全面推進社區標準化建設,建成精品社區45個,今年年底可以實現全覆蓋。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漣水河日出場景 柳勇/攝影)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雙江水庫的美麗綠景 陳薇/攝影)

生態美區 美麗婁星更加璀璨

生態建設亮點紛呈。大力實施“綠化婁星四年行動計劃”“天藍水淨地綠三年行動計劃”,近五年完成人工造林6萬畝,去年冬季以來發展經果林4180畝,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6%,聯村建綠典型經驗在全省推廣。

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全面實施六大環保工程,取締關閉實心粘土磚廠79家,關閉養殖場144家,淘汰黃標車2095輛。全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婁星工業集中區工業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成運營。2017年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7.1%,上升2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在全省14個市州中心城區中位列第一。全面落實河長制,城區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孫水河水質連續3年達到二類標準。

美麗鄉村全面開花。在全市率先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成“秀美村莊”120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抓好“兩片四點”示範,整區啟動村莊規劃編制,努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萬寶鎮石塘村獲評“全國文明村”,杉山鎮萬樂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雙江鄉獲評“全省生態鄉鎮”,雙江鄉洪山村、蛇形山鎮秋湖村獲評“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文藝惠民下鄉” 何一波/攝影)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健康快車”享譽全國 陳坤/攝影)

民生福區 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堅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實行區級領導全部包村、區直單位全部駐村、工作隊員全部包戶、貧困人口全部覆蓋的“四全”模式,2017年完成5123人脫貧,15個貧困村出列,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實現程度達到87%。

社會保障更加可靠。就業、保險、福利、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牢實,特別是2016年在全國創新推行“被徵地農民養老貸”,受益群眾4.7萬人,社會保障水平達到全市最優、全省一流。

社會事業協調進步。近六年新建和改擴建學校48所,新增學位2.6萬個,中心城區班額平均下降28人,初中、小學平均班額分別降到了53人、56人,化解大班額經驗做法得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肯定批示。循環開展“健康快車”下基層活動,累計為12萬餘名群眾進行免費體檢,為建檔立卡貧困病人提供免費住院治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全部免費開放,數字電視覆蓋城鄉,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積極穩妥化解民間融資風險,依法開展打處非工作,沒有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一體電子監控全覆蓋,司改“婁星模式”在全國推介,警務體制改革、治安防控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2016、2017年連續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區,為人民群眾營造了安定祥和、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娄星区:蓬勃崛起的现代新城

(婁星區中心城區的城市之光 陳平/攝影)

回望歷史,讓我們感動感慨的,既有城鄉面貌的滄桑鉅變,更有一個個鐫刻時代印記的如歌歲月、難忘瞬間。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立足現在,不忘初心,是為了更好地開拓未來。立足新起點,建功新時代,婁星區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