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抗日時期江西沒有自成派系?

丿習得性無助


江西不只在抗日戰爭中沒有自成派系,在北伐戰爭之後一直屬於蔣介石的中央系統。而且由於蔣介石個人與戰爭因素,南昌很長時間裡是國府軍務大本營。

1、江西軍閥

在二次革命後,北洋軍擊敗李烈鈞部,佔據江西,之後很長時間裡,江西政局穩定,是直系的底盤之一。李純主政江西后,總計擔任七年督軍,在其死後江西依然是北洋系。

(孫傳芳的五省地盤)

孫傳芳時期,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都是其底盤,擁兵20萬。

2、蔣介石的南昌緣分

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在打下武昌後,揮師東下進攻南昌與孫傳芳主力作戰,先後作戰多次,最終佔領南昌。這時候的蔣介石就想定都南昌,而不是武昌。

(南昌行營)

在中原大戰後,因為國內戰爭關係,蔣介石就親臨南昌指揮作戰。九一八事變當日,蔣介石就在南昌。在1933年,建立南昌行營,就近指揮作戰。蔣介石在國內設立行營、行轅,前後共12次,只有南昌行營自始至終是由蔣介石本人親自坐鎮。

3、熊式輝省主席

政學系熊式輝擔任江西省主席十年之久,專門在贛南培養小蔣。但政學系只能算國府內部一個山頭,而不能列為軍閥。

(熊式輝)

總結:

江西是軍閥時代的一塊福地,北洋時期處在直系管理下,國府時期基本屬於國府中央,相較於其他各省比較穩定。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在抗戰時期,大家不難發現在國軍中,有蔣介石的中央軍、張學良的東北軍、閻錫山的晉綏軍、還有西北軍、桂系、湘系、川系、滇系,很多人就會問為什麼沒有江西派系?



一:其實江西一開始是有贛軍的,大多都是江西人。

贛軍最早的贛軍是賴世璜的第4師。

1926年,孫傳芳的贛軍被國民革命軍徹底擊垮,被迫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

1929年又被縮編成第5師。


1933年,蔣介石為了控制中央蘇區和紅軍,限制他們的發展,於是將贛軍第5師和第96師合編在一起,改了個新的名字,叫第36軍,周渾元任軍長。

36軍當時負責管轄的有謝溥福任師長的第5師和蕭致平任師長的第96師。

1934年1,贛軍36軍又改成了第8縱隊,由湖南湖北進入黔川抵抗陝甘,說白了就是去追擊與堵截紅軍。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贛軍中的第5師從甘肅前往上海,也就是參與淞滬會戰,正是在淞滬會戰中贛軍主力第5師傷亡慘重,因為難以補充軍隊人數,隨後贛軍的第5師便被取消番號和編制。


也就是說此時贛軍只剩下第96師,當時的師長是趙錫,後來被派去湖北,成了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集團軍麾下的一支軍隊,最後在桂南會戰中同樣因為傷亡慘重被取消番號。

二:紅軍根據地

其實仔細注意會發現,雖然江西作為革命根據地,其中在1927—1935年間大約有50萬江西人參加紅一方面軍,到了1949剩下的人數不到300人,後面補上去的大多是湖南湖北以及河北陝西等地方的人,以至於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江西沒有出現一個元帥、大將級別的人,只有江西興國的陳奇涵、肖華上將以及江西贛縣的賴傳珠上將。




在國軍和紅軍之間,怎麼形成派系?

三:很多人說什麼江西人就是不團結,作為江西人的我是不認同的,自成派系和團不團結並沒有直接關係,還是看領導人以及地區和外圍環境等因素。

假如你位於偏僻地區,山高皇帝遠,誰去管你?自成一派也就是水到渠成的時,換句話說,江西當時是中共蘇區,國軍和紅軍矛盾最大的地方,想清淨都難,以至於到了抗日戰爭爆發後,國軍也就開始組織抵抗,江西紅軍方面也是一直採取游擊戰術,國家危難之際,哪裡還有心思自成一派,都是跟著組織走到哪打到哪。



國民黨之所以派系多那是民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加上國民黨派系成風,據說大的派系十幾個,小的派系上百個。

總之一句話,江西人雖然沒有形成派系,但是整個抗戰時期江西省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羽評郡主,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江西本來是有割據基礎的,但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局面。待本人從頭梳理一下江西的民國曆史吧。

武昌首義後,江西的光復運動頓時風起雲湧。1911年10月,在革命黨人林森、蔣群、吳鐵成等人策劃下,九江宣佈獨立,新軍將領馬毓寶被推為都督。隨後,省城南昌光復,革命黨人推舉吳介璋為都督。我們看到,作為省城的南昌光復於九江之後,都督吳介璋性格軟弱,而九江都督馬毓寶則野心勃勃,這就為日後的動盪埋下了伏筆。

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吳介璋無力應對主動辭職,部下彭程萬接任,隨後馬毓寶逼彭程萬去職自任都督。馬毓寶上臺後排擠革命黨人遭到抵制,被迫下臺,革命黨人李烈鈞成為都督。

李烈鈞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江西落入北洋直係軍閥手中,此後一直被直係軍閥長期控制。

自1913年到1926年,先後割據江西的馮國璋系的李純、陳光遠、蔡成勳,吳佩孚系的方本仁,孫傳芳系的鄧如琢、鄭俊彥都是直係軍閥。

北伐戰爭中,朱培德率領的第三軍血戰江西,擊敗孫傳芳後控制江西,朱培德成為江西政府主席。朱培德佔據江西后,主動向中央交權,他交出部隊去南京任職,幫助蔣介石整軍經武,積極備戰,以應付即將到來的抗日戰爭。1937年2月積勞成疾的朱培德去世,蔣介石悲痛不已,親自為之守靈。

可以看到,江西沒有形成割據是因為滇軍將領朱培德顧全大局,主動交權,朱培德曾與朱德並稱“模範二朱”,他不愧為近代史上一位傑出的人物!


林屋公子


這樣說吧,貫穿整個民國三十八年,江西都未能形成明顯的派系。江西北洋時期主要為北洋直系佔領。南京政府時期,主要有紅軍割據。自是難以形成派系。當然其小派別還是曾經存在的。

圖 李烈鈞,與蔡鍔,唐繼堯同譽為護國三傑

民國時期贛軍流源。跟著李烈鈞這條線,基本就能理清贛系這條脈絡。

李烈鈞,號協和,民初江西都督。二次革命率先在江西反袁,兵敗後,江西被北洋直系佔據。

護國時期,李烈鈞從雲南借兵,由桂入粵,欲從廣東北伐重奪回江西,未果。所部滯留廣東,該軍主要以滇軍為主,李之贛軍舊部為輔。是這個時期,是孫中山先生最為倚重的部隊。

不久李烈鈞所部的滇軍漸以朱培徳為核心,贛軍又為賴世璜主導。李氏逐步被二人架空。

隨後贛軍賴世璜部,脫離李烈鈞,自成一系,在各派系中,左右逢源,朝秦暮楚。北伐前夕,此部先投靠北洋,駐地贛南。北伐時,經其保定軍校同學,熊式輝運動,接受國民革命軍改編 ,被編為第十四軍,賴任軍長,熊式輝任黨代表兼一師師長。

在北伐軍底定南京後 ,李烈鈞重入中樞。為報當年賴世璜背叛之恨,聯合熊式輝,劉峙,將賴扣壓。不久以通敵罪將賴處決,賴部多為熊式輝接收。這也是日後熊式輝能主政江西十數載的本錢。


圖 熊式輝,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政學系要角,1931年至1942年任江西省主席。

進入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先後由朱培徳、魯滌平,主政江西。二人皆因圍剿紅軍失利,而去職(紅軍打敗江西兩隻羊,即朱培徳滇軍的兩位楊姓師長。前頭捉了張輝瓚,張為魯滌平系湘軍大將)

朱,魯之後,江西人熊式輝,出任省主席。其軍事力量嫡系班底,就是第五師周渾元部(贛軍)。該部是圍剿紅軍的急先鋒,雖屢被紅軍所創,然終棄而不捨,也曾在貴州魯班場小勝紅軍。後追擊紅軍進入四川,抗戰時期擔任守衛重慶之任。

經過數次圍剿,江西本土戰火不斷,元氣大傷,人口銳減,加之如上述,贛軍主力被調去追擊紅軍。

故可到了抗戰時期的江西戰場,便是主要以中央軍,與日寇反覆拉鋸,先後有萬家嶺大捷,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湘贛會戰,贛浙會戰等等。。。。。

當然抗日戰場上的拋頭顱,灑熱血的江右子弟也不泛其人,抗戰時李烈鈞將軍曾有,令五子從軍殺敵的壯舉。亦有犧牲在南京保衛戰的,朱赤,易安華將軍。另還犧牲的範藎,胡義賓,周復將軍。。。。。只是他們多是以中央軍的身份奔赴沙場。


一羽凌霄296


江西人一貫緊跟中華正統,自古就認理不認派,不喜歡結黨成派。當權者如王安石,楊士奇,嚴嵩等都無江西派。近代亦如此。最有可能結黨成派的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如張國燾,段錫朋,羅隆基,許德珩等都是江西人,雖有江西三虎之稱,但並無派糸。軍隊也是如此,除了李烈鈞,熊式輝曾主政本省外,江西軍政基本上為外省人把持。天下為公,四海一家的理念早已浸入江西人的意識,所以儒、釋、道與近現代的紅色文化都在江西有令人矚目的表現。


天倫35


不管是古代還是近代,國內還是國外。要想要搞割據,至少一定要具備四個條件:第一是要有兵;第二是要有錢;第三是要有後臺;第四是要有眼力!前三條是基本條件,第四點則是決定因素。偏偏就這麼湊巧,這四條割據基本條件,江西一樣都沒有佔到。

先說兵的問題。江西依山傍水,自古就是魚米之鄉,文章節義之邦。江西人愛讀書,歷史上江西出過幾十名狀元,近萬名進士!在這種人文氛圍下,當兵是很靠後的謀生選擇。除非是活不下去了,否則真沒人願意去當兵。



再說錢和後臺的問題。其實在中國進入近代化以前,江西是比較富裕的省份。但是在清末的洋務運動中,江西啥也沒撈到。後來京廣鐵路的選線方案中,又輸給了湖南,經濟也就逐步落後了。

民國時期,長江流域的經濟中心在上海;華中地區的經濟中心在武漢。江西非常悲催的卡在中間了。被兩大中心夾住,註定也就沒有洋人替江西人站臺。既沒錢,也沒有洋人當後臺,江西要是能自成一脈,那就是活見鬼了。

最後是眼力。江西的區位條件很一般,不適合搞割據。左困羅霄,右阻武夷,南止九連,北盡平原。在江西當督軍,是很痛苦的事。東西兩面都是大山脈,南面也是大山,北面又是長江。周邊省份的經濟都比江西省強,有誰敢在江西稱王,只需選一名上將軍從潯陽、豫章二地進兵,江西全省未有不望風而降者。所以在江西稱王,就等於是自殺啊!



正是因為江西不具備搞割據的基本條件,所以民國時期,凡是想在長江流域搞割據的人,一般會把自己的司令部設在南京或者武漢。江西的南昌並不是首選。

比如北伐戰爭開始後,北伐軍只用了四個月就拿下了江西。蔣介石的指揮部最早也是設在南昌的,但因為爭權奪利的原因,讓老蔣意識到與其在江西內訌,不如去南京。金陵乃江南龍興之地,拿下江浙滬包郵區,再回過頭收拾江西,易如反掌!(因為江西的經濟掌握在江浙財團的手上)

當時江西的軍政大權,是掌握在滇系軍閥朱培德手上的。朱培德沒有蔣介石的眼光,也沒有他那麼大的野心。他想在江西培植勢力,這就應了前面提到的四點——沒有兩把刷子,想在江西搞割據,是不可能的。


朱培德上將。注意,不是朱德

不僅武漢國民政府要吞併他,共產黨也想在江西鬧革命。朱培德在左右為難之下,最後還是投靠了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放棄了在江西搞自治的想法。

之後沒多久,朱培德主動辭職。江西的軍政大權移交給了魯滌平。這個魯滌平原本是湖南省主席,因為跟李宗仁的矛盾,被桂系驅逐,投靠了蔣介石。他在接手江西后,經濟和軍事上都要依靠蔣介石的支持。所以他實際上是蔣介石的人,沒有在江西搞割據的想法。後來魯滌平因為圍剿紅軍的不利,頗為尷尬。恰巧當時蔣介石擬定讓熊式輝擔任浙江主席,但是熊式輝認為浙江太富裕了,他去了沒有挑戰性。堅持要回江西主政,魯滌平興高采烈的和熊式輝交接了工作,離開了江西這個是非之地。(熊式輝是江西人)

中原大戰之後,國民黨內部的派系問題基本解決。蔣介石把圍剿紅軍,放在了首要位置。江西是當時中央蘇區的所在地,屬於重點圍剿的省份。這樣一來,中央軍就要大規模的進駐江西。因此從第三次圍剿開始,江西的軍隊就基本上都是中央軍了。

至於江西本土的軍隊,原本也有,但是實力並不強。第二次直奉大戰後,江西督軍歸順了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北伐戰爭開始後,孫傳芳的贛軍被國民革命軍擊敗。江西的本土部隊被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任軍長。熊式輝因為是江西人,受蔣介石委派,擔任了該軍的軍黨代表。

後來這個軍被縮編為師,跟中央軍合併,組成了第三十六軍。在抗戰期間,該軍的表現實在太差,番號被撤銷,全軍被划進了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第五軍。至此江西省的部隊全部都屬於中央軍的序列,一直到49年末。



總的來說,江西省並不是搞割據自治的首選之地。經濟上受制於外省,交通也被周圍省份約束,發展的餘地太小。當年紅軍在中央蘇區的發展,其實也是同樣的問題!

另一方面,江西屬於長三角的腹地。只要南京政府站穩了腳跟,吞併江西是必然的。在吞併江西后,吞併兩湖也是必然的。所以何健在湖南想自成一派,最後也是被吞併的下場。寧漢分裂的時候,汪精衛想在武漢跟蔣介石分庭抗禮,結果江浙財團小試牛刀就把華中地區的財源卡斷。汪精衛也只能乖乖的妥協。兩湖也只是離江浙稍微遠一點而已,有那麼一點點割據的希望。江西和安徽就在南京的眼皮子底下,完全沒有割據的希望。


Mer86


抗戰前的江西軍閥情況

其實藉著這道題可以講講1928年北伐勝利後中國的軍閥形勢,從某一方面來說,北伐可以說看作是新軍閥取代舊軍閥的過程,在1928年之前,民國是北洋軍閥的民國,北洋軍閥基本掌握了全國的軍閥勢力。

比如,皖系、直系、奉系輪番執政,江西省在北伐之前大部分時間都屬於直系控制,只不過人員變動太大沒有形成派系,在1926年時,孫傳芳依靠浙江迅速做大,成為東南五省聯軍總司令,其中就包括江西。

北伐取得勝利後,江西就被中央政府牢牢掌握在手裡,這是江西再也沒有出現軍閥割據的重要原因,然而,北伐過後,中央政府以前控制的地區如廣東、福建等地依然成為軍閥割據地,這就不能不說說北伐之後的軍閥割據的形勢了。

北洋軍閥被打倒之後,並沒有迎來所謂勝利帶來的和平,反而是圍繞北洋政權後時代中央政權的鬥爭進行的大規模的軍閥混戰,其實就是地方軍閥挑戰中央軍閥的過程,重大的幾次戰爭是蔣桂之戰,中原大戰,分別是西北軍、晉綏軍、新桂系對蔣介石的挑戰。

抗戰中全國軍閥形勢與江西的情況

直到中原大戰結束後,老蔣才確立了中央政府的統治權,這一時期正好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爆發(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抗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是全面抗戰),這是老蔣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主張,實際上當時全國已經是亂作一團,雲南、廣西、貴州、廣東、四川、青海、甘肅、新疆、寧夏、山西等地全是軍閥,由於西北軍馮玉祥被幹掉,西北軍也發生了裂變,投靠蔣介石的韓復榘成為山東軍閥,被張學良收編的宋哲元佔據了京津。

這個時候,老蔣一面圍剿紅軍,一面收編軍閥,江西本來就是中央軍的轄區,是北伐軍中的朱培德掌管,但是由於打不過紅軍,乾脆就將江西的兵權全部交給了蔣,自己也成為陸軍一級上將。

這讓老蔣嚐到了甜頭,更加藉助剿匪的名義收編軍閥,貴州的王家烈就是這樣被收了兵權的,後來龍雲和李宗仁以及川軍都深諳此道,因此,紅軍過境基本都往外攆,而不全力去剿,其中飛奪瀘定橋的時候根本就是川軍有意讓紅軍過,以此拒絕中央軍入境。

從1931年開始老蔣任命熊式輝擔任江西省主席,主政山西長達十年,江西也一直為中央政府所掌握,後來全面抗戰爆發後,蔣經國回國之後,也是在江西任職,可見老蔣對江西的重視程度。

江西缺乏成為軍閥割據的必要條件

在上面的軍閥省份中可以看到,全國的軍閥割據是以中央軍外圍形成的大的軍閥圈,真正靠近中間的地方,不可能成為軍閥割據的地方,江西就是這樣的地方。

江西在地勢上來說是統一中國的必爭之地,在民國時期也使北洋軍閥和南方軍閥的對峙區域,所以,每次南北打仗必然從江西開打。

段祺瑞執政時期更是力持武統,也就是武力統一南方,結果北洋軍也是在江西停滯不前,後來形成了江西內部的南北對峙,幾乎就是湘軍和滇軍勢力的外延,但是後來唐繼堯把擴張的重點放到了四川,也就是滇軍入川,而湘軍自己派系也很多,對江西最感興趣的是孫中山,然而孫中山自己沒有實力。

在最容易成為軍閥的時期,江西沒能出現軍閥,等到抗戰後江西被中央軍徹底控制後,更不可能出現自成一派的軍閥了。


史論縱橫


在北伐戰爭開始之前,江西由號稱“東南王”的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控制,也是國民革命軍北伐第一階段的主要戰場,桂軍的“鋼七軍”就成名於江西戰役。孫傳芳敗戰江西后,蔣介石設北伐軍總司令部於南昌,並正是在這裡,有了以軍權控制黨權、最終問鼎政權的野心。

蔣介石北上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後,以滇軍組成的第三軍朱培德部留守江西 ,注意不是朱德。作為滇軍老相識,朱德擔任了朱培德第三軍的軍官教育團團長兼南昌公安局長。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主要解決的敵人就是第三軍駐南昌的六個團萬餘人。起義爆發後朱培德深恐遭到追究,自廬山而下率部反攻,並主動請辭。



(朱培德)

朱培德是滇軍元老,北伐江西時所部較為善戰,10000餘人的第三軍傷亡高達6000,但擊潰孫傳芳後大力擴編,同時收編了滇軍金漢鼎、楊如軒和楊池生三個師,兵力增至6萬餘人,不過戰鬥力一般。井岡山紅軍反圍剿打敗的“贛軍二隻羊”就是楊如軒和楊池生所部,雖稱贛軍,實際是滇軍的底子。

朱培德轄區連續發生南昌起義和圍剿井岡山的失敗,已知自治無望,遂徹底投靠蔣介石,交出兵權,所部逐漸被“中央化”。隨著國民黨大批中央軍部隊開進江西圍剿井岡山,併成立了“委員長南昌行營”,華東重要省份江西已被蔣介石徹底控制,成為南京政權的中心統治區域,不再有地方派系發展壯大的土壤。

朱培德完全投蔣後級別較高,陸軍一級上將,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原大戰時蔣介石親赴戰場指揮,朱培德曾坐鎮南京就任國民革命軍“代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前成為參謀總長,為謀劃抗日作出了一定貢獻,籌建國防委員會、規劃吳福線國防工事、參與整理部隊等,性格寬仁,顧全大局,政治上比較成熟,可惜英年早逝,1937年2月病死於南京。

(熊式輝)

朱培德交出江西軍政大權後,1931年底,蔣介石命令“南昌行營參謀長”、國民黨新政學系大員熊式輝(江西人)兼領江西省主席,主持贛政長達10年之久,連蔣經國回國後都在江西擔任贛南地區專員以鍛鍊。

至此,江西省除被紅軍控制的蘇區之外,完全成為蔣介石政府中央的地盤,不可能形成地方派系。



(贛南專員蔣經國)


度度狼gg


中國軍閥割據格局形成北洋時期,特別是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成了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北洋三大系掌握了中國最富庶的地盤,從東北到江滬一帶的東部地區,還有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屬於北洋系的勢力範圍!

在北洋三大系的勢力範圍之外,還有山西的閻錫山、西北諸馬、廣西陸榮廷(李宗仁)、雲南唐繼堯(龍雲)、四川劉湘、廣東陳濟棠(陳炯明)等大大小小的地方軍閥,從而形成了晉綏軍、馬家軍、桂軍、滇軍、川軍、粵軍等一系列地方軍。



地方軍應該有這麼幾個特點:核心首領是本地人、士兵大多是本地人、具有排他性。

在北洋政府時期,北洋三大系才是最為強大的軍閥,在他們所掌控的地方,地方軍是不會出現。所以在東北一帶,只有張作霖奉軍(後來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在河南、湖北、湖南一帶,那是屬於直系吳佩孚的勢力範圍(湘軍算是半地方軍),而福建、江西、安徽、浙江、江蘇這五省則是直系另一巨頭孫傳芳的地盤!


辛亥革命之後的北洋時期,除了江西本土人士李烈鈞(革命黨人)短暫的主政過江西之外,江西其餘時間全部處於北洋軍閥之手,先後主政江西有:

李純(直系,天津人),程光遠(直系,天津人)、蔡成勳(直系,天津人)、鄧如琢(直系,隸屬於孫傳芳,安徽人)、鄭俊彥(直系,隸屬於孫傳芳,河北人)等人,都是北洋軍閥或者從屬於北洋軍閥。

因此,在北洋時期,江西一直屬於直系地盤,沒有形成自己的地方軍。

北伐戰爭時期,江西是北伐軍和孫傳芳交戰的前沿之地。孫傳芳落敗後,蔣介石一度把北伐軍的司令部都設在了江西。


北伐之後,短暫主政江西的是來著滇軍的朱培德。但是朱培德很精明,知道江西是是非之地(當時的紅色力量正在江西),江西沒待兩年就跑了,從此江西正式淪為蔣介石中央軍控制的地方。

由於蔣介石常年在江西一帶和我軍交戰,基本上江西的本土勢力是無法生長的!

江西之所以不能發展出地方軍,與其地理位置有關。江西地處長江南岸,是南北爭鋒的地方,所以江西一直被把控在大軍閥和中央軍之手。

實際上,能發展出地方軍的省份,大都位於遠離中央政權的地方,如雲貴川、兩廣、西北諸省!


胡史亂翔


實際上,這涉及的是軍隊,國家局勢,當地問題。

首先是軍隊方面。一開始呢這個地方是孫傳芳控制的也算的上是本地人組成的軍事政府,但是後來。北伐軍來了,北伐軍擊敗了孫傳芳佔領了江西,這個地方蔣介石把他交給了朱培德控制,朱培德是湘軍的代表,因此他也把自己的一套體系帶到了這裡,這是贛軍的架子。

軍隊是外來了,在對付本地的民眾的時候當然就是顯得有些人生地不熟,但是這並不是問題,軍隊在此地駐紮一段時間以後,自然就和本地民眾搞熟了,漸漸地就可以從當地收取錢糧稅賦,甚至是兵源,這樣的話,軍隊就可以完成本土化。

本來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的話,朱培德不斷的培育自己的勢力,形成的就是江西本地的軍隊,但是!朱培德將軍還沒有過幾天安穩日子,他的一個同鄉,他的一個認識的老朋友給他招來了麻煩,這就是我們的朱德朱總司令。

朱德將軍和朱培德將軍兩個人是舊相識,朱德將軍對於老一批的湘軍代表人物都認識,在解放戰爭期間,朱德將軍利用這一層關係,可以說當時說服了很多湘軍的將領投入到我們的懷抱。

但是朱培德將軍本人是比較忠於蔣介石政府的,蔣介石曾經給朱培德將軍舉行國葬,在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只有三個人舉行過國葬,蔣介石自己還留下了一張照片,就是他站在朱培德將軍靈前面前,表現出自己一副悔過的樣子。這樣的表情在蔣介石的一生裡面可以說是很少看見。由此可見,蔣介石和朱培德將軍之間親密的關係。

說服無望,朱德將軍只能自己幹,因此發動了南昌起義。與此同時,毛主席率領革命的隊伍進入井岡山,兩塊地區全部發生在江西境內。這個時候朱培德將軍覺得自己臉上無光,並且由於底層的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逐漸的燃燒,江西這片土地,它帶來的外來的軍隊,(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也就是那一套湘軍體系,逐漸開始掌控不了局勢。

朱培德將軍沒有辦法,只能夠像蔣介石投向,自己拱手讓出了江西省所有的治理權力中央軍大批次的進駐到江西,開始對中央蘇區的圍剿。

這還不算完,由於在廣西有桂軍的存在,蔣介石十分忌憚桂系集團,不僅派遣大量的軍隊進入江西,而且還不斷的搬空廣東的軍隊體系,在穩定了江西的局勢後,粵軍體系一次又一次的被肢解,被分割,最終在廣西和南京之間可以說控制了一大塊兒的權力真空地帶,防止桂軍體系藉機會擴張自己的地盤。

這樣的話就不存在什麼本地的軍閥了,全部都是歸中央管制,這江西自然姓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