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不是因爲玻璃心,而是因爲有一顆大心臟

攀比不是因為玻璃心,而是因為有一顆大心臟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0名大一新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6%的受訪大一新生坦言周圍新生中攀比“行頭”“裝備”的現象多,衣服鞋帽、電子設備方面表現得最嚴重。65.5%的受訪大一新生建議學校列出必備或不建議的電子產品清單,54.4%的受訪大一新生認為學生要樹立刻苦務實的心態,不盲目跟風。

攀比不是因為玻璃心,而是因為有一顆大心臟

軍事上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現如今,在高校教育中卻颳起了一股與其截然相反的歪風,一些新生“尚未開學攀比已起”,觀其“裝備”,看其“行頭”,不乏一線品牌護膚品、奢侈品牌服裝等,若非事先知情,還以為是哪家的“富二代”,亦或做網紅代言、微商代購的“生意人”。

從大學生信用卡嚴重透支到深陷網貸陷阱,從賣腎購單反、手機到追逐奢侈生活而“拼命啃老”,一顆攀比、從眾、虛榮的心可謂“罪魁禍首”。其中,固然存在部分家長不忍子女輸在入學起跑線的心理因素助推。然究其根源,無外乎“窮學生”怕被鄙視,“富學生”不甘矮人一截的心理在作祟。

自卑也好,鬥富也罷,終歸是一種“面子消費”,不僅贏得不了尊重,更無法獲得自尊,到頭來難免落得個“邯鄲學步”悲慘結局。

攀比不是因為玻璃心,而是因為有一顆大心臟

身為學生,有心攀比本不是件壞事兒,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主動參與競爭,不斷豐富學識,力爭上游,本就是大學生的“分內之事”。古人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所謂“道”,當為寒窗苦讀十餘載,一技傍身行天下。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貧苦人家的孩子,立志求學,屢敗屢戰,終被北京大學錄取。而後繼續憑藉勤學苦讀,逐漸彌補了學科短板,進而留校任教。後來,更是憑藉自己的一技之長,成功創辦了新東方,不僅贏得了社會認可與尊重,還因承擔起了相應的社會責任,而延伸了所學,展現了價值,增強了作用,擴大了影響。

攀比是一種進取,而非掩飾自卑的遮羞布,更不是爭豪鬥富的度量衡。在學校,因受鄙視而倍感委屈,忍著;因家中富有而無比自豪,收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唯有踏實的成績,知行合一的技能,貢獻社會的價值,方為自豪、驕傲的唯一資本。

攀比不是因為玻璃心,而是因為有一顆大心臟

在電視劇《勇敢的心》中,霍嘯林因為有一顆“勇敢的心”而投身義軍,以身報國。同樣,大學生亦應憑藉一顆“攀比的心”去志存高遠、修身養性、勤學苦練、艱苦奮鬥、攻堅克難、建功立業。

攀比不可怕,可怕的是比錯了方向。與其說購買名牌、奢侈品是為了保護“面子”,倒不如說“面子”本身就是一款最為昂貴的“奢侈品”,讓胸無點墨者垂涎三尺,讓濫竽充數者望塵莫及,讓華而不實者消費不起,讓學藝不精者無福享受,唯學而有成者方配擁有。故而身為學子,當善用自己這顆“攀比的心”,憑此而不斷充實自己,學而思,思而學,積跬步至千里,聚細流成江河,進而衣錦還鄉、造福桑梓、功成名就、利己利人。

攀比不是因為玻璃心,而是因為有一顆大心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