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有一天,愛馬仕CEO帕特里克·托馬斯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說,“80%在互聯網上以愛馬仕之名販售的商品都是假貨,這絕對是恥辱。”

大家知道,在全球奢侈品領域,愛馬仕的地位位於塔尖。

愛馬仕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在截至到2017年9月30日的三個月內,其銷售額同比增長11.3%至13.37億歐元,前九個月銷售額則同比上漲10%至40.5億歐元。股價累積上漲近13% 市值約為469億歐元。

但是這個如此高高在上的品牌曾經不過是給皇帝做馬鞍的。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現實場景:週五上午10:00,位於巴黎法步街的愛馬仕店面前一支井然有序的隊伍已經形成,顧客們臉上洋溢一種不經意的滿足感。你似乎可以猜出這滿足感的來源之一多少與即將產生的消費發生著瓜葛。而至於愛馬仕,它更該露出笑意。

開門的時間到了,顧客們有序地散開,咖啡香彌散在店堂裡的每個角落。你看不到絲毫的促銷氣息,更看不見任何凌亂的動作。顧客們與店員之間的對話更像是關於某個社會話題頗有質量的探討,他們優雅地站立著,身邊的綢巾或皮包成了他們共同欣賞的器物。一個以製造高級馬具起家的品牌到今天已然成為奢侈品的風向標,歎服之外是更多的人試圖解惑。

我曾經受i邀出席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名為“跳躍,愛馬仕”的馬術障礙賽,該國際賽事每年一次。

看看人家是這樣做品牌的: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皇宮外搭起數十頂白色帳篷,裡面安置了臨時設計的馬廄。為了這場比賽,愛馬仕動用了774噸沙子,300名建築工人,100匹競技賽馬,115個馬廄,40升水,3到5千克糧草,50名馬伕,5名獸醫。

這些數字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主辦單位對細節的苛求。

受愛馬仕邀請的設計師Dimitri Rybaltchenko為此次比賽設計了一堵特殊的牆,但又要考慮到馬的安全,所以在方案的實施上頗費周折。馬術表演基本上是馬與騎手之間的謀和,而馬身上的附件則是為謀和提供的武器。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在現場觀看馬術表演時,觀眾們可能忽略了馬鞍的意義。作為以馬鞍起家的奢侈品品牌——愛馬仕,致力於將馬鞍做到於馬和騎手之間,般若無形。愛馬仕卡沃利是一款障礙賽專用馬鞍(jumping saddle),融會了愛馬仕制鞍工藝和專業技術,能夠配合高水準競技的騎手錶現。這款馬鞍擁有較寬的凹槽,擴展的嵌板,注入式的填充,無縫式的中深度鞍座,以及並於上蓋中的鞍墊,這種造型實現了最佳的穩定性以及騎手和馬匹雙重舒適度。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愛馬仕一直在發展與高水平騎手之間的合作關係,從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騎手Bill Steinkraus到Margit Otto-Crépin,這種關係與此項運動的規則同步演化著。如今,他們又與西班牙騎手Pilar Cordon,英國騎手Dan Nielson,法國騎手Astier Nicolas以及美國騎手Nick Dello Joio等人建立了全新的合作,為持續不斷的創新精神注入了新的動力。

每個馬具都由一名工匠完整組裝,獨立編號,可以為馬和騎手提供定製服務。對於馬匹複雜背部情況的分析、來自獸醫的專業建議以及愛馬仕馬具工匠們為了完善襯墊所花費的時間——這些都是為馬鞍理想平衡和最佳壓力分佈而採取的步驟。

馬鞍如此,其他產品也概莫能外。做奢侈品從某個層面上可以說是在用排斥法做一道道選擇題,最後的答案不過是苛求的產物。

從法步街的愛馬仕店走出時,我也不能免俗地提著一個龐大的印有愛馬仕Logo的紙袋,裡面是我花費近三個小時的收穫。當我合上一本有關愛馬仕馬鞍製作方式的書籍時,我的臉上也流露出一種快意——歷史,就是一份份堅持。

一個賣馬鞍的,居然出息大發了!

作為中國人,我們總在花錢買道理,只有當我們有一天成為道理的時候,中國人創造物品的歷史也便可以傳誦了。

(圖片合影為作者與愛馬仕CE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