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香港,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歷史的源由將電影工業遷入了港島,也將黑社會傳進了香江。香港警匪/黑幫片在世界影壇上也自成一格,甚至能對外輸出。這是臺灣電影向來缺乏的類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香港警匪/黑幫片經典,且讓我們來回顧這三十年來,這個獨特的片種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觀眾的面前。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橫空出世的《英雄本色》

從1986年的《英雄本色》開始,黑幫片正式成為一種類型,成為香港電影裡一個永恆的主題。這部電影不只讓剛被邵氏影業開除的老牌武俠小生狄龍,也捧紅了剛從小螢幕轉戰大銀幕、仍被視為“票房毒藥”的周潤發,更重要的是,它挽救了一位日後成為國際大導演的職業生涯。吳宇森多年後回憶道:“在我最失意、失落,曾一度被人認為已經落伍,也在我最要肯定自己、最需要朋友的時候,徐克大力支持重拍龍剛導演六○年代名作《英雄本色》。而在拍攝期間,許多時候都從周潤發、狄龍、張國榮和徐克之間,看到我自己,也更加了解別人。也終於,我能夠在影片裡找回了我自己的尊嚴。”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由上述可知,吳宇森對警匪、黑幫的想像,是構築在一種男性之間的浪漫情懷之上,除了《英雄本色》裡狄龍與周潤發所處的假鈔犯罪集團稍稍帶過黑社會的背景,更多時間在刻劃男人間的友誼與情義,而他們身上都揹負著許多的“不得已”。例如狄龍那句經典的臺詞:“警官,我不當大哥已經很久了。”在命運的牽絆之下,這份男兒情便顯得更為珍貴。其後他的作品如 《喋血雙雄》(1989),更將這種情誼轉到了警察(李修賢)與殺手(周潤發)之間,教堂裡的白鴿與槍戰場景早已被好萊塢視為icon並加以挪用,但本片質問的,其實是正派與反派之間的界線,並非絕對黑白分明。周潤發飾演的小莊有情有義,在他死於黑道老大之手後,李修賢飾演的警探李鷹,知道法律沒辦法還小莊這種人一個公義,他最後選擇了自我的良知,違抗了維護世俗正義的法律規條。這一點,與《英雄本色》最後的結局,其實是相互呼應的。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吳宇森式“暴力美學”的極致,當屬《英雄本色》裡,周潤發飾演的小馬哥到臺灣的楓林閣酒家為狄龍復仇的槍戰戲,在慢動作中輕巧地回身、藏槍,到推開包廂門大開殺戒,一路跟拍的鏡頭讓觀眾喘不過氣來,也成就了“亞洲拿槍最帥的男人”—周潤發。周潤發在吳宇森赴美前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辣手神探》(1992),更是在槍林彈雨中彈無虛發,在臺灣上演時甚至把片名改成了《槍神》,很有可能就是要沾發哥的光。本片由黃秋生飾演的軍火集團殘忍無比,有人計算過這部片是吳宇森作品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部。但本片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男配角,由梁朝偉飾演的臥底警察“阿浪”,聽起來是否有似曾相似之感呢?

吳宇森的電影雖然使用了大量黑幫元素,但事實上他從未真正拍過一部貨真價實的黑幫電影。他電影裡的中心是英雄人物,通過槍戰與暴力美學達成復仇,或藉由黑幫背景激發劇情的衝突。吳宇森師承的軸線,仍然是傳統江湖的英雄情義。港片開始針對黑社會做工筆般的描寫,則是透過一系列真人實事改編的傳記電影,才得以達成。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踹開歷史大門的《跛豪》

香港黑人物的傳記風潮,是由《跛豪》(1991)所掀起。這部片背後的關鍵人物是80年代香港知名電影人麥當雄,他在1984~1989年之間陸續監製了《省港旗兵》三部曲,但真正在觀眾心中立下標竿的,則是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的《跛豪》,這部以香港販毒大亨吳錫豪的生平所改編的電影(2017年由甄子丹主演的《追龍》亦以此為主題),在製作時甚至向傳主本人取經。考據講究所營造出的真實性,讓觀眾得以一窺許多過去只靠言傳的黑幫故事,不只票房大獲全勝,更贏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同年稍晚《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與隔年的 《四大探長》(1992)更是將這波風潮推到了高峰。香港與臺灣一時掀起了“考古熱”,那是維基百科還沒出現的年代,BBS上大家紛紛流傳著雷洛的真實身份,與他晚年住在臺灣的真實性。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東方日報的創辦人馬氏兄弟也不可豁免地被掀了底,名列“四大家族”。上述跟拍片也因為劇情皆有所本(雖然經過部分改編),又牽連香港的歷史,對觀眾來說有格外的獵奇感。但要說到黑道史詩電影的格局,仍是以麥當雄馬首是瞻,當他籌拍上海黑幫頭子杜月笙的上下兩集傳記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 《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1993) 達到最高峰,雖然他有意打造此片為華人電影圈的《教父 (Godfather)》,但可惜在投入鉅資與票房回應不成比例的結果下,結束了他呼風喚雨的時期。雖然黑道史詩片隨著麥當雄漸走下坡,但這些電影裡,則為觀眾正式介紹了日後港片裡一個相當重要的機構角色—廉政公署 (ICAC)。

90年代初,王晶、周星馳的喜劇片與徐克、李連杰的功夫片佔領了香港市場,同時期的香港警匪黑幫電影一度陷入絕境。但有一位在日後接下棒子的攝影師,卻在此刻開始執起導演筒,慢慢磨練功夫,日後成就了讓他大放異彩的系列電影《古惑仔》。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殺出一片天的《古惑仔》

劉偉強早期在另一位黑幫片大導林嶺東手下擔任攝影師,他的第一部電影《朋黨》(1990)就有強烈的青少年血氣方剛色彩,後來的《伴我縱橫》(1992)、《新邊緣人》(1994)也不乏大量街頭砍殺的場景。但直到1995年他與文雋、王晶共組公司後,才真正地天時地利人和。1996年1月《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上映、3月《古惑仔之猛龍過江》上映、6月《古惑仔之隻手遮天》上映,半年內三部古惑仔電影接連轟炸,在低迷的港片市場大有斬獲,創造了黑幫電影在當時的票房奇蹟。不只捧紅了鄭伊健、陳小春等年輕演員,也讓吳鎮宇、張耀揚、黃秋生、任達華創造了事業高峰。綜觀古惑仔系列電影之所以能夠成功,在於它將黑社會予以“平民化”。陳浩南、山雞原本只是在學校被拉入夥的血氣少年,卻以單純緊密的義氣團結在一起,在一路砍殺打鬥中最終坐上了扛霸子(渣fit人)的位置,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過去電影裡的電社會都是高高在上的犯罪集團,如今只要敢鬥敢拼也能出頭天。這讓觀眾很容易就能對角色產生投射,催動年輕人的激情,所以偶爾聽到有人自稱“三重陳浩南”、“淡水扛把子”,也就不足為奇了。另一個成功因素則是古惑仔系列電影對觀眾展示了一個龐大的黑幫世界,雖然香港之前也有黑幫片,但基本上並未脫離自《英雄本色》所立下的“俠義”文化,古惑仔黑影裡出現的洪興、東星,及其他小幫派,除此外還有臺灣的三聯幫、日本的山田組。主要的幫派洪,更是有起源發展、堂口劃分、和黑幫的秘密儀式,足以滿足普羅大眾對神秘的黑社會一探究竟的慾望。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1996年可說是港片的“古惑仔年”,97與98年接連上演正傳的《古惑仔之戰無不勝》與《古惑仔之龍爭虎鬥》,其中更衍伸出番外作品如《洪興十三妹》(1998)、《洪興大飛哥》(1999)。但事實上從1997年開始,古惑仔系列電影就已露出疲態,一方面是大量作品問世令觀眾應接不暇,一股“反古惑仔”的聲音也愈來愈強烈,不論是道德上或美學上;另一方面則是97年迴歸後,審查尺度的收緊,黑幫題材電影的發揮大大受限,最終在2000年,以第六集《勝者為王》為此係列劃下了句點。

其實從古惑仔第四集《戰無不勝》開始,此係列就沒有前三集的單純與浪漫了,伴隨著“洪興vs東星”的雙雄模式,還有兄弟之間的隔閡,也是從本片開始,洪興的黑幫架構出現在觀眾面前,各路堂口負責人逐漸登場。到了第五集《龍爭虎鬥》裡,洪興與東星的鬥爭徹底激化,最終以東星戰敗作終,同時在這兩集裡,陳浩南的童年死黨就死了兩個,點出了“歹路不可行”的陰暗面。最終在《勝者為王》裡,雖然還是以兄弟情誼為主,但古惑仔們已不可避免地涉入幫會內的政治,這部電影也已經失去早期古惑仔電影裡恩快情仇了。2018年再由古惑仔原班人馬主演的《黃金兄弟》上映,卻已不再是古惑仔電影(其間牽涉到複雜的版權問題),純粹是供影迷懷舊之作罷了。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黑片新大佬出位—杜琪峰

97迴歸之後,香港人的心態產生了微妙又複雜的變化,反映在警匪黑幫電影上,便是將重點由外在的江湖打殺轉向內在的人性思考,對情義的糾結鬆綁為自身的反省,新式的警匪黑幫片便應運而生。在持續推動這個片種向前演化的力量上,以導演杜琪峰與他的銀河映象的成績最為突出。

在杜琪峰的電影裡,你看不到以往江湖片裡的兇狠激情,更常看見的反而是包裝在命運荒謬之內的哲理。1999年可說是杜琪峰的第一個高峰期,該年上映的《暗戰》(臺譯:《談判專家》)不只讓劉德華奪下人生第一座香港金像獎影帝,票房也大獲豐收;更重要的則是同年另一部《鎗火》,憑著20天不到的拍攝時間,不及港幣三百萬的成本,卻成功奠定新式警匪黑幫片的第一座里程碑。只用了五位主角、三位配角(任達華、王天林、高雄),極簡地述說了三名黑道保護老大免於暗殺的故事,其中商場內兩幫人馬槍戰的群戲,場面調度之神準,足堪列入電影教材。也正因為杜琪峰擅用演員,所以他電影裡的角色刻劃得相當分明。《鎗火》讓吳鎮宇奪下當年金馬獎影帝(杜琪峰獲最佳導演)、張耀揚則奪得金紫荊最佳男配角,連同《暗戰》的劉青雲奪得金紫荊影帝,一年內讓四名愛將同時拿下演技獎,這樣的功力,無人能出其右。銀河映象的作品,不論是否為杜琪峰親自執導,也成了最好的發揮平臺,後來許多在警匪黑幫片的重要演員,幾乎都在杜琪峰的電影裡參過一咖,甚至成為固定班底:黃秋生、吳鎮宇、張耀揚、林雪、任達華、梁家輝、古天樂、張家輝。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杜琪峰的電影還有個特色,在於他相當擅長拍夜戲。據杜sir自己的說法,是他覺得香港白天的街景太醜。不過也因為夜戲仰賴的是人工打光(最多加個路燈),所以人物的孤獨感與人與人之間的張力格外明顯,最好的例子莫過於2003年的《PTU》,故事從一個警探(林雪)半夜被小混混意外打傷而掉槍為始,任達華飾演的機動部隊隊長,顧及“穿制服的就是自己人”的情義,冒著隱匿不上報的風險,率領隊員協助找槍。整部電影有極強烈的劇場感,夜戲裡的黑,正似摸不著的人性與乖謬的命運,牽引著電影裡每一個角色,任達華出色的演出,也讓他奪得一座金紫荊影帝。在隔年的《大事件》(2004)裡,杜琪峰則又創造了一個經典:長達6分47秒的開場長鏡頭,一鏡到底。這部電影為警匪片添進了“傳媒”的元素,正反兩派運用媒體大打心理戰,創新的手法為他再奪得一座金馬獎最佳導演。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杜琪峰電影裡真正深入黑幫核心的,當屬2005年的《黑社會》與2006年的續集《黑社會之以和為貴》。第一集故事圍繞著香港黑幫組織“和聯勝”,因兩位候選人阿樂與大D爭奪話事人(老大)地位一事引發衝突,黑幫內部險些出現分裂的局面,同時也展現了香港黑幫與特區政府的隱性摩擦。電影的特殊之處在講述香港黑社會的起源,以及黑幫內部爭鬥的寫實與殘酷。任達華飾演的阿樂,戲中講了一句很出名的臺詞:“不用腦的,一輩子都是古惑仔。”正如同《古惑仔》系列裡的洪興龍頭蔣天養,真正的老大,是懂得躲在幕後操控一切,而像陳浩南這樣的角色,充其量也只是老大的白手套跟擋子彈用,狠狠地打了《古惑仔》一巴掌。到了第二集,話事人又即將改選,只是此次的爭奪更加殘酷。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原本只想好好做生意不想參與太多黑幫血斗的Jimmy仔(古天樂飾),在北上與大陸做生意時受阻,被迫參與話事人的爭奪,當他最後以冷血的方式成功上位,北方的中國政府卻要他當一輩子的話事人,而且改為世襲制,Jimmy仔最終把自己逼進了死路。從《黑社會》的英文片名”Election”(選舉)就可得知,香港黑道承自洪門,自古以來便有選舉的制度,回應了港人面對中國的困境,第二集更是赤裸裸地說明了,當黑幫組織發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已不再給你任何空間,而且反過來要求你成為政府的工具。杜琪峰自己是這麼說的:“我拍的黑社會電影,從不曾歌頌過他們,那裡面哪有一個好人?做黑社會從來就沒有道義可言。真有選擇嗎?這麼多年,我沒有誤導過觀眾。做黑社會是很可悲的,因為你根本不能夠做自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兩部片以香港黑幫電影的面貌總結香港開埠百年的歷史,從港人的角度進行深刻的反思。

即便有杜琪峰與銀河映象的佳作不斷,香港電影市場因迴歸後“合拍片”盛行,市場一落千丈。香港自制的電影觀眾人數江河日下,沒想到在2002年,兩位青壯派加一位老將,打造出香港警罪黑幫片、亦是香港電影的救世主。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港片救世主降臨—《無間道》系列 Part 2

2002年12月上映的《無間道》,是少數在商業與藝術上都獲得巨大成就的電影。論票房,它是當年香港賣座冠軍;論獎項,它在香港金像獎、金紫荊獎、臺灣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項目連掄三元,導演、編劇、演員等獎項也拿得毫不手軟。更大的意義是,它為死氣沉沉的香港影壇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不僅投資港片的金主增加,影響後續10年的港片製作;其版權更被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買下翻拍成《神鬼無間 (The Departed)》,為這位影壇老將奪下生平第一座奧斯下最佳導演,可說是揚名海外。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無間道》優秀的故事腳本,來自兩位在香港影壇打滾數年的麥兆輝與莊文強(人稱“麥莊”),正如同周潤發說過《英雄本色》是他一生遇過最好的電影腳本,《無間道》也可能是許多人心中最佳的港式警匪黑幫片。能寫出這麼出色的腳本,還得有擅長電影語言的導演,才能將故事的魅力完全發揮出來。劉偉強經歷過《古惑仔》系列的起落,嫻熟商業電影市場,雖然他過往的電影品質參差不齊,但說到底像《無間道》這樣一次請出四位影帝的大片,還是得有位夠份量的老將坐鎮,才能讓企圖心宏大的麥莊二人充份發揮。麥莊二人組雖然後來與劉偉強拆了夥,在2009、2011、2013陸續拍了三集《竊聽風雲》系列,同樣有著縝密精巧的劇本結構與出色的演員組合,是他們首次扛下導演重任,成績雖不如無間道,但麥莊二人的導演風格也逐漸形成。2018年麥莊再次出擊的《無雙》,值得觀察。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最冷的冬天亦未到—《寒戰》系列

2012年上映的《寒戰》,打著“十年來最好的香港警匪電影”的大旗,語氣看似狂妄,但實則向2002年的《無間道》遙遙致意。導演陸劍青、梁樂民,與麥莊同為青壯派導演,也共同編寫劇本及執導,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劉偉強這樣的老將在前方,首次獨力出擊就能獲得鉅大回響,靠的是十幾年來擔任副導演及美術指導的臺下功。他們入行時,早已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尾聲,也進入了合拍片甚囂塵上的時代,不服氣的兩人決定拍港產片、拍最熟悉的故事、拍香港最擅長的警匪題材。處女作就挑戰“港產主流大戲”,全片沒有一個主要演員來自中國,卻能在中國獲得2.56億人民幣的票房,創下港產片的紀錄。

兩個初出茅蘆的”新人”為何辦得到?香港安樂影片的投資是原因之一。安樂影片於1950年創立,是全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發行公司,同時經營連鎖戲院。第二代老闆江志強近年扶持本地新導演不遺餘力,當他看過劇本初稿後,還主動追加預算,讓導演能更放心去拍片。

從英雄本色到無間道、寒戰,回望港式警匪黑幫片30載

《寒戰》也不負眾望地奪得了當年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要說到它的成功,必須呼應當下香港的集體焦慮,在電影裡經過天人交戰,ICAC與香港警察守住了法治精神的底線,也守住了香港的核心價值。梁樂民是這麼說的:“這幾年香港人對於自己過去相信的東西,感覺在流失中,但我想說,我們香港值得人欽羨的東西,並未流失。”2016年《寒戰II》上映,觸碰到了更為敏感的特首選舉問題,奇特的是,在中國審批時也過關,最後拿到了6.76億人民幣的佳績。但最終結果恐怕還是得等到《寒戰III》正式上映後,才能對此一系列蓋棺論定。

“把看電影的興奮與喜悅重新帶回給觀眾”的信念,才是真正讓好劇本與好電影誕生的最佳動力。面對中國強大的磁吸效應,年年都有人說香港電影已死,臺灣本地觀眾應該也聽過類似的說法。但從《無間道》到《寒戰》,江山代有人出,做自己擅長的而且把它做到最好,港式警匪黑幫片的美好光景,說要結束還太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