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致敬最美勞動者 獻禮環衛工人節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環衛工人在清理花圃中的雜草及枯萎的花朵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環衛工人在觀山東路上清洗道路設施

10月26日,全市約1.2萬名環衛工人迎來了貴陽市第二十二屆“環衛工人節”。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環衛工人表演舞蹈《快樂的城市美容師》

在10月25日舉行的全省住建系統環衛行業暨2018年環衛工人節文藝匯演中,貴陽市5個先進集體和8名先進個人分獲全省住建系統環衛行業“工人先鋒號”和“貴州建設工匠”稱號。另有10個先進集體和140名先進個人,以及12名連續從事環衛工作25週年的環衛工人受到了貴陽市的表彰。

在受到表彰的群體中,既有苦幹實幹加巧幹的環衛班組,也有全年天天上崗的一線環衛人員,還有埋頭鑽研業務的管理人員。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優秀的隊伍,貴陽市的環衛事業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他們的努力下,城市更加整潔、亮麗。

城市“美容師”:用汗水換來清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自2015年起,我市開始深化環衛體制改革,按照“掃、收、轉、運、處”無縫銜接的大環衛一體化管理模式,對城市道路環境衛生清掃保潔進行市場化改革,形成一家主責,按質收費、標準化作業的環衛工作機制。全市(含三縣一市)已全部完成大環衛一體化改革工作。通過改革,全市主、次幹道車行道機械化清掃率由原來的53%提升到90%。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7%,超過國家規定的85%的指標要求。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環衛工作是一項為民造福的公益事業,環衛工作水平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

近年來,全市環衛工人切實挑起整個城市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和市容衛生管理的重擔,他們用辛勤的汗水為全市人民創造了清潔、優美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尊重環衛工人、珍愛生活環境”成為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共同的期盼和心願。

在屬於他們自己節日的這一天,市城管局對全市400名環衛困難職工進行了慰問,發放慰問金20萬元。新華保險“關愛全國環衛工人大型公益行動”貴陽站贈送給貴陽城區7383名環衛工人每人10萬元保額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計捐贈保額7.38億元。

構建新模式:“兩網融合”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

當前,我市在著力提升環衛保潔和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過程中,除了加強“大環衛一體化”市場化監管外,還將強力推進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城管局將按照“六抓六促六新”的總體要求,在加快推進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責,統籌指導、協調督促、全力推進工作。

同時,根據“十三五”期間的有關規劃,我市繼續加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拓展服務範圍,推動環境持續改善。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處理原則,通過衛生填埋、焚燒發電、水泥窯協同處置等多方式、多渠道處理城市垃圾。

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轉運體系,結合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積極構建“互聯網+資源回收”新模式,打通生活垃圾回收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通道,整合回收隊伍和設施,實現“兩網融合”。有效促進我市垃圾資源化利用的進程,開啟城市精細化管理新徵程。

我們的節日:載歌載舞展現環衛人別樣風采

音樂響起來,歌曲唱起來,舞蹈跳起來……10月25日下午,貴陽會議中心內一片歡歌笑語,800餘名全省各地市、州、縣級環衛系統工人代表匯聚貴陽,聚精會神地觀看著一場由環衛工人自編自導、自排自演的文藝演出。

舞臺上,環衛工人們以優美的舞姿、婉轉的歌喉,歡慶自己的節日。民族舞、綜合情景劇、詩朗誦等17個節目,全都是環衛工人利用業餘時間排練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大家平日在工作崗位上的所見所感。

在《醉美好日子》中,32名一線環衛工熟練地舞著扇子,當他們用扇子拼出“城市因我變得漂亮”8個大字時,臺下觀眾席中爆發出陣陣熱烈掌聲;節奏歡快、韻律強勁的《竹竿舞》一跳起來,將整個會場歡快的氣氛推向高潮。身著苗族服飾的環衛工人們裙襬翻飛,別有一番新貌;在舒緩悠揚的古箏中,垃圾清運車駕駛員王旭東筆下生輝,點點菡萏躍然紙上……或歌或舞,或畫或彈,放下手中的掃帚後,質樸的環衛工人們展現出他們多才多藝的另一面。

是他們

起早貪黑,還美麗家園一片潔淨

是他們

無論颳風下雨,仍堅守在城市第一線

是他們

默默無聞,卻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花溪區青巖古鎮垃圾清運班:

辛勤勞動換來 古鎮乾淨整潔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花溪區青巖古鎮是貴陽市首個5A景點,是不少外地遊客來到貴陽後必去的景點之一,尤其是節假日期間,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景區垃圾的日產量比平時高出許多。如何能在摩肩擦踵的人流中及時清走垃圾,這對青巖古鎮垃圾清運班組是一個考驗。

“旺季時,古鎮每天的垃圾量可以達到30噸左右,比淡季時每天整整多出10噸。”花溪區青巖古鎮垃圾清運班班長袁剛說,古鎮有東南西北4個門,設置了果皮箱160個,垃圾桶200個。垃圾清運班有8個人,每2人負責1個門的垃圾清運、轉運工作。平時,可以利用電瓶車清運垃圾,但人流大時,電瓶車進不了古鎮,只能依靠人力將垃圾運出來。

“古鎮里巷子多、臺階多,我們隊員手裡提著50多斤重的垃圾袋,要一趟又一趟穿過人流將垃圾帶出來,真的很不容易。”袁剛說,特別是當隊員們的行走方向與人潮相反時,要儘量避免和往來的行人發生碰擦,確保手中的袋子不被劃破、垃圾不會撒漏出來,同時還要邊走邊拾路邊的垃圾。

為了能確保垃圾及時清運,公司特意給他們配備了對講機方便與垃圾車駕駛員聯繫,避免垃圾車在景區門前停留時間過長影響遊客。

此外,袁剛他們還將早班的出車時間提前到凌晨5點,4點就開始在古鎮裡收運,這樣7點前可以清掉古鎮裡前一晚的所有垃圾。晚班的隊員中午1點接班,一直到晚上9、10點結束。每個班的出車師傅至少要跑4趟,趕上堵車,每趟出車時間有時要在兩個小時左右。“多跑幾趟沒什麼,能把垃圾順利運走,讓古鎮乾淨整潔,給遊人們留下好的印象,我們的工作就值了。”袁剛說。

今年,袁剛所帶領的青巖古鎮清運班憑藉著踏實肯幹的作風,獲得了全省住建系統環衛行業“工人先鋒號”的稱號。

烏當區高雁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站長韋宏:

創新思路解決 滲濾液處理難題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每天對著又黑又臭的滲濾液,不斷想著怎樣提升其處理技術,這是烏當區高雁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站長韋宏的工作之一。

“滲濾液處理是否達標排放是衡量一個填埋場是否為衛生填埋場的重要指標之一。”韋宏說,滲濾液的成分相對比較複雜,含有很多汙染物質,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將會對城市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而且,由於滲濾液的水質和水量變化較大,給處理工藝的選擇和運行帶來諸多困難。

滲濾液屬於處理難度較大的高濃度廢水,是世界上公認的難於處理汙水之一,為保障這種汙水處理後,達到貴陽市“創模”排放標準,滲濾液處理站採用蝶管式反滲透膜進行深度處理。但隨著運行時間的推移,設備故障率逐漸增多,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解決能力,必然影響處理效率。

韋宏作為站長,不僅是管理者,更是班組克難攻堅的技術帶頭人。由於成員們基本上沒有運行操作滲濾液處理工藝的基礎,整個處理工藝運行生產和培訓工作全壓在韋宏身上。

韋宏憑藉著鑽研創新和多年積累的汙水處理知識,針對膜處理車間設備,從熟悉管道走向,瞭解設備工作原理,到上臺操作實踐,自接手滲濾液處理站管理工作後,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耗在工藝處理上和膜處理車間裡,摸索出反滲透膜柱滲漏查找三要訣:“一聽,二摸,三看”,能快速準確地在幾百根反滲透膜柱中,判斷出哪根膜柱滲漏,提高了檢修效率。

除了強化自身不足,韋宏還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經驗,手把手教給站班組裡每位操作員工。成員們在他的領帶下,從對處理工藝設備無從下手,到操作得心應手,大大縮短了檢修設備時間,減少了返修率,確保了處理工藝設備每天正常運行生產。

帶著成員們上路後,韋宏又遇到新問題。

去年5月至6月期間,膜處理車間DTRO系統中多臺柱塞泵運行過程先後多次產生高溫“抱死”,設備廠商提醒產生高溫是因為機械出現磨損,必須整臺更換不能繼續使用。由於柱塞泵屬於進口設備,價格昂貴且採購週期較長。為儘快恢復工藝設備正常,韋宏創新思路,針對高溫問題思考:“能控制住溫度就能避免設備‘抱死’。”最終想出了根據柱塞泵構造與其周圍附屬設施的條件,給每臺柱塞泵設計、安裝降溫設備,最終柱塞泵恢復運行生產,至今未出現高溫“抱死”現象。

此外,針對“滲濾液生化處理過程中有大量泡沫溢出生化池,不僅影響生化正常功能,還要花很多精力去清理”的問題,韋宏還想出並設計了一套消泡裝置。

正是憑藉著這種在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的工匠精神,韋宏才能確保工藝設備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正常生產,為高雁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技改升級工程作出貢獻。今年,他獲得了全省住建系統環衛行業“貴州建設工匠”的稱號。

南明區環境衛生管理站垃圾清運車駕駛員莫忠易:

25年如一日堅守環保崗位

「致敬」致敬最美劳动者 献礼环卫工人节

環衛工人在清掃垃圾

1993年,一位帥氣小夥,坐進解放牌“141”卡車,開啟了自己的環衛生涯。時光轉眼即逝,25年過去了,昔日的小夥如今已步入中年,仍然奮戰在環衛一線,他就是南明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的垃圾清運車駕駛員——莫忠易。

“環衛”二字,對於莫忠易來說意味深長。莫忠易回憶說,早年他的父親也是一名環衛工人。年僅8歲的他,便時常跟隨父親出車拖運垃圾。“那時拖運垃圾,全靠人工一鏟一鏟將垃圾裝車,費時又費力。”莫忠易說,那時他雖年幼懵懂,但在一次次隨行中,讓他開始慢慢體會到了父親的不易,同時也漸漸瞭解到環衛工人的艱辛。

深受父親影響,1993年3月,剛剛拿到駕照的莫忠易,毅然加入到環衛隊伍中,成為了一名垃圾清運車的駕駛員。

為確保垃圾的及時清運,莫忠易已養成每天凌晨4點自然醒的習慣。當清早7點大部分人才起床時,他已經完成了第一趟垃圾的運送。莫忠易說,目前他主要負責皂角井垃圾中轉站的垃圾清運,需要每天將垃圾從中轉站轉運至花溪中電垃圾處理廠。按單邊40餘公里,一天至少3個來回計算,莫忠易一天需要行駛240公里,才能完成近30噸的垃圾轉運工作。

由於車輛使用頻率高、垃圾腐蝕性強,入行25年來,莫忠易共換了7輛垃圾清運車,每輛車的平均總里程都不低於30萬公里。長期保持駕駛坐姿,讓莫忠易的腰有些吃不消,時常被腰痠背痛所困擾。

然而,莫忠易並未因此放棄,25年如一日堅守在環衛一線,把“髒”和“臭”一車車地帶離城市,留下一片鳥語花香。

而像莫忠易一樣堅守在環衛一線長達25年的環衛工人,貴陽市共計有12人。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什麼是“平凡之中見不凡”。

讓我們向最美勞動者,致敬!

記者:湯利/文 鄭雄增/圖

審校:楊豐源

簽發:況順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