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全是山!

中國,是一座多山的國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無論是山峰的高度和數量都是其他國家無可倫比的。


哇~全是山!


在中國,主要有五種走向的山脈: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北列的天山一陰山山脈,中列為崑崙山—秦嶺山脈,以及南列的南嶺山脈。

東北—西南走向山脈多分佈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山脈主要分佈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山脈主要有兩條,分佈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佈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

哇~全是山!


如此之多的山,其中不乏艱險之處,古人何來的閒情逸致將他們遊遍呢?

這就要從古人的"山水意識"說起。早期,因為生產力低下,人們敬畏自然,大多"神化"山水。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古人的山水觀開始發生改變——山水由神秘異己的能量開始轉化為"悅身"、"暢神"的對象。這個時期,人們將山水同自身結合起來,用以表達自己品格和意志,而遊覽山水被視為增進學識、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

哇~全是山!


魏晉時期隱逸之風大盛,文人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山水之美。佛道二教的興盛也影響著文人對山水的創作——道觀依山而建、佛寺也以名山為址,這就在無形中增添了人們對山水的接觸,玄學家也通過山水體悟"大道"。

及至宋,儒家更是鼓勵世人見山見水、體察萬物,格物致理、格物致知。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也算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了,"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所以你不去"險遠"之地,如何看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呢?又如何有更深的見解和領悟呢?

另外,古人對山水的探索也有很強的目的性。廬山諸道人的《遊石門詩》序寫的非常直白:"因詠山水,遂杖錫而遊。

不知道大家有這種感覺嗎?

——總覺得中國的山很有意境。

說到底離不開沉澱了千年的傳統文化,從神話傳說,到詩詞歌賦,大量關於山作品,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哇~全是山!



哈密是天山的一個標誌,南邊是以哈密盆地為中心的沙漠、戈壁和綠洲;北邊,有巴里坤、伊吾草原,不同的自然環境使哈密既有草原文化,又有綠洲文化,還有農耕文化,加上它是新疆乃至中國與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多民族、多樣文化在這裡匯聚。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崑崙山脈,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哇~全是山!



整個崑崙山系,中段最乾燥,而西部和東部的氣候多少緩和一些。雪線在海拔5600~5900米,雪線以上為終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積達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國的大冰川區之一。

這些冰川融水是中國幾條主要大河的源頭,包括長江、黃河、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和塔里木河。

“屋脊巍峨,傲然寰宇,突兀險峰蓬勃。”


喜馬拉雅藏語意為“雪的故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它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

哇~全是山!


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徵是扶搖直上的高度,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峰,令人驚歎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谷……無不彰顯著自然的造物之能的強大。

“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


不同於普通的山脈,橫斷山脈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體,位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一級階梯交界處。

由於走向特殊、地理位置特殊,它在地理、地質、生物、水文等諸多科學領域有重要意義。


哇~全是山!



橫斷山區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的地區,不同的少數民族在這裡世代繁衍、交往、遷徙,為後人保留下了大量古老文化的信息,日積月累,形成一條特殊的民族走廊和歷史文化沉積帶。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廣義上的秦嶺,西起崑崙,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

哇~全是山!


在地理上,這座山脈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溼潤地區與半溼潤地區分界線、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分界線、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也是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哇~全是山!


秦嶺的主要山峰:一是終南山,有著“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山中分佈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

二是華山,古稱“西嶽”,為中國著名的五嶽之一,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其中的玉泉院、都龍廟、東道院、鎮嶽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三是太白山,因太白山山頂氣候嚴寒,冰凍時間很長,常年有積雪,天氣晴朗時,雪峰皚皚而以“太白”命名。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陰山山脈,包括狼山、烏拉山、色爾騰山、大青山等。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重要的地區,是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地理分界線和過渡地帶,也是南北兩種不同文化相互衝突和交融的重要地區。

在中國歷史上,這一地區對中原各個政權的邊疆穩定和內外政策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

哇~全是山!


境內的陰山岩畫真實地記錄了在此生活的古代北方匈奴、敕勒、柔然、鮮卑、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歷史,這對於現在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義。

“雲深遊太白,莫惜遍探奇。”

長白山脈是鴨綠江、松花江和圖們江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滿族的發祥地和滿族文化聖山。最早出現於中國4000多年前的文字記載中,《山海經》稱“不鹹山”,北魏稱“徒太山”,唐稱“太白山”,金始稱“長白山”。


哇~全是山!



長白山脈的“長白”二字還有一個美好的寓意,即為長相守,到白頭,代表著人們對忠貞與美滿愛情的嚮往與歌頌。

這裡有著神奇壯觀的火山地貌景觀和山水風光,典型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種類繁多、品種齊全的動植物資源,北國獨特奇異的冰雪風光,以及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歷史遺蹟和民俗文化風情。

“靈嶽標真牒,孤峰入紫氛。”


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同時也是三教名山。

哇~全是山!


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

除此以外民眾、學者們也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遊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有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


哇~全是山!


山,造就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論是巍峨佇立的高山,還是連綿不絕的山峰,都充滿了靈性,讓人生出無限暢想,你最喜歡哪座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