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代還」摘掉「信用卡」這個帽子就是小貸業務

“信用卡代還”摘掉“信用卡”這個帽子就是小貸業務

最近,因為“信用卡代還”業務接受了一些媒體的採訪,闡述了多年對信用卡代還市場的看法。的確一些打著“信用卡代還”標籤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先後登陸國外股市,讓信用卡代還業務成為互金市場關注焦點。

在央行公佈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中,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56.67億元,這個逾期是指超過半年時間未曾進行過還款的金額,屬於嚴重的逾期風險,而且是2011年末的110億元的將近7倍。當然,這個數字在增大也並不意味著信用卡的資產質量在惡化,2010年末,逾期半年不良佔應償信貸餘額的1.70%,而在2018年第二季度為1.21%,比今年一季度下降了2個百分點。

儘管總體風險在可控範圍內,不等於對於個人信用卡逾期現象就不應該關注。如今使用信用卡的年輕群體越來越多,很多人對信用卡的一些主要功能並不瞭解,特別是年輕群體消費觀念與消費能力的改變,意味著現在的年輕群體對貸款消費有著客觀的市場需求,讓他們敢於使用信用卡,以及社會上的網貸業務來透支自己的未來。

社會中很多人過度追求“未來生活”,對過度超前消費一旦失控的危害性並不清楚,因此很容易陷入貸款業務的泥沼。在使用信用卡時不加節制,如果對信用卡還款不加重視的話,很容易造成個人徵信的逾期記錄的產生,影響到未來可能用到的房屋貸款和汽車貸款等。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一些小額貸款的機構、平臺把目光針對了信用卡持卡人,開始推出了信用卡代還款的業務,也就是通過借款給持卡人用於歸還信用卡欠費,然後將欠款轉到小貸平臺。

“信用卡代還”摘掉“信用卡”這個帽子就是小貸業務

實際上信用卡代還款方式並非新生事物,在國外信用卡業務中就有“信用卡餘額代償”(balance transfer)業務,是指在獲較低利率情況下以A銀行信用卡償還B銀行信用卡賬款,這種代償通常設定在一定期限內實行低利率甚至零利率。這項業務在競爭激烈的國外信用卡市場中是很普通的業務,目的是爭取客戶使用本行信用卡。國內也僅有華夏銀行在2007年剛推出信用卡業務的時候同步推出過,但後來被叫停。

信用卡餘額代償業務,對於常使用信用卡循環額度的消費者,即可將賬單上的累積應繳金額轉至銀行辦理“信用卡轉貸金”或“信用卡代償金”。因為信用卡所提供的循環信用額度是一種採按日計息的短期貸款;每當消費者動用到信用卡循環額度時,都會被銀行收取相當於年息上限約20%的利息(各家銀行不一)。相較於信用卡轉貸金(可以低於信用卡年息利率),消費者至少可以節省一定的利息支出。實際上可以看做用A家銀行的分期手續費成本來替代B家銀行的最低還款成本。

國內流行的信用卡代還業務更接近小貸業務,只是被冠以“信用卡代還”這樣的一個場景來吸引用戶。所謂的“省錢”,恐怕也只是看似在表面上減少了利息支出,但所要承擔的手續費用,恐怕相比較信用卡自帶的“賬單分期”或“最低還款”方式的成本並不便宜,如果需要通過貸款歸還信用卡所欠資金的話,還是要貨比三家。

另外使用信用卡代還業務,更要注意信用卡信息的洩露問題。如果貸款平臺要求提供被代還人的個人信息,以及被代還信用卡的卡號、CVV2碼、密碼等信息的話,就要謹慎使用了,否則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信用卡消費只能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使用的一種小額消費信貸工具,使用信用卡還可以獲得銀行或卡組織提供的消費優惠權益等服務,偶爾用來緩解資金週轉的燃眉之急。而所花費的費用無論通過多少平臺,總還是要由自己償還,才不會出現個人信用記錄的“汙點”。

過度使用信用卡消費,一旦陷入通過拆東牆補西牆來週轉資金用於還款的境地,不僅造成手續費、利息等額外支出成本,還會因為經濟負擔而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在日常消費上還是要考慮適度消費理性用卡,這樣才能讓信用卡所帶的權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享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