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羣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星羅棋佈的古民居

神秘莫測的古寨堡

看不厭的青山綠水

這裡是福建省的嵩口古鎮

曾經跟所有全國鄉鎮一樣

都面臨著經濟衰敗、人口流失等問題

而現在

這座被溪水環繞的美麗鄉村

正在慢慢迴歸詩意生活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駐區企業開設公益大講堂

邀請各地新農人

講述美麗鄉村建設背後的故事

袈藍公社助力鄉村建設

袈藍公社是駐區民營企業袈藍建築的品牌延伸,袈藍公益大講堂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邀請全國各地的“新農人”,從對政策的解讀,到不同地方新型城鎮化項目的操作區別,到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遇到的問題等各種不同角度展開討論,在首都的紅牆邊把脈鄉村經濟律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10月21日,在兩廣大街虎坊橋路口西北角“京華印書局”裡,袈藍公益大講堂又一次迎來了來自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設者,全程參與嵩口古鎮振興的運營團隊,為我們講述這座千年古鎮的前世今生。像嵩口古鎮這樣的鄉村振興故事已經多次在袈藍公益大講堂迴響。

“新農人”的新生活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鄉的差異邊界逐漸模糊,生活方式的交叉也隨之不斷增加,原來涇渭分明的城鄉二元時代會被新場景所代替,甚至在人群上除了以往的城裡人和鄉下人,已經衍生出一個新的群體“新農人”他們是這場變革的發起者、設計者、建設者、參與者、傳播者,更是身在其中的生活者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袈藍公益大講堂發起人鄒迎晞便是“新農人”的代表。作為袈藍建築創始人,鄒迎晞擁有豐富的田園綜合體類型項目設計服務經驗

大量的新型城鎮化項目的推進讓鄒迎晞和“田園”有了越來越多的聯繫。早在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前,打造一個有關鄉村振興交流空間的念頭,已經朦朧地出現在鄒迎晞的腦海裡。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與規定空間內的建築改造或是規定面積內的建築設計不同,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的策劃、規劃與建築設計是有些複雜的場景,設計師創造的不再是空間的物理結構,更是思想與當地文化的交融,在生活方式上創造新的主張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實踐中,其實也逐漸面臨一個比較大的困惑,業主經常會問,這個圖挺好,貌似這個方法論也是正確的,可是你把圖給我,房子改造好了、建成了,但是如何才能振興鄉村呢?

面對這樣的課題,設計者必須首先了解土地的故事、種地的人,只有瞭解了農業的時下腳步,才能夠做出與當地、與土地、與鄉里人沒有誤區與隔閡的“恰當設計”,這需要一個讓內容聚合的載體。

袈藍公社成立

當這些朦朧的想法逐漸變得清晰,“新田園主義實踐者聚落”——袈藍公社成立了。

今年9月,袈藍公社實體商業品牌袈藍咖啡在“京華印書局”大樓內開業,袈藍公益大講堂也隨之落戶,全國各地的“新農人”在這棟見證了歷史與文化變遷的建築裡,共同交流鄉村振興經驗,展示鄉村振興成果,講述“中國最美鄉村故事”。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目前,袈藍公益大講堂定位於開放的線下分享平臺,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核心議題創建專業話題探討。

今後,袈藍公益大講堂還將通過匯聚城鄉融合與田園建設的建設者、研究者、關注者,邀請嘉賓分享建築規劃、創新農業、文化創意、特色旅遊、社區營建、城鄉公益等,圍繞新田園主義人居生活的前沿資訊和創新主張,幫助優質項目落地,繼續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新農人們”在鄉村建設上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讓鄉村面貌迴歸了自然的美麗

這就是最大的公益

文字:焦烈

校對:王昭

審核:侯明月

「文化」在西城的紅牆邊,有群人正在講述最美鄉村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