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竟有兩位莊妃,一個大家都熟知,另一個卻很神祕!

在古代時候,稱呼妃嬪們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在她的位分前加上姓氏,比如順治時期的董鄂妃等,還有一種是在封號加上位分,如太子的某個妃子封為寧,光緒時的某妃封為端康。這些封號並不是每個妃子能夠享受的待遇,只有在那時出生顯貴的或是帝王看中的人才能有這樣的待遇。

清朝時期竟有兩位莊妃,一個大家都熟知,另一個卻很神秘!

封號都象徵著美好的含義,不會因封號的相似而覺得冒犯,這兩個相差百年的女人,就有同一個莊字作為封號。看見莊這個字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順治的生母孝莊文,太后的原名叫布木布泰,她是來自蒙古族科爾沁的貴族女人。父親是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高貴的身份給予了她不一般的使命,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就帶著車馬嫁給了當時女真人的第八子皇太極。這段姻緣,在後來的人們看來,是一個傳奇的開始,如果不是因為孝莊,之後就沒有了大家對多爾袞緋聞的猜忌,也就沒有福臨和董鄂妃的故事,沒了康熙小時的教養,同時在清朝的歷史裡就沒有這樣至關重要的女子。

清朝時期竟有兩位莊妃,一個大家都熟知,另一個卻很神秘!

她所經歷的也並非是最好的歸宿,皇太極畢竟比她大了整整二十幾歲,早在十幾年前,姑姑就成了他的福晉了。她的出嫁只是為了加強部落之間的關係,還有就是代替姑姑代孕而已。後來皇太極稱帝,首都就在現在的瀋陽。在封后宮的時候要選出五位女子做福晉,首位就是哲哲皇后,其次是宸妃海蘭珠,然後是娜木鐘,巴特瑪璪,最後一位才是布木布泰,被封為了莊妃。因為這幾個中哲哲是最早嫁進來的,功勞最大,所以成了皇后。海蘭珠深受寵愛自然就排在第二位,還有兩位是改嫁的,有著政治的意味。莊妃既不是得寵的,又不是最重要的。只有她是孝莊太后時被大家熟知,而做莊妃時就不怎麼被人知道了。

清朝時期竟有兩位莊妃,一個大家都熟知,另一個卻很神秘!

另一個莊妃是在嘉慶年,王佳氏,父親在那時是個舉人。父親出生在乾隆時代,也經歷了嘉慶年間,道光在位的時候他還在。在南京條約簽署的時候,他就是中國代表之一。那時候莊妃和皇后的關係讓很多人猜測,在莊妃的葬禮皇后參加了,一般參加妃子們的葬禮都是要和皇上一起的,但是皇后那回是獨自的。以前沒有這樣的慣例。這就讓人覺得很怪,不知道兩人之間是有著多深的感情呢?

兩個莊妃封號一樣,卻有著不一樣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