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成鐵路開通60周年的變與不變

宝成铁路开通60周年的变与不变

本報製圖曹勁松

10月23日8點30分,隨著一聲汽笛長鳴,從成都開往北京西的T8次列車緩緩駛出成都站,沿著寶成鐵路一路北上朝著目的地北京飛馳而去。今年是寶成鐵路開通60週年,本報記者登上此趟列車,感受寶成鐵路變化的列車服務,以及不變的鐵路人的堅守。

成都最早北上出川鐵路通道

中歐班列通過寶成鐵路通向歐洲

寶成鐵路,顧名思義是連接陝西寶雞和四川成都的一條鐵路。1958年1月1日,隨著北上進京的直通旅客類車從成都站開出,標誌著寶成鐵路正式通車。這條誕生於新中國的鐵路,是成都北上出川最早的鐵路通道,它的開通不僅讓成都拉近了與首都北京的距離,同時也拉動了整個大西南的經濟發展。此後,為進一步提高全線運輸能力,寶成鐵路於1961年起分段進行電氣化改造,從最險的寶雞風州段開始。至1975年7月,綿陽至成都段電氣化鐵路開通,實現了寶成鐵路全線電氣化,成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

電氣化改造的完成,開啟了寶成鐵路現代化的歷程。運能大幅提升,讓更多的人流,更大的貨流可以快速流通。雖然,如今成都北上有了更為快捷的西成高鐵,但是作為成都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仍然需要通過寶成鐵路,翻越秦嶺後,一路向西去往歐洲。

“將就走”到“講究走”

從綠皮車到冬暖夏涼特快列車

陳靚是成都客運段的北京一隊指導車長,她曾經在成都開往北京的“天府之星”號列車上擔任列車長。“這是寶成鐵路開通的照片、這是寶成鐵路電氣化改造完成的照片……”陳靚向記者介紹著餐車內懸掛著的珍貴老照片。而這些照片中,讓陳靚感觸最深的還是T8/7次列車正式開行的老照片。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而就是在這一年,成都至瀋陽的T8/7次列車正式開行,這是成都始發的四川首趟進京特快列車。1986年T8/7次首獲“紅旗列車”榮譽稱號,並將此殊榮保持至今。“T8/7次列車的發展,也就是廣大旅客從‘將就走’到‘講究走’變化的一個縮影。”陳靚說,過去T8/7次列車都是22型車,沒有空調,車廂裡冬天透風,夏天悶熱,“茶爐都是燒煤的,幾節車廂才有一個並且限時供應,不僅列車員工作麻煩,乘客也很不方便。” 陳靚介紹,1995年5月14日,T8/7次改換國產新型全封閉式25G型空調列車,實行全程對號入座。“車內冬暖夏涼,還裝有電動開水爐。”1997年,T8/7次列車獲“紅旗列車”12連冠。1999年5月,T8/7次列車獲“五一”勞動獎章,同年9月又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創新先進單位”。

“由於當時旅行時間較長,為緩解旅客乘車疲勞,那時的T8/7次列車的列車員還會在車廂裡帶動旅客做自編的廣播體操。”陳靚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服務旅客,打造服務品牌,2000年10月21日,T8/7次首次註冊命名為“天府之星”號,採用時速140公里的國產新型25K空調車。同年還被團中央、全國鐵道團委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當時西成高鐵並未開通,T8/7次列車就是成都人民北上出川的主要鐵路客車,同時也是全國人民認識成都、瞭解成都的一個流動窗口。”陳靚說。

從豬皮飯到回鍋肉

列車內服務不斷提檔升級

不僅僅是列車的硬件在變化,寶成線上的列車服務也在不斷地提檔升級。

“2毛5的豬皮飯你吃過嗎?”曾思華指著餐桌上的鋁飯盒笑著向記者發問。曾思華現是成都客運段餐營指導,曾在T8次列車當了15年廚師。“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肉還是很珍貴的東西,所以那會兒餐車供應的餐食沒有那麼豐富。”曾思華說,在那個肉還很珍貴的年代,火車上的餐食是用鋁皮餐盒裝起來的,一葷一素——用大鍋炒好肉皮,再涼拌個粉絲,一份份碼好後推出去賣,2毛5一份。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菜品就開始有了變化。”曾思華指著工作人員擺出的各年代經典餐食向記者介紹,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旅客的口味也開始豐富起來。“那時候我們餐車就開始增加菜品,比如回鍋肉、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特色川菜開始登上火車。”曾思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列車上的餐食品種開始變豐富了,從“一葷一素”變為“三葷兩素”乃至單鍋小炒;2000年後,盛飯的大盤子換成了可分餐的飯盒,飯菜不再混裝。現在,列車上已經出現兒童套餐、老年套餐等個性化餐食。

60年不變的堅守

保證寶成鐵路行車安全

寶成鐵路上的列車在變,列車的服務也在變,而不變的卻是寶成鐵路上鐵路人的堅守。

10月24日,一支由6人組成的危石整治工區的小隊,穿好了工服,從山頂上懸垂下來,一條安全繩索是他們所有的保障,他們的腳下是50多米的山崖,而山崖邊則是滾滾而下的湍急江水。這項工作和寶成鐵路有著同樣的年齡,至今已經經歷了60個年頭。而這群鐵路人被稱為高山上的“蜘蛛俠”,通過給山上的危石貼“身份證”,進行搜山掃危。“我們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山上檢查,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十分地熟悉,我們的工作就是及時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孤石危巖,並及時進行清除或加固處理。”危石整治工區工長付光軍告訴記者,他目前已經為寶成線除危石24年了,“這段鐵路線,是修建在風化頁岩的地質結構上的,山上的石頭有風化掉落的危險,影響鐵道線路安全,而這樣的石頭,便被稱為危石。”付光軍說。60年來,這支隊伍活躍在寶成鐵路上方群山之中,每天他們扛著工具,攀巖10餘公里,查危石、排險情……在管轄的近100個山頭上,他們多次發現危巖體並及時處理,450多處危巖體沒有發生過一次因落石而影響行車安全的事件。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才讓寶成鐵路這條鋼鐵長龍有了安全保證。

原標題:寶成鐵路開通60週年的變與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