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80後和90後們崇尚自由,所追求的是一種自由自在、無所拘束的生活方式,對於愛情也是一樣。

影視劇《裸婚時代》有句經典臺詞:“無車無房無鑽戒,不辦婚禮不蜜月,沒有婚紗沒存款,裸婚,你願意嗎?”

很多人總認為愛情是婚姻最大的基礎,如果有人把愛情或者婚姻與物質聯繫在一起,就好像是侮辱了愛情和婚姻一樣。

不過,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新生代認可“婚姻必須有物質保障”這一觀點。

這兩種觀點從本質上來講並沒有對錯之分,但婚姻確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現在80後和90後的婚姻問題是大家的熱議話題,越來越多的電視劇開始演繹現代年輕人的婚姻與家庭。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在關注著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從戀愛和結婚這兩個方面來看看婚戀中的經濟學。

1.戀愛經濟學。

戀愛和婚姻是兩個概念,人們總是把愛情和婚姻混為一談,認為婚姻只是愛情的“升級版”,但事實並非如此。

在沒有結婚之前,感情是維繫兩個人關係的紐帶,彼此也都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對方,比如有涵養、識大體等。

戀愛中的人覺得,只要我愛你,你愛我,好像什麼事情都能解決,想法確實很美好,但是戀愛、婚姻還是不能離開“經濟”這個詞。

一般情況下,在戀愛初期,男生會請女孩吃飯、看電影、誑街等等,這些“戀愛項目”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男方的經濟基礎上;

戀愛中,男方往往還要靠“意外的驚喜”、節日的禮物等鞏固戀愛成果,這些也是建立在男方的經濟基礎上;

等戀愛到了穩定、成熟的階段,女方偶爾會為男方買衣服、鞋子,男方也會為女方買一些實用性的東西,甚至雙方的錢都會放在一起,不分彼此,這時候所有的開銷也都建立在雙方共同的經濟基礎上。

當然,這種戀愛的過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經歷,但是無論多麼聖潔的的戀愛,都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

任何女孩都很難喜歡上一個吝嗇小氣的男生,因此,如果捨不得為愛情投資,男生便很難收穫一段甜蜜的愛情。

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2.婚姻經濟學。

《裸婚時代》中的劉易陽和童佳倩因為愛情而結婚,家庭的阻力並沒有成為他們不在一起的理由,反而給了他們更堅定的決心。但最終,他們卻在現實的殘酷下選擇了離婚。

的確,婚姻不可能用金錢架構,但離開了物質基礎的婚姻,也不可能抵擋現實的“風雪”。

李夢然是個非常平凡的女孩子,她最大的希望就是能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但是,在結婚沒多久之後,她卻離婚了。

對方曾經是她心目中最帥氣的白馬王子,一開始相處的時候,李夢然覺得自己非常有福氣,竟然能夠找到一個這麼帥氣又溫柔的老公。

因此,儘管他沒有錢、沒有車,也沒有存款,儘管家人一再反對,她還是執意嫁給了他。

但是結婚還不到一年,兩人之間的矛盾就不斷升級,而吵架的因由往往是某一方對物質的要求激怒了另一方。

夢然總以為他們能熬過去,能把婚姻維持下去,但現實卻比想象中要殘酷得多。沒有辦法,兩人只好選擇離婚。

經歷過這件事情以後,夢然再婚的條件之一便是要求對方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也許並不是故事中的女孩子太勢利,而是現實太殘酷,我們在婚姻中不得不面對物質所帶來的煩惱。

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大家都認為只要有愛情,婚姻就會幸福。可事實上,婚姻並不是你情我儂就能長久,它更是一種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生活。

在只有感情而沒有物質基礎的婚姻中,感情就像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外表美麗,卻不實用。

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最開始的兩個人因為愛情而結婚,可是結婚後,兩個人都有了責任——家庭的責任。柴米油鹽、生活必需品、人情禮儀這些都需要金錢,甚至將來有小孩需要撫養、教育,家中還有老人需要贍養等等,這些全都要經濟基礎來支撐。

愛情固然很美好,但當一個人身上揹負了太多的責任時,他往往就無暇顧及更多了。因為只有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他才能在生活的重壓中撐下去。

民間有句俗語:“貧賤夫妻百事哀。”這句話把婚姻說得非常通透,沒有經濟作支撐,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

金錢並不能買到所有東西,也無法讓人獲得最真切的幸福。可是,沒有金錢,也許連最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

“花朵”和“麵包”的價值根本無法衡量、對比,這一點只有親身經歷過婚姻中的種種困窘的人,才會有深刻的體會。

結婚是要過日子,這是比較現實的一個問題。當婚姻中的兩個人都沒有辦法解決經濟壓力的時候,就會出現像李夢然一樣的問題。

雙方就會在無形中向對方施加壓力,讓感情在吵架的過程中“崩盤”,曾經山盟海誓的兩個人就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客。

很多人認為經濟基礎是對婚姻的一種褻瀆,但我們要面對現實,沒有經濟基礎的婚姻就像危牆,一點風吹草動就可能坍塌。

很多人都在研究離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往往就是最簡單的問題:兩個人在物質上不能相互滿足。

不管是房貸問題,還是因為生活質量達不到彼此的要求,這些有關經濟的問題都能在某個不被關注的時間成為爭吵的引爆點,於是,愛情就在“經濟”的“衝擊波”下,土崩瓦解。

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並不是現代人讓婚姻變了味,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得認真去考慮我們的感情和生活。

有人說:“情感只是婚姻的一個面,而經濟基礎卻是協調婚姻的任何一個點。”事實確實如此,沒有了物質基礎的維繫,我們怎麼能在婚姻中得到幸福和快樂呢?等我們忘記了愛情的浪漫和美好,還能有什麼支撐我們走下去呢?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婚姻也是這樣,如果只看到了感情的甜蜜,卻沒有看到現實的殘酷,那麼就可能會走向離婚這條道路。

看清愛情和婚姻的本質,對於一個家庭幸福質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

很多人認為愛情只是功利性的結合。雖然事實並非完全如此,但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功利色彩”在生活中也必不可少。

有一段話說得好:“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社會,婚姻的構成也極像一家企業,他們以入股的形式,經營著一家類似於股份制的公司。所有參股成員,都按照各自的優勢而入股,比如有人擁有技術,他可以以技術入股,有人擁有資產,他可以以資產入股。然後根據分工與合作的原理,經營著這個家庭。”

所以我們認為,婚姻是愛情、親情在責任上的統一體,這種責任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把家庭經營得更好。

如果在兩個人的婚姻生活中,只有一方付出,而另一方只知道索取的話,這樣的婚姻並不能長久。也許在短暫的時間內並沒有什麼激烈的矛盾發生,可其中隱含的問題卻很多。

婚姻中,“隱形經濟”也需要公平,只有在平等的現實狀況中,彼此才能相互體諒,相互理解,創造幸福的婚姻生活。這些都是我們滿足物質基礎後,需要考慮的問題。

愛情遇到了金錢:如果二選一,你站在哪一邊?

李芳玲已經三十一歲了,雖然她長相漂亮,也和好幾個帥氣的男人談過戀愛,但是還沒有選擇合適的對象結婚。

“好像帥氣的男人都不知道去奮鬥一樣,為什麼連我最起碼的經濟要求都不能滿足呢?”芳玲總是鬱悶地抱怨著。

在芳玲的眼裡,男人只有擁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才有資格談結婚。如果一個男人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保障,又怎樣去滿足妻子和孩子的要求呢?

“覺得女人現實的最根本原因是男人沒有能力”,這句話是現在很多人都認可的觀點。女方敢於在結婚前把條件列數清楚,從另一種層面上來講,也是對未來生活質量的一種規劃。

有人說:“婚姻的基礎就像國家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雖然很多人厭惡這種“買賣婚姻”式的談婚論嫁,但生活就這麼現實。

更何況,女方所要求的物質基礎是婚後雙方共同擁有的。

如果在愛情中,雙方都不積累和經濟有關的東西,那麼結婚以後多半會因為這方面的原因鬧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人們看待婚姻越來越理智的表現,在現實情況下,他們沒有被愛情衝昏頭腦。

遊離在家庭之外、忽視社會要素的純粹的感情都沒有辦法存在,因為婚姻不僅僅是一種愛情的表現形式,還意味著一個家庭的誕生。

這便是每個在婚前花錢如流水的人,在婚後都會變得節儉的原因,因為他們很清楚結婚之後自己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

關於經濟條件和愛情婚姻的關係,不知道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