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詞」也叫「南詞」,形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在南方

“彈詞”也叫“南詞”,形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在南方。彈詞在南方各地,特別是在蘇州、杭州、揚州、江寧(今南京)等大工商業城市裡得到了很快發展,並出現了用“國音”和“土音”演唱的彈詞。

“彈詞”也叫“南詞”,形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在南方

彈詞的伴奏樂器有小鼓、拍板,但大部分是用琵琶伴奏,還有三絃,有時還用揚琴,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用琵琶、三絃緊密結合的伴奏手法,並被固定下來。在彈詞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派,產生了許多著名的藝人。

“彈詞”也叫“南詞”,形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在南方

其中以嘉慶、道光年間出現的“陳調”、“俞調”、“馬調”尤為著名。彈詞由於篇幅長大,因此“開篇”受到群眾歡迎。“開篇”一般沒有說白,短的開篇只有兩韻四句,長的也不過十幾韻,在長篇中起定場作用,目的是把聽眾的興趣引向正書,有些像宋人的“說話”中的“入話”,後來逐步發展成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

“彈詞”也叫“南詞”,形成於明代中期,主要流行在南方

音樂與各地方言、民間曲調相結合形成許多曲種。一般有一到三人自彈樂器自唱,唱詞屬於詩讚系,音樂優美細膩。代表曲種有蘇州彈詞、揚州彈詞、四明南詞、平胡調、長沙彈詞、木魚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