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作品市場行情怎麼樣?吳冠中字畫一平尺什麼價格

導讀:吳冠中作品早在1991年9月就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可是當時同時上拍了《河邊小景》、《橋頭晨市》、《江南村鎮》、《巴黎市政府前的噴泉》四幅作品,其中最便宜的估價為10萬~12萬港幣。吳冠中的油畫價格在25年內暴漲了2000倍,真是買房賺10年,買畫足可富3代。

吳冠中作品市場行情怎麼樣?吳冠中字畫一平尺什麼價格

吳冠中是一位中西兼擅的畫家。藝術主張“曲高和眾”,讓“群眾點頭,專家鼓掌”。他的中國畫擅長山水、花卉、走獸,尤精於風景類題材。作品融匯中西,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用色大膽,線條流暢奔放,畫風獨特,別具一格。

吳冠中(1919—2010年),筆名“荼”,江蘇宜興人。他是一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也是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熱門人物,他在中西方藝術融合的實踐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吳冠中早年因一次機緣參觀了當時由林風眠主持的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便立即被五彩繽紛的藝術美迷住了。於是,他下決心投身於藝術。中學畢業後,吳冠中考入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吳大羽學油畫,師從潘天壽學國畫。期間,吳冠中與趙無極、朱德群為校友。大學畢業後,吳冠中於1946年考取留法公費第一名,進入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院,師從蘇弗爾皮教授學油畫,醉心於梵高、高更、塞尚、馬蒂斯、畢加索等現代畫派。畢業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他毅然回到祖國,到中央美院任教,後又到中央工藝美院任教授。

吳冠中作品市場行情怎麼樣?吳冠中字畫一平尺什麼價格

油畫國畫兩面開花

在藝術市場上,吳冠中的作品很早就在北京畫廊裡出售。1984年,吳冠中的作品開始進入香港拍賣市場,他的《勁松圖》和《北戴河》在蘇富比拍賣會上分別以0.9萬港元和2.7萬港元成交。此後,吳冠中的作品價格穩步攀升,每幅作品少有低於3萬港元的。1988年,他的四尺整張作品《日照華山》被佳士得拍至10萬元,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同年,他的《巫峽魂》在蘇富比以13萬港元成交;1989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吳氏力作《高昌遺址》,這件大幅作品雖以中國筆墨的畫法來處理中國風景,但整體上卻具有西洋畫風格。拍賣原估價15至20萬港元,經各路買家幾十個回合較量,直到170萬元才一錘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共計187萬元,創當時在世中國畫家作品的市場最高價;1996年,他的《北京松》尺幅只有一平方尺,卻被佳士得拍至17.2萬港元。

相反,吳冠中的作品當時在內地價格較低,作品也沒有海外多,1993年,他的《江南水鄉》、《江南山水》兩幅橫披在廣州嘉德拍賣會上分別以5.2萬元和11萬元成交。1997年,吳冠中的《群虎》被中國嘉德拍至77萬元;1999年,他的《水鄉》在太平洋拍賣會上以7萬元成交。

吳冠中作品市場行情怎麼樣?吳冠中字畫一平尺什麼價格

儘管我們不知道誰買走了上述畢加索作品,除了他或她有強大的財力,能以1.79億美元買下一幅難以在市場恐慌時以同樣價格售出的作品之外,我們還可以推測其動機。真正價值在於,擁有一副泰特博物館(Tate Museum)或者蓋蒂博物館(Getty Museum)將願意公開展出、也能在私下裡讓自己和其他人歎服的畫作。

要證明自己是既有文化品位、又富有到買得起畢加索重要作品的那類人,唯一方式就是購買一幅畢加索重要作品。拍賣行的生財之道就是,把作品短暫地向你展示,同時又向其他競購者提供購買這幅作品的機會。皮爾卡寧談起世界上那些終極藝術收藏者時說,“他們會突然說,‘我再也得不到這個機會了’,然後就一鼓作氣把它買到手了”。

藝術品“對那些能夠從審美享受方面獲得很大回報的人來說,是非常合理的選擇,”鮑莫爾總結道。經濟學家約翰·皮卡德·斯坦(John Picard Stein)在1977年寫道:“畫作產生的任何超常表現,都可完全歸功於它們提供的觀賞樂趣,這是投機者們所理解不了的。”

除審美方面的回報以外,還有社會地位方面的回報。購買藝術品在提高社會地位方面的價值——被邀請參加畫廊和博物館晚宴,被當做具有優雅品味的人士對待——是有吸引力的。去年接受會計師事務所德勤(Deloitte)調查的收藏者中,有61%的人承認這一動機。

金錢回報是含糊不清的,儘管有人努力對大量資金流入藝術品給出合理化解釋。歐洲藝術基金會(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藝術品成交額升高至510億歐元,超過了2007年前一次高峰的480億歐元。這一金額跟294萬億美元的全球金融資產相比微不足道,但需要得到經濟上的合理化解釋。

這很難辦到。2003年至2013年,追蹤拍賣會成交作品價格的梅摩藝術品指數(Mei Moses All Art index)上升了7%,略低於標普500指數(S&P 500)的升幅(當代藝術品的回報率更高,達到10.5%)。

近幾十年來,以某些指標衡量,藝術品的表現要好於債券,但人們有理由對此質疑。

其一,衡量已出售和後來在拍賣會上再出售的作品的金錢回報,忽略了那些可能因為價值下降而一直再未露面的作品。

其二,藝術品市場的流動性極低,極端不透明,沒有任何一幅畫作跟另一副畫作完全一樣,哪怕是同一位藝術家的兩幅作品。

其三,交易成本極高——拍賣行向買家收取約為成交價20%的費用。

藝術品市場最奇怪的一點(奇怪的地方還有很多),是最富有的收藏者承擔了最不可預測的金融風險,至少在拍賣會上出價競購而不是通過畫廊私下裡購買時是如此。長期來看,《阿爾及爾的女人》等大師作品往往表現不佳,而更冷門的畫作反而更有可能帶來穩定的回報。

大師作品可能失去吸引力——戰後藝術品眼下受到熱捧,而更早的藝術品則熱度降低。多伊格的風頭已蓋過了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但多伊格的畫作《沼澤地》的買主不清楚這一局面能否持久。經濟學家梅建平和邁克爾·摩西(Michael Moses)在一份有關1955年至2004年藝術品價格的研究報告中發出了警告,稱“投資者不應過度痴迷於大師作品,他們需要謹防出價過高”。

吳冠中作品市場行情怎麼樣?吳冠中字畫一平尺什麼價格

下面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吳冠中先生作品25年以來的巨大跨越。據雅昌拍賣網顯示,吳冠中作品的 上拍數據共6674條,小編髮現,吳冠中作品早在1991年9月就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當時的成交價已無從追溯,沒有公開數據提供,可是當時同時上拍 了《河邊小景》、《橋頭晨市》、《江南村鎮》、《巴黎市政府前的噴泉》四幅作品,其中最便宜的估價為10萬~12萬港幣,最貴為40萬~45萬港幣。 1992年春拍,作品《中流》在佳士得(香港)以50萬港幣成交。

接著作品《黃土高原鏡心設色之本》在2005年春拍突破千萬大關,以1870萬元成 交,這期間用了6年時間。在本次保利香港春拍之前,吳冠中的作品突破1億元的也僅有兩幅,《獅子林》和《長江萬里》都於2011年成拍,千萬到億的跨越用 時6年。另外,2011年實現的價格跨越,業內普遍認為,由於吳冠中先生2010年6月的過世,徹底終結了其作品的誕生,次年的拍賣實現億元級別也是順理 成章的市場效應。由此可見,吳冠中的作品25年間價格整整漲了2360倍,在2000年前,即市場價格突破百萬之前的徘徊時間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