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量極少的貴州小銀錠!你有了解過嗎?

貴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區,一直有用銀的習慣。清民時期,當地流通銀兩品種多,有來自廣西、廣東、四川等省銀兩,貴州省也有銀爐自鑄。受外省銀錠的影響,貴州自鑄銀錠的種類多種多樣,有十兩圓錠、五十兩馬蹄錠,稍早還有砝碼錠、晚清還有貴州官錢局鑄造的銀餅。民間銀爐也不遜色,鑄造各種各樣的小銀錠

存世量極少的貴州小銀錠!你有了解過嗎?

由於鄰近四川,受商業貿易影響,清代後期的貴州銀錠造型多仿四川銀錠。貴州官錢局於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三月成立,總局設在省府貴陽,同時在貴州省內的遵義、鎮遠、安順、銅仁、古州以及四川的重慶、湖南的順德、湖北的漢口等地設有官錢分局。專司應兌各類官票。宣統三年(1911年),貴州官錢總局改稱貴州省銀行,各地官錢分局也隨之改為分行。該局除印行官銀票外,還鑄有一兩小錠,作為發行銀兩票的準備金,以便依額兌換,維持信用。目前僅見有“貴州官錢局”、“貴州官錢局估平一兩足銀”、“黎平官錢分局”三種小圓錠,均存世稀少,坊間贗品頗多,真品難尋。

存世量極少的貴州小銀錠!你有了解過嗎?

存世量極少的貴州小銀錠!你有了解過嗎?

貴州官錢局小銀錠

貴州歷來存銀稀少,任何一種官鑄稅錠均十分珍貴。此枚打有貴州省省會“貴陽府”銘,為貴州官鑄地方存留銀,用於地方政府的行政開支,流傳至今者不多見。

獨山地處貴州省最南端,是大西南進入兩廣出海口的必經之地,素有“貴州南大門”、“西南門戶”之稱,也是貴州南部的重要城鎮。鐫有“獨山”地名及“東昇號”商號銘的貴州錠,亦為目前所見之唯一。

貴州民間銀爐所鑄小錠風格多樣,頗具地方特色,“尚節堂”銘小錠即為其中之一。道光二十年(1840年),貴州省貴陽地區的官紳商賈,曾捐款開辦官立民助的慈善機構,專門收留居孀守節撫孤無力的婦女,取名“尚節堂”,堂址在今貴陽市南明區大南門外箭道街興隆西巷旁。尚節堂前後存在百餘年,有著極其嚴格的堂規,並鑄有專項用銀,惟存世極為鮮見。

銀錠的顏色

白銀的顏色白潤而沉穩,銀錠氣孔中有金黃色的多彩寶光,銀錠本身色彩為雪白色,老銀錠由於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們觸摸、氧化等損傷,銀錠已自然生成了一層銀鏽和包漿,這種銀鏽和包漿的顏色大多為灰色或灰褐色,色澤溫潤。民間對白銀鑑別銀色有很多口訣,這裡介紹含黃銅和紅銅的兩個口訣。含有黃銅的銀色為“七黑八灰九轉青,九五成時色還清”,含紅銅的銀色口訣為“七黑八紅九帶白,九五成時還原色”。銀錠的成色(即含銀量)都基本在90%-93%,含銅4%-5%,含錫1%-2%銀錠的顏色除有包漿外,都應是雪白色的發出寶光。市場上出現的渡銀偽錠,其色澤浮而無光,新的時候色澤還亮麗,但氣孔決無多彩的金黃色寶光,時間一久就會露出銅色;市場上的銀鉛或銀銅等合金假錠,新時色澤灰暗、久後有時會呈現出紅、黃、黑色,這是銀中大量摻入紅銅、黃銅和鉛等所致,但仍無雪白色的寶光;市場上低劣的鉛質假錠,新

存世量極少的貴州小銀錠!你有了解過嗎?

時色澤黯淡無光,久後外表變黑色。對用真白銀製作的假錠,由於作假銀錠的時間較短,不可能像老銀錠一樣生成天然的包漿,它的色澤看上去像剛出爐,火氣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側面,製假者都為了掩蓋這一特徵,往往在銀錠身塗上一層化學藥物,使銀錠表面變成帶黑色或其它顏色的花包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