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及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如何進行功能鍛鍊

昏迷及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如何進行功能鍛鍊

昏迷及肢體功能障礙的病人由於不能自己主動活動,長時間臥床,可引起肢體肌肉萎縮,大小 關節僵直,造成病人肢體廢用性癱瘓,等病人清醒或能下床時則影響康復。

昏迷患者進行肢體的功能鍛鍊至關重要。

鍛鍊的最佳時期是在不影響患者病情的情況下越早越好,鍛鍊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我們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逐步進行,才能達到更好的康復,縮短病程,提高生活質量。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

昏迷患者的肢體應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包括臥位和肢體的擺放,防止局部肢體受壓,預防褥瘡。

1 臥位

側臥位和仰臥位交替的方法,每1~2h 翻身 1 次,如有受損的皮膚,應儘量避免受壓,同時做好相應的護理。

為昏迷患者進行鼻飼時,應側臥位,防止食物反流、嗆咳入氣管內;

鼻飼時不宜翻身、拍背;

翻身應在鼻飼前或鼻飼後半小時進行。

2 肢體的擺放

(1)仰臥位時,應將床頭抬高 10°~20°,下肢由臀至小腿置一低平長軟枕,膕窩處再放一小軟枕,或將床中間搖高 20°~30°,使腿微曲,足底與床尾之間置一硬枕, 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髖、屈膝、踝背屈 90°,雙足之間夾一硬枕,防止小腿內收。

(2)側臥位時,手可放在胸前或身上,肢體屈曲,兩下肢之間墊軟枕,以預防局部受壓,影響血液循環。

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

1. 按摩

按摩手法有推法、按法、拿法、揉法、捻法、抹法、拍打法、踩蹺法、捋法等。

順序應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則應先輕後重,由淺及深,由慢而快,每天 2 次,每次 1 5~20min。

2. 早期活動四肢

病情穩定後要及早活動四肢,預防關節強直,由護士或康復醫生來幫助完成。做大小關節的屈伸活動,臂關節和髖關節的內旋和外展等被動活動。

被動活動幅度要大,動作要輕柔,避免過度牽拉鬆弛的關節,每天鍛鍊時間不少於 1h,活動時要觀察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如果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要注意用力適度,同時防止引起患者的疼痛或其它的不適。

3 用溫水浸泡四肢

用溫水浸泡四肢可清潔局部皮膚, 促進血液循環、 增強皮膚排洩功能、 預防皮膚感染和褥瘡等併發症的產生。

由於昏迷患者的感覺差,水溫不能超過 50℃,以防 燙傷局部皮膚,每天 2 次,每次 15~20mi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