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政策紅利不斷釋放 長期資金「接踵而至」

隨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長期資金“接踵而至”。

在業內人士看來,養老目標基金接連獲批、人社部加快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等,其共同指向就是積極引導機構投資者入市。

長線資金入市有利於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機構佔比提升則有助於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低估值、高股息、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得到市場認可,通過市場機制助優汰劣,最終能夠提高A股市場的配置效率,引領A股走出困局。

長線資金“接踵而至”

據最新消息,在首批14只養老目標基金接力發行,陸續拉開銷售大幕後,第二批養老目標基金也拿到了“準生證”。目前已有3只養老目標基金提前結束募集,並快速進入運行階段。

從居民人口的老齡化趨勢來看,未來養老目標基金的需求量十分龐大,這類產品有望成為市場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

10月8日,人社部刊文指出,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已有14個省區市進行委託投資,投資總金額近6000億元,未來還將加快推進職業年金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的投資運營進程。

事實上,職業年金在“入市”路上也再進一步。據瞭解,21家機構近期將完成“中直職業年金”的述標工作。據推算,職業年金初始入市規模近千億元,未來每年還將有增量資金不斷入市。

此外,理財新規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可直接投資股票,申萬宏源分析師認為,雖然短期增量資金有限,但基於淨值化的要求,未來銀行的權益資產配置佔比肯定會逐步提升,長期增量資金可觀。當居民理財資產通過理財子公司機構化之後,公募基金的資金來源也有望呈現機構化特徵,資金的期限結構、專業化程度及理性程度有助降低市場波動率,實現A 股投資者機構化水平的提升。

除了境內長線資金穩步增長外,外資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

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A股總體規模接近2300億元。近日,上交所表示,將繼續積極引導境內外長期資金投資A股。進一步推動MSCI、富時羅素等國際主流指數提升A股納入因子權重,加大向境外投資者推介A股的力度,增強A股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配合境內保險資金加大入市力度等政策,積極研究出臺支持長期資金投資A股的有效措施。

持續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

近期鼓勵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頻出,養老目標基金獲批、人社部加快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證監會提出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等,在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看來,其共同指向就是積極引導機構投資者入市。

目前來看,個人投資者和一般法人仍然是A股市場最主要的投資者,各類機構佔比仍較低。散戶在投資中容易形成“羊群效應”,造成股市大起大落。

隨著外資不斷流入,A股投資者結構有所改善,外資的持股佔比甚至可比肩保險和公募。但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認為,相比美國股市等成熟的資本市場,A股投資者中個人投資者佔比過高,機構投資者力量薄弱,因此,監管層一直強調要引入機構投資者,擴大對外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富通國際投資部總監孟寧看來,隨著業內一批大佬逐步離開公募行業,以及更多投資經驗不足的年輕基金經理加入,A股市場曾一度流行炒作之風。即便機構投資者佔比逐步提升,但部分機構的操作卻在散戶化。

不過,隨著外資話語權的提升,這些長期資金有望重塑A股市場中長期的選股邏輯和估值方法。

價值投資引領A股走出困局

長線資金入市有利於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機構佔比提升則有利於價值投資理念的崛起,更重要的是,低估值、高股息、業績優秀的上市公司未來有望持續得到市場認可,通過市場機制助優汰劣,提高A股市場的配置效率。

圓信永豐雙紅利基金經理洪流認為,隨著A股投資者結構逐步發生變化,養老金、社保、海外機構等機構投資者比重逐步提升,價值投資將逐步引領A股市場走出困局。洪流認為,當前應堅持底線思維,優選核心資產、低估值高分紅資產來對沖風險。

長信基金絕對收益部副總監黃韻認為,隨著A股機構投資者佔比上升,A股市場將逐漸與美股、港股接軌,優質公司將獲得流動性溢價,而業績不佳或者偏題材炒作的公司則面臨流動性折價。在她看來,選擇優質標的也是破解市場下跌行情中權益類基金淨值回撤較大的方式。

據孟寧觀察,A股正在發生兩方面的深刻變化,一方面投資者結構在變化,另一方面市場的資產結構在變化,優質的核心資產獲得市場更高的關注度,而偏題材炒作的資產開始呈現出縮減趨勢。上述兩大變化會強化一個趨勢,即長期價值投資的增量資金開始增加,偏投機炒作的短期資金會有部分被替代。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