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文 古道西風瘦馬官方

自古以來,各代開國帝王都有著共同特點,尋找各種理由絞殺開國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對於開國帝王來講,在打天下時候,我們是兄弟,可與其共患難,相扶走過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日子。但是一旦成功加身黃袍,對於之前共患難的兄弟就是死路一條,宋太祖趙匡胤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最好的例子。不過在歷史上有三個人非常聰明最後全身而退了。這三個人分別是范蠡、張良和姚廣孝。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臥薪嚐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中越王勾踐能夠在最後成功擊敗吳國絕對離不開范蠡的幫助。在當時范蠡為勾踐出謀劃策,做出了不少貢獻。後來勾踐終於滅掉了吳國。在重新成為越王的勾踐便大大的賞賜了范蠡。但范蠡的睿智、高明,不僅在顯現在他的才能出眾、韜略的超群,更在於他頭腦的清醒、識見的不凡。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他不管勾踐說什麼花言巧語,許諾什麼君臣共治之願,怎麼懇求,怎麼挽留,都毫不動搖,只認準一條選擇,那就是見好就收,及時抽身。因為范蠡清楚的知道越王這個人只能共患難,不能同甘。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張良是漢初三傑之一,為人十分仗義,對劉邦更是忠心耿耿。在鴻門宴會上,他時刻注意著四周,因為他知道項羽是肯定會對劉邦下手的,所以時刻不能放下防備,他對劉邦勸導要謙虛卑微,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便顯出自己對項羽很敬重的樣子,於是在危機四伏中,雖然帳篷外全是持刀護衛準備拿下劉邦,但是劉邦最終在張良的幫助下,逃離了項羽的陷阱。劉邦曾誇他“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不過在劉邦成為皇帝后,張良非常低調,經常稱病不能參加朝會。在那段時間裡,也是目睹了韓信、彭越那些和劉邦共患難的兄弟被劉邦殺害,最終辭官離開了官場。

歷史上功成身退的三個人,明哲保身的手段逃過一劫,讓人敬佩

姚廣孝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黑衣宰相。在朱隸準備造反期間,姚廣孝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把握時機,在適合的時間建議朱棣起兵,在姚廣孝的幫助下,朱棣的大軍紛紛取得勝利,最後讓朱棣君臨天下。為了感謝姚廣孝,朱棣賞賜了很多的金銀珠寶和美女給姚廣孝。而姚廣孝對朱棣非常瞭解,知道在後期朱棣會對自己下手,便拒絕了朱棣的賞賜,並在最後回到了寺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