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蒙古曾對歐洲發起大規模的征伐,在歷史上被稱為是蒙古西征。這一次西征將蒙古帝國的鐵蹄遍及歐亞廣大地區,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上的一大壯舉。可以說蒙古人的軍隊曾一度是歐洲人的噩夢,這支橫衝直撞的軍隊似乎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

那在這蒙古軍隊西征的過程中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我們先來理一下蒙古西征的時間線。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蒙古第一次西征,是在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的時候,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

蒙古第二次西征即蒙古汗國的第二次西征,是在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蒙古第三次西征也被稱作是旭烈兀西征,是在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期間,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波斯的戰爭。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咱們都知道,對於如此大規模的行軍,如此長遠的出征,通常都需要足夠完善的後勤才能夠支撐得起這樣一支部隊,而最基本的便是要吃飽穿暖。

但奇怪的是蒙古人卻幾乎不考慮怎樣填飽肚子的問題。春夏秋冬,他們都在行軍,遠兵在外,絲毫不會退縮,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究竟是怎樣補充糧草的呢?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在歐洲大陸之間對蒙古軍隊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他們將蒙古人描述為野蠻的、茹毛飲血,被野獸養大,以此來突出蒙古人的恐怖,以及在歐洲大陸的肆無忌憚。而事實上,歐洲大陸有這樣的想法一點兒也不為過,他們所生出這樣的想象也都不是憑空亂說的。

因為從蒙古人自古以來的生存環境和習性來說,他們的行軍方式確實是要與其他民族區別開來的。而蒙古人的千里行軍方式是歐洲人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的。蒙古人在路途上不備糧草、不見煙火,但卻可以在環境惡劣之地穿行數月,這樣的舉動豈能是人類所為。就算放到現在,恐怕我們也是難以想象的。如果說他們都不是茹毛飲血的殘忍野蠻之輩,又何以維持每天的生計呢?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這就要從蒙古人本身的生活習慣說了。蒙古人世世代代生存在草原上,他們以遊牧為生,擅長遊走和畜牧,與野外環境打交道,這使得他們十分適應於長時間的野外行軍。他們的食物也主要來源於捕獵自己養殖的牲畜,而不是農作物。在行軍打仗時,大自然就是他們的天然糧倉。並且還有一樣東西使他們在貧瘠地帶也能夠維持下去,這個東西就是馬奶。

蒙古人食馬奶已是傳承已久的文化,而古時馬是人們出征打仗隨身攜帶的東西,尤其是長期行軍。如果沒有食物來源,馬奶則是蒙古人最為理想的補充物。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蒙古人會將平日裡收集的馬奶用罐子裝好,在需要飲用的時候便兌水融化。對於從小喝馬奶長大的蒙古人來說,僅僅靠馬奶便可以維持數月的行軍。再加上沿途所能夠捕捉到的獵物,蒙古人也會巧妙地處理這些動物的屍體,以便於可以長期保存,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享用。

當然了,捕獵也是要靠馬的。因此將大自然作為天然糧倉的蒙古人,行軍打仗在後勤方面沒什麼別的可考慮的,他們只要保證一點,就是隻要讓馬吃飽,那人就有的活。

蒙古軍征戰歐洲時,糧草不足,原來是靠這些東西撐過去的!敬佩。

可以說在蒙古軍隊這種特殊的結構下,簡單到所要顧及的東西就少之又少了,這樣行軍起來,也十分順暢。作為以遊牧為生的民族而言,對於惡劣處境的適應性使得他們在歐洲大陸暢通無阻。把大自然和馬當做自己的天然糧倉,使他們無論走到哪裡,都像在自己家裡一樣。

所以說,歐洲人用非常誇張的語言來形容蒙古人,把他們當作猛獸非人類,這也不無道理。畢竟在歐洲人眼裡,蒙古人千里行軍不但不備足糧草,而且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還可以行軍數月並驍勇善戰,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人可以做到的,也難怪歐洲人有這樣的想法。您說是這樣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