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題解】

往往把王孟同視為山水詩的代表人物,二者畢竟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王維的心相當寧靜,見到雪總是純結的,見到水總是碧綠的,見到天總是蔚藍的。即使偶遇狂風暴雨,也總是在睡夢中,完全不受影響;孟浩然卻能感覺到,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一言概之,王維眼中的世界總是美好的,孟浩然卻覺得美中還有不足。這一首詩也是如此。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原文】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

北山籠罩在繚繞的白雲裡,隱士自得其樂地生活。

為了與你相望才登上了蘭山,心情隨著飛雁到了遠方。

哀愁由於暮色引起,興致卻因為清秋而激發。

隨時看見村裡人歸來,有的在沙灘走,有的在渡口歇著。

放眼望去,天邊的樹木像薺菜一樣,江邊的小舟像一彎新月。

你何時帶著酒來?與我一起暢飲共度重陽節。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賞析四】

初讀此詩,立刻就喜歡上了“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這兩句。有譯雲: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薺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總覺得的後一句與我想象的不一樣。因為我腦海裡看到了一個彎月形狀的小洲被大江所擁抱。詩人登高望遠,原本平地感覺高大的或是廣大的事物在登高的那一刻忽然變小了。所以我怎麼也不能想象江畔洲如月是沙洲蒙上了一層月色。我寧願想是白色的沙洲彷彿變成一一彎月亮的形狀。

當我們走在沙洲上時,何曾看清它的形狀。當我們平視眼前遠處的樹,何曾感覺它們渺小如薺菜。洲自是你腳下的沙土地,樹只是你眼前的一叢樹而已。我們身在其中時,未曾真正窺見其全貌,也未曾知道站到高處觀望,我們眼中的景物會呈現出另一番的景象,別樣的美麗。登高望遠,如詩如畫的景觀給予我們視覺上的衝擊,它的美更帶給心靈的震撼、愉悅與理性的昇華。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當孟浩然登上蘭山,心中懷人之時,起初的“隱者自始怡和心隨雁飛滅”的消極情緒也許已經被“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美好的景色盪滌乾淨,代之的是“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豁達和豪放了。

人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之上,才能覺察到人在自然與社會面前的渺小與自己的無知。一切小恩小怨,小愁小悲在神秘的自然和紛繁蕪雜的社會面前又何足掛齒呢?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賞析二】

“時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是寫從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勞動一日,三三兩兩逐漸歸來。他們有的行走於沙灘,有的坐歇於渡頭。顯示出人們的行動從容不迫,帶有幾分悠閒。再放眼向遠處望去,一直看到“天邊”,那天邊的樹看去細如薺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黃昏的朦朧中卻清晰可見,似乎蒙上了一層月色。

一首詩寫盡對舊友的望眼欲穿,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翻譯賞析

這四句詩是全篇精華所在。在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著力刻畫人物的動作,也未著力描寫景物的色彩。用樸素的語言,如實地寫來,是那樣平淡,那樣自然。既能顯示出農村的靜謐氣氛,又能表現出自然界的優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謂:“遇景入詠,不拘奇抉異。……涵涵然有云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潛評孟詩為“語淡而味終不薄”,這實為孟詩的重要特徵之一。

在這四句詩裡,作者創造出一個高遠清幽的境界,這同“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等詩的意境,是頗為近似的。正所謂“每誦之,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這代表了孟詩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