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勝傑和臧天朔去世後,北京醫生的大實話刷爆朋友圈!

師勝傑和臧天朔去世後,北京醫生的大實話刷爆朋友圈!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搖滾樂著名歌手臧天朔同一天去世的消息。

9月28日晚9點43分,相聲表演藝術家師勝傑因病在哈爾濱逝世,享年66歲。師勝傑去年年底被查出肝癌晚期。

9月28日凌晨4點56分,臧天朔因病醫治無效,享年54歲。有知情者透露,臧天朔查出肝癌時,已是晚期。

兩位公眾人物同一天因肝癌離世,一時間各種關於肝癌的“虛假科普”和“謠言”層出不窮,給很多人對肝癌的正確認知帶來極大的困擾。

三甲傳真呼籲:師勝傑和臧天朔因肝癌離世後,請所有人看一看以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李成鵬、郝純毅兩位醫生的大實話,健康人生拒絕悲劇,請遠離謠言,從閱讀專業靠譜的醫學科普開始。

——中國的肝癌患者佔了全球的一半

廣義的肝癌即肝臟惡性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於肝臟的上皮或間葉組織,起源於上皮者稱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目前第四位常見的惡性腫瘤和第三位的腫瘤致死病因。原發性肝癌按照組織病理學分類,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細胞癌、混合型肝癌(肝細胞癌-膽管細胞)三種不同類型,三者在發病機制、生物學行為、治療方案和遠期療效方面差異性極大。這三者中,肝細胞癌約佔85%-90%以上,所以平常所說的肝癌(本文中亦如此)大多數所指的是肝細胞癌。

據2012年全球癌症報告數據統計顯示,肝癌新發病例數達到78.2萬,其中我國肝癌新發病例數為39.5萬,約佔全球發病例數的一半。作為一個肝癌大國,肝癌嚴重性值得大家引起注意。

——八成患者的致病原因是乙肝病毒

肝癌是多因素、多步驟綜合作用的結果。乙型肝炎病毒(HBV)與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麴黴毒素暴露(主要來源於穀物)、飲酒、代謝綜合徵等均能增加肝癌的發病風險。而在眾多的危險因素中,肝炎病毒感染和黃麴黴毒素暴露是導致肝細胞癌變確定的主要因素。其中80%的肝癌患者致病的原因是乙肝病毒感染。

2006年全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60歲以下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我國有慢性乙肝感染者近一億人。我國是一個肝炎大國,所以我國也是一個肝癌大國,肝癌發病人數世界遙遙領先。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請人人皆知

乙肝病毒主要經血液、母嬰及性接觸傳播。由於對獻血員實施了嚴格的乙肝病毒篩查,經輸血或血液製品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已較少發生,經破損的皮膚或黏膜傳播主要是由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侵入性診療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別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扎耳洞、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鬚刀和牙刷等也可導致傳播。母嬰傳播主要發生在圍生期,大多在分娩時接觸攜帶乙肝病毒母親的血液和體液所導致。近些年,隨著乙型肝炎疫苗聯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應用,母嬰傳播已明顯減少。性接觸也是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原因之一,與乙肝病毒感染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 感染的危險性增高。

——肝炎到肝癌的“三部曲”請人人皆知

一般而言,從肝炎發展為肝癌要經歷典型的“三部曲”階段,即患者一般要經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此過程是一個緩慢過程,大概需要10至20年時間,40到50歲是肝癌的高發期。而相對於乙肝患者,丙肝更加隱匿,丙肝患者如果診斷治療不及時,發展成為肝癌的時間會更短。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研究發現,近年來青年人群的肝癌發病率明顯低於老年人口,可能是由於普及乙肝疫苗接種的原因。我國於1992年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但由於當時的費用相對於經濟水平較高,疫苗覆蓋率較低,僅侷限於一些經濟情況較好的地區。直至2002年,免費疫苗接種使得乙型肝炎疫苗的推行完全達到常規計劃免疫標準。乙肝疫苗計劃免疫在降低我國乙肝和肝癌發病率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早”的理念要普及,請人人皆知

肝癌作為一種病因相對明確的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肝癌治療效果的關鍵點。“三早”是大多數惡性腫瘤提高治癒率的重要途徑,“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優勢來自於對疾病進行主動的預防和控制,而不是在病發後進行被動治療,這樣就能有效的在萌芽階段遏制病魔。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三早”理念對提高全民健康的潛在價值,從2006年起,衛生部就將“常見惡性腫瘤預防、早診及綜合治療研究”列為“十一五”期間將重點項目。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更是將針對高發地區重點癌症開展早診早治工作和推動癌症的機會性篩查等納入了國家戰略規劃之內。

不過相對於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向公眾普及“三早”理念依然任重道遠。合併肝炎的肝癌治療,不僅僅是肝癌的“三早”,更重要的是對於肝炎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生活中,很多乙肝病毒感染者並不知曉自己已感染乙肝病毒,而部分知曉自己感染乙肝病毒者卻對於肝炎治療、肝癌篩查並不重視。這也是導致我國肝癌患者診斷之時大部分已發展為中晚期,約七成以上患者失去手術機會的原因之一。

——肝癌防治重在肝炎防治請人人皆知

對於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而言,需要定期檢測乙肝病毒載量,通過藥物抑制病毒複製,減輕肝炎和肝硬化,延緩和減少肝癌和肝硬化失代償的發生。除治療乙肝外,由於乙肝感染人群是肝癌感染的高危人群,對此類高危人群進行肝癌篩查,則有助於對肝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最終提高治療效果。對肝癌發病高危人群,目前建議每隔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腹部超聲、血清甲胎蛋白檢查,對於甲胎蛋白升高或超聲發現肝內可疑佔位,則應該積極增強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來明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