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大家好,我是夜七。

昨天我們聊了這一次四大高手華山論劍的主詩,也就是賈至的詩詞,為了幫大家回顧,我們摘抄如下:

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賈至

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昨天我們就說過這首詩屬於朝省詩中的上品,而其最偉大的作用就是引岑參、杜甫、王維三大巔峰巨匠出手,昨天有很多朋友留言說,希望讀一讀詩聖杜甫在這一次華山論劍的作品。

對於留言的諸位的想法,夜七也是略知一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杜甫的這首《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杜甫當時的歷史背景,杜甫當時在門下省任左拾遺,屬於諫諍機構。這拾遺拾得是什麼呢?拾得是皇帝落下得東西(政策失誤),當時安史之亂剛結束,可謂是百廢待興。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杜甫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我們來做一個簡要得賞析。

五夜漏聲催曉箭,五夜這裡指的是半夜的五更天,相當於現在的早上四點四十八分,杜甫他們這個時候就應該去上朝。古代計時多是用的漏壺,漏壺裡面裝著水,這漏壺裡面有一個刻度叫做漏箭,人們用漏壺中水平面在漏箭的位置來確定當時的時辰,你看杜甫一出手,就讓人覺得是行家裡手,第一句不但寫了早,而且還用催字把這個早凸顯了。

九重春色醉仙桃,第一句寫了早,那麼這一句自然就寫得寫朝,九重本意指的是九重天,在詩詞中經常用來形容皇宮。杜甫一看就不是個拍馬屁的高手。拍的如此的生硬,簡直就像在抄寫規章制度的感覺嘛,但是這個醉字卻挽救了回來,你看詩聖就是詩聖,僅僅是一個字就讓一句活了過來,不但活了過來,還帶了一股仙氣兒。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這一句歷來被許多的詩家認為是全詩的點睛之筆,這一聯也歷來被很多的詩論家賦予了各種的溢美之詞。你看隨著天氣的轉暖,旌旗上繡著的龍蛇竟然動了起來,宮殿外燕雀高翔,一派富麗堂皇的皇家氣象嘛。這句本來是“旌旗風微龍蛇動,宮殿日暖燕雀高”,只是如果這樣寫,這一來不符合格律詩的格律,二來完全也沒有本詩中的味道。就是換了一下位置,一下子點石成金,詩聖的本事自然非同凡響。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這句比較好理解,賈至的詩中有“衣冠深惹御爐香”一句,杜甫的這一句就是對賈至詩的回應,意思就是說,退朝以後呢,大家的衣服上都帶著御爐的薰香味道,揮筆便能夠寫出珠玉一般的文章。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賈至的父親曾經也是中書舍人,父子倆侍奉兩代皇帝,所以杜甫結句來稱讚賈至繼承了他父親的才華,並且有著相當高的政治成就。

很多的詩家認為杜詩的後面二聯有點跑題,不是寫的早朝大明宮。其實這正是杜甫異於常人所在,賈至詩中四聯全部在寫早朝大明宮。而杜甫憑藉其高超的筆力,只用了前面兩聯就達到了賈至四聯的效果,餘下來的兩聯則用來和賈至的原詩以及賈至本人,遊刃有餘。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關於“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的一些爭論

前面我們說過,這一聯歷來被很多的詩家所稱道讚譽,其中就有一些詩家認為這是一句諷刺詩,為什麼呢?因為龍蛇有龍蛇混雜的意思,燕雀也可以理解成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燕雀嘛,這樣一來,杜甫好像再說皇宮裡面龍蛇混雜,沒有本事的燕雀佔據了高位嘛,這一下子杜甫好像把朝廷的人得罪得差不多了。

關於這觀點,夜七一直一來都不是很贊同。

其一,這開地圖炮簡直就是沒情商的表現嘛,杜甫的一生飽經風霜,有著極其豐富的人生閱歷,作為文人杜甫有著其文人風骨,但是不代表杜甫沒有情商呀,相反情商隨著閱歷的增加而逐漸增加,人情練達嘛。

其二,龍蛇混雜這個成語出自《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什麼是變文呢,就是古代的故事通過整理再加工,說白了就是古代說唱藝人的底稿。變文始於唐代,敦煌變文集源於敦煌,明清時期才被發現,所以杜甫那個時候,龍蛇混雜這個成語還沒有開始流行呢。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其三,杜甫就算諷刺也不會用這種雙關的方法來寫,這種微末的小技巧杜甫是不屑的。杜甫在門下省做左拾遺的時候曾經寫過一首《題省中院壁》,中有“袞職曾無一字補”一句,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就是說自己雖然當了左拾遺,但是卻沒有一個字去為皇帝補缺,表面上是在歌頌太平盛世,深一層想好像是說自己懷才不遇,其實最深層次是在說李唐王朝的腐敗,為什麼呢?因為外面歷經安史之亂百廢待興,現在朝廷竟然沒事做,這不是腐敗是什麼呢。

杜甫的好友岑參,曾經給杜甫寫過一首詩,名字叫《寄左省杜拾遺》,裡面就有這麼一句“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是不是和杜甫的套路有點像呢。而杜甫看了之後回了這麼一句“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奉答岑參補闕見贈》)。杜甫為什麼說這一句是佳句呢?從字面上來說,這就是歌功頌德,鼓吹太平盛世的詩句嘛。對於杜甫這種有著深刻思想認識的詩聖來說,這樣的太平文章肯定不會被稱為佳句,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杜甫看見了岑參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所以杜甫才回了岑參一句,兄弟,你的套路我懂。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究其以上三個原因,夜七認為杜甫這裡沒有諷刺的意思,大家以為呢?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裡,瞎子點燈,說古論今。我是夜七,我們明天再聊。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收藏,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在後面留言討論。

夜七異談丨唐詩盛宴之賈至、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劍其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