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老家許昌

文·圖‖張春紅

認識磨街鄉劉門村,是從柿子開始的。

走近柿子,是因為想探秘四千年前一個美女在劉門村發明造酒術的傳說。

據說,我國古老的釀酒技術,始於大禹治水時期。當時,大禹帶領治水大軍在禹西磨街山裡治水,有時糧食供應不上。磨街山裡生長著大面積的柿樹,治水大軍就摘柿子充飢。

大禹的治水隊伍裡有個年輕美女,名叫儀狄,她相貌美麗,天資聰慧。她首先發現,落在地上的柿子堆放在一起,時間久了,腐爛了,會產生一種有刺鼻氣味的汁水,她無意中喝了這種水,覺得很興奮,喝多了還會眩暈,感覺很奇妙。她就把這種柿子水收進罈子裡、罐子裡,保存起來。這就是最初的柿子酒。

儀狄是個有心人,她把這種技術記下來,就掌握了最原始的釀製果酒的技術。儀狄把特殊氣味的柿子水,獻給她崇拜的治水英雄大禹,大禹飲用之後精神煥發,覺得這是一種神奇的水。每當治水的將領們身體疲憊時,大禹就讓儀狄拿出柿子水讓大家解乏。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後來,大禹和年輕女人有了密切的關係。但是女人性情粗放,尤其酒後常常失態,很讓大禹難堪,耽誤了一些事。後來,大禹為了整頓軍紀,忍痛割愛把這個發明酒的女人處死了。但是,釀酒的工藝,卻一代代流傳下來。

為了求證這個浪漫悲情的故事,我和夏禹文化研究會美女會長劉月霞女士一起來到磨街鄉劉門村,想親近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探秘那段浪漫而多情的傳說。

劉門村位於禹西山區,海拔較高。如果不是有當地人引路,這七拐八折的道路,還真容易讓人誤入歧途。好在是水泥道路村村通,我們的車曲徑通幽,順利來到劉門村的柿子地頭。下了車,放眼望去,一株株柿樹枝繁葉茂,一枚枚紅果飽滿紅潤,漫山遍野的柿樹,彷彿掛滿了無數個紅燈籠,可愛極了。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現任劉門村黨支部書記李海亮告訴我們:上世紀五十年代,劉門村的山坡上處處都是柿樹林。後來,中央提出“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政策,人們毀林造田,再後來這裡開礦採煤,劉門村的生態逐漸被破壞,不再是青山綠水,柿子樹也沒剩幾棵了。

2003年,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國家開始推行退耕還林政策。村兩委召開群眾大會,展開討論。村民各抒己見,說出自己認為合適的樹種。當時的村支部書記韓佔領最後決定:“恢復種植柿樹的傳統,發展柿子產業。”剛開始,劉門村引進“黃金方”柿樹品種,開始大面積種植。

經過4年的精心培育,2007年秋天,黃金方柿掛滿了枝頭。黃金方柿個大、味甜、產量高,但不易貯存。由於消息閉塞,銷路不暢,眼睜睜看著成熟的柿子掉在地上,開始腐爛變質,大家卻束手無策。很多村民既心疼又絕望,不但辛勤的汗水白流了,前期的鉅額投資也化為烏有。一時間,柿民們都怨聲載道,紛紛表示想把柿子樹砍掉。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關鍵時刻,村兩委班子成員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他們集思廣益,商量對策。2008年,從陝西富平請來專家指導柿樹種植。

經過詳盡的考察,專家們認為:劉門村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光照時間長,降雨量比富平相對較多,土質也更適合尖柿的生長。尖柿肉質致蜜、纖維少、汁液多、味極甜、無核或少核,品質上等,最宜制柿餅,避免了柿子因滯銷而腐爛。老百姓聽後很興奮,決定嘗試種植尖柿。

2014年11月,劉門村換屆選舉,年輕有為的李海亮,被村民推選為村主任。李海亮在商海拼搏多年,很有經濟頭腦。2017年,他和兩委班子成員一起自籌資金,採用公司+農戶+貧困戶+分紅的模式,註冊成立了村集體企業“柿柿如意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全力以赴搞柿子產業,走合作社發展之路。

近年來,劉門村在兩委班子的領導下,改變傳統的營銷模式,建立電商,利用現代網絡將劉門的柿子柿餅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劉門的柿餅因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味甜而受到顧客的青睞,銷路越來越好,價格也一路攀升,產品開始遠銷廣州、廈門、湖北、山東、北京、鄭州等地。

柿子產業的發展,讓村民看到了希望,原先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看到家鄉的商機,也紛紛從外地回來,投入到柿樹的種植與管理中。

如今,走進劉門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喜人的景象。山坡上一排排、一行行柿樹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一樹一樹黃澄澄紅豔豔的尖柿,閃爍在肥厚的葉子中間,引得我們垂涎欲滴。

充滿豐收喜悅的老柿農摘了幾個柿子分別遞給我們。我把這柿子託在手心觀賞,見它形狀像一個蓬勃飽滿的心臟,和傳統的扁而方的柿子大不相同。我從柿子的頂尖部撕開口子,輕輕吮吸,甜甜蜜蜜軟軟滑滑的柿肉進入口中,那幸福的滋味,真是無以倫比。

今天,給我們當嚮導的是劉門村土生土長的女幹部王克,她熱情爽朗,親切友好,渾身煥發著青春的氣息。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她興致勃勃地從手機中翻出去年掛曬柿餅的照片,那一面面懸掛紅柿的柿牆,像一幅幅絕美的豐收圖畫,美輪美奐,讓人大開眼界,歎為觀止!

王克談起柿子柿餅如數家珍,她說:“資料記載,鮮柿子味甜性涼,具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柿餅味甘性平,具有潤肺、澀腸、止血等功效。柿霜即柿餅上所結的白霜,具有清熱生津、潤肺止咳等功效。柿子全身可都是寶!”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李海亮書記站在豐收在望的柿子園裡,滿懷豪情地說:“我們劉門村種植柿樹3000多畝,今年成熟的柿子有五六百畝,預計能產柿子50萬斤,產值會達到200萬元。等到10月23號,該下霜了,全村人就開始晾曬柿餅了,希望你們那幾天再來劉門,看看我們村男女老少齊上陣的熱鬧場景。摘柿子,削柿子,掛柿子,大家心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個個幹得熱火朝天,誰都不會叫苦叫累。大家共同的感覺就是:忙併快樂著!”

劉門村的人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柿子種植和加工,秋天賣新鮮的柿子,冬天賣柿餅,他們還會釀造柿子醋。作為四千年前果酒的發源地,勤勞智慧的劉門人也正積極準備投產柿子酒。“柿樹就是搖錢樹,柿子都是幸福果。”面對碩果累累的柿樹,看著樸實向上的劉門人,我們由衷讚歎:有這樣熱情能幹的村支書,有這樣一群踏實勤勞的農民,劉門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像這累累紅柿一樣,越過越紅火,越過越甜蜜!


3000多畝,禹州劉門村的柿子紅了,快快出發去瞅瞅!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張春紅,網名茉莉。中文本科學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會員,禹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散文集《走天涯》和小說集《人在驢途》,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更多信息,請在網上搜索視頻《才女茉莉》。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