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老家许昌

文·图‖张春红

认识磨街乡刘门村,是从柿子开始的。

走近柿子,是因为想探秘四千年前一个美女在刘门村发明造酒术的传说。

据说,我国古老的酿酒技术,始于大禹治水时期。当时,大禹带领治水大军在禹西磨街山里治水,有时粮食供应不上。磨街山里生长着大面积的柿树,治水大军就摘柿子充饥。

大禹的治水队伍里有个年轻美女,名叫仪狄,她相貌美丽,天资聪慧。她首先发现,落在地上的柿子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腐烂了,会产生一种有刺鼻气味的汁水,她无意中喝了这种水,觉得很兴奋,喝多了还会眩晕,感觉很奇妙。她就把这种柿子水收进坛子里、罐子里,保存起来。这就是最初的柿子酒。

仪狄是个有心人,她把这种技术记下来,就掌握了最原始的酿制果酒的技术。仪狄把特殊气味的柿子水,献给她崇拜的治水英雄大禹,大禹饮用之后精神焕发,觉得这是一种神奇的水。每当治水的将领们身体疲惫时,大禹就让仪狄拿出柿子水让大家解乏。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后来,大禹和年轻女人有了密切的关系。但是女人性情粗放,尤其酒后常常失态,很让大禹难堪,耽误了一些事。后来,大禹为了整顿军纪,忍痛割爱把这个发明酒的女人处死了。但是,酿酒的工艺,却一代代流传下来。

为了求证这个浪漫悲情的故事,我和夏禹文化研究会美女会长刘月霞女士一起来到磨街乡刘门村,想亲近这片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探秘那段浪漫而多情的传说。

刘门村位于禹西山区,海拔较高。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引路,这七拐八折的道路,还真容易让人误入歧途。好在是水泥道路村村通,我们的车曲径通幽,顺利来到刘门村的柿子地头。下了车,放眼望去,一株株柿树枝繁叶茂,一枚枚红果饱满红润,漫山遍野的柿树,仿佛挂满了无数个红灯笼,可爱极了。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现任刘门村党支部书记李海亮告诉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刘门村的山坡上处处都是柿树林。后来,中央提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人们毁林造田,再后来这里开矿采煤,刘门村的生态逐渐被破坏,不再是青山绿水,柿子树也没剩几棵了。

2003年,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开始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村两委召开群众大会,展开讨论。村民各抒己见,说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树种。当时的村支部书记韩占领最后决定:“恢复种植柿树的传统,发展柿子产业。”刚开始,刘门村引进“黄金方”柿树品种,开始大面积种植。

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2007年秋天,黄金方柿挂满了枝头。黄金方柿个大、味甜、产量高,但不易贮存。由于消息闭塞,销路不畅,眼睁睁看着成熟的柿子掉在地上,开始腐烂变质,大家却束手无策。很多村民既心疼又绝望,不但辛勤的汗水白流了,前期的巨额投资也化为乌有。一时间,柿民们都怨声载道,纷纷表示想把柿子树砍掉。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关键时刻,村两委班子成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们集思广益,商量对策。2008年,从陕西富平请来专家指导柿树种植。

经过详尽的考察,专家们认为:刘门村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光照时间长,降雨量比富平相对较多,土质也更适合尖柿的生长。尖柿肉质致蜜、纤维少、汁液多、味极甜、无核或少核,品质上等,最宜制柿饼,避免了柿子因滞销而腐烂。老百姓听后很兴奋,决定尝试种植尖柿。

2014年11月,刘门村换届选举,年轻有为的李海亮,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李海亮在商海拼搏多年,很有经济头脑。2017年,他和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自筹资金,采用公司+农户+贫困户+分红的模式,注册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全力以赴搞柿子产业,走合作社发展之路。

近年来,刘门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建立电商,利用现代网络将刘门的柿子柿饼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刘门的柿饼因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甜而受到顾客的青睐,销路越来越好,价格也一路攀升,产品开始远销广州、厦门、湖北、山东、北京、郑州等地。

柿子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原先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商机,也纷纷从外地回来,投入到柿树的种植与管理中。

如今,走进刘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喜人的景象。山坡上一排排、一行行柿树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一树一树黄澄澄红艳艳的尖柿,闪烁在肥厚的叶子中间,引得我们垂涎欲滴。

充满丰收喜悦的老柿农摘了几个柿子分别递给我们。我把这柿子托在手心观赏,见它形状像一个蓬勃饱满的心脏,和传统的扁而方的柿子大不相同。我从柿子的顶尖部撕开口子,轻轻吮吸,甜甜蜜蜜软软滑滑的柿肉进入口中,那幸福的滋味,真是无以伦比。

今天,给我们当向导的是刘门村土生土长的女干部王克,她热情爽朗,亲切友好,浑身焕发着青春的气息。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她兴致勃勃地从手机中翻出去年挂晒柿饼的照片,那一面面悬挂红柿的柿墙,像一幅幅绝美的丰收图画,美轮美奂,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王克谈起柿子柿饼如数家珍,她说:“资料记载,鲜柿子味甜性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益胃等功效。柿饼味甘性平,具有润肺、涩肠、止血等功效。柿霜即柿饼上所结的白霜,具有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柿子全身可都是宝!”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李海亮书记站在丰收在望的柿子园里,满怀豪情地说:“我们刘门村种植柿树3000多亩,今年成熟的柿子有五六百亩,预计能产柿子50万斤,产值会达到200万元。等到10月23号,该下霜了,全村人就开始晾晒柿饼了,希望你们那几天再来刘门,看看我们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的热闹场景。摘柿子,削柿子,挂柿子,大家心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谁都不会叫苦叫累。大家共同的感觉就是:忙并快乐着!”

刘门村的人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柿子种植和加工,秋天卖新鲜的柿子,冬天卖柿饼,他们还会酿造柿子醋。作为四千年前果酒的发源地,勤劳智慧的刘门人也正积极准备投产柿子酒。“柿树就是摇钱树,柿子都是幸福果。”面对硕果累累的柿树,看着朴实向上的刘门人,我们由衷赞叹:有这样热情能干的村支书,有这样一群踏实勤劳的农民,刘门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像这累累红柿一样,越过越红火,越过越甜蜜!


3000多亩,禹州刘门村的柿子红了,快快出发去瞅瞅!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张春红,网名茉莉。中文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禹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散文集《走天涯》和小说集《人在驴途》,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更多信息,请在网上搜索视频《才女茉莉》。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