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快雪時晴圖》里的一點硃砂

原標題:博物館文物介紹——元代黃公望的《快雪時晴圖》

黃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今江蘇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畫家,元四家之首。本名陸堅,後過繼永嘉府平陽縣黃氏為子,居於虞山小山。中年當過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別號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帶賣卜為生。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為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著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黃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為師,曾畫有《富春山居圖》。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這幅畫是黃公望為師弟鄭樗(chū)(無用師)所繪,開始創稿於至正七年(1347年),時斷時續,至正十年(1350年),他83歲,才繪製完成。後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使此畫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富春山居圖》足以代表他一生繪畫的最高成就。圖為長卷,山峰起伏,林巒蜿蜒,平崗連綿,江水如鏡,境界開闊遼遠,雄秀蒼莽,簡潔清潤。黃公望雖師出董巨,又超出董巨,把趙孟頫在《水村圖》、《鵲華秋色圖》、《雙松平遠圖》中所創造的新法又推向一個高峰,自出一格。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趙孟頫 《雙松平遠圖卷》

趙孟頫1322年去世前的幾年,年過半百的黃公望拜趙為師,而且成為趙孟頫入室弟子。顯然,趙孟頫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趙孟頫在1286年到了北京,遍遊北方各省;1295年回到南方,他帶回了在北方收集來的大批名貴書畫,其中包括了王維、董源的真跡或仿作。當然,也有其他人的作品,這讓黃公望等人大開眼界。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趙孟頫與黃公望的交往中,有一則十分有趣的軼事。趙孟頫畢生喜愛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他於38歲集齊了一套《淳化閣帖》,專心摹學不已。在題《楔帖》跋中他提到:“右軍書《蘭亭》是書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意。茲其所以神也。”趙孟頫曾特地從王羲之的法帖中,仿寫了“快雪時晴”四個大字,作為禮物贈送給晚輩黃公望。黃公望又於1545年前後,依照“快雪時晴”的意韻繪成了這卷畫,配在原書之後轉贈莫景行。《快雪時睛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 徐賁 快雪時晴圖卷 故宮博物院藏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黃公望《快雪時晴圖卷》

《快雪時睛圖》描繪了雪霽後的山中之景,其中除一輪寒冬紅日外,全以墨色畫成。高山上留有積雪,天邊處有一輪紅日,橫帶一抹紅霞,生動表現出雪後初晴時明朗秀美的景象。 該畫用筆單純而疏秀,潔淨洗練。運用柔潤的線條構建了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斷。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趙孟頫題《快雪時晴圖》卷引首

《快雪時晴圖》中,趙孟頫書“快雪時晴”四大字,後黃公望作雪景山水合璧裝成。《快雪時晴圖》畫水墨雪景山水,層巖疊嶺,奇峰寒林,白雪皚皚,寒氣襲人。山下房舍數間,山間升起一輪紅日。畫的中間是掩映在叢林中的幾間茅屋,茅屋的兩側是綿延相連的斷崖、山岡高低參差,錯落有致,茅屋後而群峰聳立,挺拔秀美。山中的樓房裡,有座香爐供奉著佛像。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快雪時晴圖》只有天空中的太陽用硃砂點出,又橫生一帶紅霞,淡淡的筆墨,勾勒出快雪初晴後大自然的美麗、灑脫和舒朗,也喻意人生的曙光和希望。紅日將暮,萬山將隱,而山中居士,也殆將進入雪夜的苦寒。畫對日月輪迴是非常敏感的,人在自然的沐浴中審視內心,迴歸自然、純粹的狀態,水墨意境多生髮於空亭日暮,月華映雪,客舍孤燈間。雪中的體驗,是一種靈魂的淨化與昇華。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快雪時晴圖》通幅用筆柔潤如羽,黃公望運用這種極其柔潤的線條建構如此宏大的山石結構,並且使之穩固清晰。筆法蒼勁雄奇,線條簡練嫻熟。右側的山峰用淡墨繪出,皴擦極少,山勢高遠深幽。畫卷的左側用了較多的皴筆,前面的山低矮,猶如亂石堆立,後面的山崖陡峭峻拔,兩者自然得趣。山崖間叢生的兩行樹木,著墨較多,隔山呼應。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快雪時晴圖》最早源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快雪時晴帖》。《快雪時晴帖》傳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快雪時晴帖》共全文4行,28字。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中秋帖》、王洵《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於首位。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自元代畫家黃公望根據書法意境創作出《快雪時晴圖》以後,在此影響下,歷代畫家都喜歡將“快雪時晴”作為經典繪畫的意境進行創作,明初畫家徐賁、清初八大山人和髡殘、清中期畫家方士庶、近現代畫家吳湖帆都畫過《快雪時晴圖》。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里的一点朱砂

明 徐賁 快雪時晴圖 故宮博物院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