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風水輪流轉,何時到我家?靖康之際發生了古代中國一次大規模人口南遷,豪邁的北人與江南水鄉碰撞融合出新的文化。如果說北派山水在唐宋時期星光熠熠,南派山水在元代開始獨攬大權了,文化中心南遷至吳越之地。無論是元初的趙孟頫,還是元末的四大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皆是江南水土滋潤下成長起來的文人。


暮年的追夢人——黃公望


黃公望是元四家之首,也是經歷最傳奇的一位。猶如當下的孩子們秉承好好學習、參加各種輔導班、會一門樂器甚至奧數競賽獲獎一樣的“正途”一樣,“學而優則仕”是古人很長曆史階段內的理想歸宿,黃公望也不例外。

黃公望從小就被家裡按照讀書做官的人生道路去培養,從小是個學霸,熟讀四書五經,可惜他11歲那年,南宋滅亡了。蒙古人治下把人劃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在南宋統治下的南人被列為最低等級,理論上第四等南人不能做官,實際上如果想做官要先從小吏開始。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鄭慕康畫、王同愈題《黃公望像》


黃公望年少名聲在外,但是直到二十多歲才以小吏身份步入官場。在43歲那年,黃公望跟隨他的上司張閭上調至元大都(今天的北京)負責田糧雜物,他本以為仕途能夠更上一層樓,等待他卻是囹圄之災。他的上司張閭是個大不折不扣大貪官,同時期著名的元曲家關漢卿在《竇娥冤》裡把冤枉竇娥的反面人物設定為張驢兒,與張閭同音。受張閭案牽連,黃公望也入獄了。

就在入獄期間,元代破天荒地舉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黃公望也錯過了讀書人最佳的改變命運的時機,這似乎是上天跟黃公望開的一次玩笑。古人平均壽命短,五十歲是人生暮年不誇張,所以古人“五十而知天命”,這也讓黃公望從仕途宦海幡然醒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我猜黃公望心裡一定是這麼想的。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九峰雪霽圖》 元代黃公望

縱117cm,橫55.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不做官那做什麼?當一個畫畫的道士。

道士在元代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存在,道士可以免除賦稅徭役,也可以有自己的領地,粗略來說,你可把它當做一個“避稅地”或者“桃花源”,可以用宗教的旗號適當抵禦下絕望的社會。不少社會名流都加入道士,其中就有倪瓚的兄長,而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武當掌門張三丰。

黃公望從50歲開始一心一意投身藝術,同以往的自己決裂。黃公望開始大量臨摹古畫,並遊覽江南風景名勝,向諸如趙孟頫這樣大家請教,與倪瓚、王蒙這樣的畫家切磋交友,並信奉了全真教,做了一名道士,他一度還靠占卜為生。從此,算卦、交遊、作畫成為他後半程人生的縮影。

東方不亮西方亮,誰也想不到仕途一輩子坎坷的黃公望竟然在這樣的人生節奏里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地主富商重金求購黃的作品。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丹崖玉樹圖》 元代黃公望

橫43.8釐米,縱10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黃公望或許是受了趙孟頫“師造化”的藝術觀點,他常年把自己埋在江南山色裡觀察著這裡山石的每一寸肌膚、水紋的每一輪波瀾、雲朵的每一次卷舒,如痴如醉,廢寢忘食。他猶如一個頑石定在那裡感受著晝夜的交替與四季的變遷。怎麼才能畫好山水,黃公望告訴我們的是把萬千山色儲在胸間,這樣下筆才能揮灑自如,舉重若輕,他是真正與自然融為一體。

黃公望吸收了董巨的山水,加上他善於觀察自然,博採眾長,獨成一家,後世稱他的山水為“淺絳山水”,他的作品大多墨色清淡,乾溼濃密得當,在水墨上略用淡赭,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還留下了《寫山水訣》一書,從側面看出元末已經吸取了元初趙孟頫提倡的“書畫本來同”藝術觀點。

雖然黃公望遊遍江南山色,但是他自己苦於不能達到趙孟頫提倡的“古意”,在71歲那年他作《仿古二十冊》,把晉唐代以來的頂尖畫家的作品仿製了一遍,歷時4年完成。他在《仿古二十冊》自題“晉唐兩宋名人遺筆,雖有鉅細精粗之不同,而妙思精心,各成極致。餘見之不忍釋手,迨忘寢食,間有臨摹必再始已,此學問之吃緊也”。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天池石壁圖》元代黃公望

縱139.4釐米,橫57.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八十歲對黃公望來說是高產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他完成了多幅作品,但是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作《富春山居圖》,作為贈與師弟的作品,這幅作品歷經4年才完成,這是一幅長達近7米的長卷。為了畫好這幅作品,已經80多歲的老黃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化的奇妙,領略江山垂灘的美景,每有感悟便拿出筆記下,一邊看,一邊畫,一邊想。

《富春山居圖》不僅是黃公望藝術的巔峰,也是古代山水畫的一個巔峰。因為幾乎沒有人用長達四年的時間來跟山水對話,在這長達7米的空間裡,蜿蜒曲折的江水好似黃公望的一生,黃公望把自己的漫長的人生寫入了高低起伏的山石裡,寫入了蜿蜒曲折的水流中,這是黃公望用自己的生命來完成的作品。

耗時四年的鉅作完成後,黃公望欣然將贈與師弟,做人與其浮名一世,不如君子一時,讓當下我輩感慨不已。誰說人生起步太晚,黃公望以實際行動宣告: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要大膽追求詩和遠方。

最後請大家豎手機屏幕觀看長卷《富春山居圖》


「山水畫史~7」黃公望:我老了,但是詩和遠方一個都不能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