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若論陰謀陽謀,詭辯爭比,三國是最具代表的的歷史時代。三國故事向來都是各位史學家最喜歡研究的,從三國故事中,最能看出人性的黑與白,是非的對與錯,權謀的真與假。三國人才輩出,做謀士的人也數不勝數,於是一場場爭鬥就此展開,你勝我敗,背棄與忠貞,善惡真假,皆是大徹大悟後的詮釋。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三國時期,各路諸侯極愛用那些有頭腦的謀士為他們出謀劃策。這些有權有勢的人,只要遇到稍有些心計或是自命不凡的謀士都會重酬任用。有些人善於溜鬚拍馬確實得到了重用,可是有些剛直的人不善恭維就容易被冷落。於是,為了在亂世中生存,有些人就會另謀賞識自己的新主。

最具代表意義的,莫過於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出了名的以少勝多的一場戰役,袁紹大敗,不僅所有的軍隊都被曹操收歸囊中,袁紹自此退出諸侯奪權。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曹操攻克袁紹,接手袁氏部隊,同時也得一謀士,他就是沮授。沮授在歷史上是個難得的人才,史籍有文記載,稱他“少有大志,擅於謀略。”袁紹奪冀州後,沮授開始被袁紹任用。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漢獻帝劉協一生顛沛流離,不穩不安,沮授曾向袁紹進言,建議袁紹向獻帝示好,歸順漢獻帝,最後來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其他謀士對於沮授的建議十分不屑,暗地裡向袁紹詆譭沮授,俗話說三人成虎,袁紹最後也沒有將沮授的話當一回事。

袁紹看重長子袁譚,事事都與他商議。但是沮授卻暗中觀察,發現袁譚的心思並沒有表面上看得那樣簡單,於是沮授規勸袁紹,提防袁譚。袁紹大怒,還斥責了沮授,依然我行我素,最後袁紹去世,他的兒子為了僅有的一點權勢互相爭得不可開交。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袁紹進攻許都之前,沮授曾建議他不要心急,利用地形優勢,穩紮穩打,一步一步慢慢攻曹,計策定要做到萬無一失,才能保證將損失降到最低。袁紹急功近利,再次拒絕沮授的建議。同時,又有人悄悄說沮授的壞話,懷疑他是曹方的奸細,更讓袁紹起疑,之後沮授再說什麼,袁紹都不再相信。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官渡一戰前夕,沮授為了袁紹,自散家財,只為這些宗族能一心追隨袁紹。沮授勸眾人,若是袁公此次能勝利,那我們的威名定會遠揚,從此以後別人再想欺負我們,也會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若是袁公這次敗了,那誰也活不成。

沮授的弟弟沮宗卻不支持哥哥的說法,曹軍人馬不比我們,單從這一點上說,他們絕對不會勝的,沮宗還嘲笑哥哥多心。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此時,沮授也生氣,曹操一出挾天子以令諸侯就讓眾多人死心追隨,況且我們雖然敗了公孫瓚,但是此時士氣低迷,怎能從容應戰。沮授幾次向袁紹進言,由於心中疑慮,袁紹拒絕同沮授交流。沮授無奈,國之不國,袁紹既然如此聽不進忠言,自己索性就稱病不見任何人。

袁紹敗退,沮授來不及動身離開,就已經被曹軍俘虜。沮授被押到曹操面前,曹操早就聽聞沮授的遭遇,知道他空有一身才氣,奈何沒有遇到明主,於是示意他歸降自己。沮授不願歸降,還想著逃回袁紹身邊。曹操一直都吩咐手下厚待沮授,不得對他用刑,自己一片真心都無法打動沮授,他仍想著那個不喜他的舊主。

此人有才有德,卻不得袁紹重用,曹操百般拉攏都得不到他

既然自己無法讓沮授歸降,不能為自己所用,為避免日後成為禍患,曹操下令除掉沮授。於是,沮授被後人成為三國時期最冤屈的人才。袁紹拒絕沮授的建議,真是他的一大損失。曹操稱讚沮授,得他天下可平。一生鬱郁不得志,傲骨忠節,卻下場悽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