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都市工業追求高精尖 現代服務業優化升級

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萬達商圈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共同科技企業創業園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福久源商業綜合體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中建宜昌之星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日益繁華的濱江新城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個矢志不渝的創新理念,在過往的歲月裡,融入發展的血脈,讓都市工業從“大而全”邁向了“高精尖”,為伍家崗區打開了一扇鏈接世界的窗口;

一個枕江而眠的老工業區,在一次次的改革與嬗變中,化繭成蝶絢麗起舞,讓服務業從“傳統”邁向“現代”,催生了總部樓宇滿倉工程、智慧物業等新業態,再次吸引了全國乃至世界的聚焦。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伍家崗區從一個個項目落地到拉起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框架,從一次次引資、引技、引智、引制到承接產業轉移,雙輪驅動如同撬動高質量發展的槓桿,推動著伍家崗區域經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跑出轉型的“加速度”。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經緯紡機


創新“發動機”

助力一批工業企業邁向高精尖

上世紀90年代,宜昌70%的工業佈局在伍家崗區,隨著伍家崗逐步融入主城,區域職能轉變,工業用地不斷減少,企業大量外遷。

城市工業經濟出路在何方?企業如何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帶著疑問,記者來到伍家崗區工業園,驚喜地發現,在這裡,企業通過創新和技改,一批行業“小巨人”正在崛起。

一根頭髮絲直徑約0.08毫米。五環鑽機具公司生產的鑽頭,誤差控制在0.02毫米,僅為頭髮絲的四分之一,由於該公司鑽頭質量過硬,位列全國三甲。

公司總經理龔康強介紹,1990年前後,國內鑽具全部依賴進口。1994年底,三峽工程開工,他從深圳一國企副總位置上辭職,到宜昌創業,租了一個倒閉工廠的食堂作車間,7人創業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發鑽具。

剛開始,因產品質量比不過進口產品,市場反映並不好,公司交了10多年“學費”。

2008年,公司開始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這一折騰就是5年,光做實驗產生的廢鐵就裝了兩火車皮。後來,該公司生產的鑽機具慢慢成熟,獲得40多項國家專利。

去年,五環鑽機具公司產值突破1.5億元,產品銷往韓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多個國家。

在伍家崗,像五環鑽機具這樣的隱形冠軍並不少。燕獅科技20多年專注液壓裝備研發,佔據國內市場40%的份額;安琪酵母30多年專注於酵母這個看似很小的行業,結果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酵母公司;經緯紡機50年專注研發各類捻線設備,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捻線設備生產企業……

對於行業“小巨人”,伍家崗區給予所得稅減免,研發經費加計扣除等政策優惠。減稅降本的資金,很多企業又用來增加研發投入,通過技術改造開發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經緯紡機公司財務總監王傳華告訴記者,以前,公司主要生產細紗機和兩個型號的捻線機,賣給棉紡領域的中小企業,出口東南亞。近年來,公司將年銷售額的6%至10%投入技術創新,獲得30多項國家專利,推出了直捻機、地毯機和玻璃纖維捻線機,賣給國內汽車、電子、建築等行業大型企業,出口美、日、韓等多個國家。

“城區土地有限,難以做大增量,要盤活存量,技改是關鍵一招。”區經信局黨組書記趙勇介紹,伍家崗區去年進行技術改造項目共33個,累計完成投資11.18億元。15個項目被納入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庫。燕獅科技自主研發的汽車發動機複合增壓器,在二汽進行裝車試驗。創全電氣研發的空壓機節能裝置,在興發、華強、南玻等知名企業推廣應用。

趙勇告訴記者,從今年開始,伍家崗區每年將設立1000萬元區級工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改升級。目前,正在發放當中。

在伍家崗區,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的還有一批老牌工業企業。面對成本和價格雙重“絞殺”,中南橡膠曾連續虧損8年,資產負債率達170%。到2005年,公司從國企改制成私企。

公司董事長楊傑說:“我們反思很久,主要問題是產品多而雜,產能低端落後。”過去,中南橡膠產品有100多種,從運砂的窄幅輸送帶,到拖拉機的三角帶,再到車胎、鞋底全都生產,大而全,卻沒有一個拳頭產品。

“瘦身”才有出路。中南橡膠從產品下手:普通的窄幅輸送帶停產,轉做耐高溫、耐酸鹼的特種輸送帶;普通三角帶停產,只留下為汽車行業配套的剎車管等高端產品;車胎、鞋底、印刷膠版等低端產品全部淘汰……大浪淘沙,公司產品只剩10種,員工也從4800人減到300多人。2006年,中南橡膠扭虧為盈,隨後產值持續增長,去年實現產值1.7億元,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目前,該公司正在新建研發中心大樓。張國舉介紹,這個大樓將主要用於軍工產品的研發。公司搶抓軍民融合機遇,研發出20多個為軍工配套的產品,其中6個已投入使用。該公司歷時一年,投資300多萬元研發的抗震設施,可減少聲吶反射波70%,水中隱蔽性極強;研發的氣囊,能承受6000次強壓,比市場同類產品提高20倍。

中南橡膠的轉型歷程,是伍家崗區產業變革的縮影。瘦身換來產業結構優化。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五環鑽機具


改革“組合拳”

推動服務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

“新經濟新業態是未來伍家崗產業的主攻方向之一”,區委書記李向東告訴記者,要實現產業“變道超車”,現代服務業和新經濟、新業態是 “聚能強核”的最佳路徑。

為此,一份高標準、高謀劃的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從“案頭”走向“街頭”。

放大宜昌自貿片區政策優勢,優化業態佈局、完善政策體系、創新產品供給,引導培育發展現代金融、總部樓宇、信息經濟、文化創意、健康養生、城市旅遊等特色產業集群,著力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精準化高端化水平,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曾經,一名福建商人到伍家崗建了一家鋼廠,成為入駐伍家崗工業園的首個企業。儘管該企業年產值過億元,但因不符合環保和安全生產要求,最終搬離伍家崗。其後,化工廠、煉焦廠、水泥廠、紡織廠、建材廠、傢俱廠……一大批高能耗、高汙染、低附加值的企業相繼搬離。

一批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的三新項目被請進來。同時,伍家崗區搶抓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建設機遇,以優化結構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助推全區服務業從傳統向現代轉型。

科學編制《伍家崗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優化服務業空間佈局。從空間規劃入手,突出區域優勢產業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功能,規劃萬達廣場商圈、城東生態新區商圈、火車東站商圈、中央商務區四大核心商圈。

以東站綜合物流園、臨江物流集聚區為基礎,重點建設商品倉儲配送網絡、大宗物資集散中轉設施和信息化平臺,打造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交易平臺和城市配送物流基地。依託綜合立體交通網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目前,全區物流倉儲企業301個,物流業增加值佔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91%。

克服城區土地、規劃條件限制,依託萬達廣場、中央商務區等樓宇資源,實施商務樓宇“滿倉工程”,重點招引企業總部、銷售總部等進駐。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商貿企業市場主體培育發展的意見》,扶持培育商貿企業市場主體快速發展。轄區現有各類商業網點5682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141家。

推進金融服務業發展,渤海銀行、武漢農商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先後進駐伍家,轄區金融機構達到15家,其中銀行總部達到7家。

目前,全區服務業單位7698家,實現服務業年增加值233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71%。

依託項目,培育載體,增強服務業發展後勁。去年,全區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75%以上。中建宜昌之星、宜昌國際廣場、宜昌東站物流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三峽物流園、九州通醫藥集團、蘇寧電器物流配送、中瑞倉儲配送中心、共聯倉儲物流基地、晶海物流城市壹公里配送等為代表的重點物流項目相繼建成投入運營。謀劃龍盤湖CCRC、巴山金谷康養產業、東城商務中心、旭光商貿大廈等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77個,總規模1135億元,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發展後勁。

支持總部樓宇滿倉工程,培育總部企業做大做強;引導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促進物流信息與公共服務信息有效對接,提高經營效率;研究推動智慧物業發展,更好服務於人民群眾……

一系列改革“組合拳”,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

2017年,一份紅色的現代服務業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全區實現商務樓宇入駐率達93%,新增稅收3000餘萬元; 三峽物流園實現年交易額366億元,成為湖北省名牌服務企業、全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示範物流園; 中建·宜昌之星商業街順利開街; 柏臨河溼地公園、濱江公園、運河公園3條旅遊廊道和4所旅遊公廁建成;全年接待遊客2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5.7億元。

伍家崗區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並舉,積極構建與工業化、城鎮化相協調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一個具有伍家特色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逐漸形成,預計今年可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44億元。

40年成就展|雙輪驅動伍家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長盛川青磚茶香飄海外


服務“面對面”

雙輪驅動闊步邁向現代化強區

中南橡膠解決了歷史遺留20年的徵信問題;中威清洗機拿下2000萬元訂貨大單;利民管業貸到1300萬元週轉資金……

7月中旬以來,在全市“千名幹部進千企”活動號召下,伍家崗區開展了“百名幹部進百企聯項目”活動,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科級以上幹部分別對口一家企業,將收集問題逐一列明、逐一解決、逐一銷號。

幹部身子沉下去,“面對面”服務幫助企業解難題,讓企業更有幹勁。8月以來,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李倫華先後4次走訪服務該企業,中南橡膠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傑提出的三個困難,不到一個月都有了迴音。

該企業曾在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留下瑕疵。多年來不僅給企業申請信貸增加麻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經政府溝通聯繫相關部門與監管機構,出具相關資料證明其徵信瑕疵非企業主觀因素造成,歷史遺留問題徹底得以解決。

該企業用於修建技術研發大樓、實驗車間的36畝地,因與附近農民集中安置點的道路衝突,一部分遲遲不能啟用。經政府協調,立即拿出緩建路整改方案,預計年底這塊地就可交付使用。

經政府組織“銀政企”對接,該企業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就獲得了4000萬元的項目貸款授信,目前正在辦理中。

“對我們這種民營企業來說,任何一環不順暢,都會成為發展的‘絆腳石’,如今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問題迎刃而解,大大增強了我們壯大企業的信心。”看到變化,楊傑難掩內心激動。

為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伍家崗區委、區政府還瞄準“痛點”,急企業之所急。宜昌中威清洗機有限公司是白手起家的伍家崗區本土企業,規模不大,卻擁有眾多國家專利技術、發明專利和科技成果。

對於這類小企業來說,開拓市場、擴大知名度是發展的第一步。總經理劉文鍾介紹,8月下旬,區經信局組織該區從事裝備製造的14家優質企業,赴京山、隨州兩地的針對性考察活動,幫助他們與老客戶京山市湖北超能農業裝備有限公司達成進一步合作協議,敲定了2000萬元訂貨大單。

利民管業今年訂單暴增,已排到2019年底,但流動資金缺乏成為擴產瓶頸,區經信局通過組織銀企對接後,不到兩個月就幫企業拿到1300萬元的救急資金。

副區長何兵說:“政府也不是包打天下,我們重在為企業搭建平臺,協調資源,推進問題解決。”

在利民管業總經理李中華看來,“如果沒有政府提供這麼好的平臺,並幫助聯繫和對接,同銀行的合作不會這麼順暢。”

企業的“痛點”就是政府的發力點。針對融資難,伍家崗區加強與轄區銀行對接,今年已幫助13家企業通過市、區“銀政企對接會”,獲技改配套信貸資金9740萬元;針對審批難,該區開展了“最多跑一次”制度改革,全面公開144項“一次辦好”事項;針對用工難,又通過舉辦“雙百”用工招聘夜市,提供崗位2620個,415人與企業達成求職意向……

在全市“雙千”和伍家崗區“雙百”活動中,宜昌統領家俬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興林曾向對口聯繫的“服務官”提了兩個困難:一是難以打開市場銷路,二是公司正門前的同強路尚未建設。

“經過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銷售渠道已經有了眉目。道路問題因客觀原因推動起來確實比較難,但目前都在落實中,這讓我很受感動。”馬興林告訴記者,政府部門解決問題的速度很快,幹部們是真心實意在做事。

針對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伍家崗區成立融資、人力資源、降成本、營商環境、督查考核5個協調小組,要求周例會、月通報,確保問題有迴音,企業能滿意。

“要俯下身子走進企業、下足功夫為企業服務,不能聲勢大雨點小。”在10月12日召開的“百名幹部進百企聯項目”專題推進會上,區委書記李向東表示,幫企業解決問題,除了企業提出來的,還要全方位幫企業謀劃發展思路。

截至10月10日,從市級平臺反饋需由該區解決事項13件,已辦結12件。區內共收集281家企業反映的問題311個,其中已辦結問題50個,其餘正在有序推進中。

“為企業服好務,讓企業發展得更好,是伍家崗區打造都市工業樣板區、突破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使命所在。”目前,伍家崗區正在用創新的姿態、改革的魄力和優質的服務跑出轉型“加速度”,在新時代譜寫新篇章。

三峽日報/記者 王海益 通訊員 黎清 龔豔菊

圖片由伍家崗區委宣傳部提供


延伸閱讀

都市工業助力企業全面提檔升級

湖北創全電氣有限公司總經理程遠義:

公司創辦於2005年,租賃辦廠達10年之久,累計租金高達500萬元以上。2015年底,響應區政府發展都市工業的號召,公司暫遷至伍家崗共同創業科技園內,園區配套、辦公設施、科研環境、企業形象大步“提檔升級”,區政府為公司全額免租,直至新廠建成投入使用。

新廠區位於伍家崗工業園拓展園區內,佔地120畝,預計2019年年底一期工程將全部竣工。企業轉型期,區政府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援手,在資金、技術、管理上助推企業向好向優發展,目前公司研發的工業電器自動化控制系統已屬行業領先。

都市工業破解了伍家崗區域內工業發展土地受限的難題,將企業集中、統一安置在園區內,為企業內外部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營造了高標準的起點與配套,政企深度融合,並肩作戰,既壯大了地方經濟,又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源動力。

大型文化綜合體謀劃現代服務業明天

宜昌長江國際文化廣場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黎明:

10月18日,宜昌市規劃委員會正式通過長江國際文化廣場項目實施方案,標誌著這一項目已正式從藍圖走向實施。作為宜昌市現代服務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伍家崗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立以區委、區政府所有相關部門為主體的政府工作專班,與企業全面對接並配合做了大量相關前期工作,為項目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項目計劃於2021年全面建成並投入運營,將引領宜昌市商業升級併成為伍家崗區重要的樓宇經濟載體,推動伍家崗區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涵蓋全市配置最先進的豪華巨幕影城、全市綜合面積最大的新華書店旗艦複合業態書城以及藝術主題型高端文化娛樂體驗城等大型文化產業綜合體標杆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