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滋味

每個人在誕生的那天都收到一件生日禮物,就是世界。那裡面裝滿了作為人所需的一切,不僅有美好的東西,也有許多痛苦和眼淚。它既包著很多魔力,很多奇蹟,也包著很多混亂。然而,這正是它的意義所在,這就是生活。當你打開這件禮物,將自己置身於這個世界中的時候,你將永不懷疑生活的價值和意義。

在生活中可以見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講“我心中充滿了愛,我對愛篤信不移。”可是當他們問女服務員“哪兒有水?”的時候,態度卻是那樣蠻橫,歇斯底里。 只有當你用行動表明了你的愛時,我才會相信你。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充滿愛的呢?首先,我們必須熱愛自己。事實,如果你不愛自己,你將永遠不會去愛他人。一個人不可能完美無缺,但這並不等於說他無足輕重。每一個人都有一些別人所不具備的東西。 猶太作家愛拉威索爾曾這樣精闢地寫道:當我們告別人世去見上帝時,他不會問:“你為什麼沒有成為救世主?你怎麼沒有發現解決某某難題的辦法?”而他將會問“你為什麼沒有成為‘你’?” 一天,我班上的一位姑娘說:“現在我知道了,自己為什麼總是悶悶不樂,精神上感到很痛苦,因為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愛我,而這是不可能的。儘管我可以使自己成為世界上最鮮美的李子,可還是難免有對李子過敏的人!”話講得多麼深刻!接下去她又說:“如果別人想要香蕉,我也可以使自己成一個香蕉,但我將永遠是個二等品,而事實上,我本來可以成為最出色的李子。如果我耐心地等待,那麼喜歡李子的人就一定會出現。”如果你面對你內心的“自我”,握握手說:“喂,這些年你究竟到哪兒去了?現在我們又來到一起了,讓我們一塊向前走吧。”那麼,你將會發現你身上蘊藏的潛力是無限的。 然而,你如果就此止步,這個自我發現就只不過是一次令人讚賞的歷程。只有當你認識到“我們”這個“大家”,並把愛獻給他人的時候,你才會成為真正的“你”。 有一次,我乘飛機時坐在一個大學生旁邊,他看上去似乎無所不知,可是在我們的交談中,他每句話都帶著“我”。最後我說:“你知道在這五百英里的空中旅程中,你講了多少次‘我’嗎?為什麼不談談‘我們’呢?”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在芝加哥機場遇到的一個人。當時,大雪漫天,我們被困在那裡已有兩天了。有的人一天到晚地叫:“我要離開這裡,我要去辛辛那提!”然而,就在這群人中間有一位婦女,她挨個走到帶孩子的母親面前說:“來,把孩子交給我吧,我要搞個幼兒園,給孩子們講個有趣的故事,您可以借這個機會喝口水,上廁所或是買些東西吃。” 共處一個場合,同被風雪所困,可人們為什麼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呢?答案在於:是否有一個強烈的意識,一個為他人著想,努力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意識。當你這樣做了以後,你將會從中得到一種幸福和快樂。你們在開始一天生活的時候應該提醒自己去愛他人,應該努力去發現世間美好的事物,那麼,從外界的反映中,你將發現一個可愛的自我。假如你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身邊沒有一個人緊緊握著你的手,這說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愛之手去幫助他人。 有的人常來問我:“你總是講要為他人做些什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一次,一個叫吉爾的男孩問我:“有什麼可做的呢?”於是我把他帶到一個療養院。面對那些躺在床上、兩眼直視天花板的人們,吉爾說:“我對老年醫學一無所知,到這裡來做什麼?”我對他講:“別忙,你看見那邊有位太太嗎?走過去說你好’。” 於是,他坐下來和她談了起來。吉爾驚訝地發現,她的知識是那樣淵博,靈魂是那樣高尚。她對生活,對愛,對於痛苦和不幸談起來滔滔不絕,她甚至還談到怎樣努力以平靜的心理去迎接死亡的來臨。從此以後,吉爾向那位太太及療養院的人伸出了友愛的手,他們之間不斷髮生著感人的事情。一天,我看見吉爾帶著三十多個老人從校園走過——他們是去看足球賽的。難道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激動的嗎? 有什麼可做的呢?看看你的周圍吧!在你身旁就有一個孤獨的人需要得到愛的溫暖,還有個態度不好的女售貨員需要引導和鼓勵。這些不都是可以去做的嗎?這些雖然不是驚天動地之舉,可是做與不做卻大不一樣。如果真正把愛這個巨大能源釋放出來,我們可以把整個城市託到空中! 生活本身不是一個目標,而只是你走向某個目標的過程。目標的實現要靠一步一步地走,如果這每一步都邁得紮實而有意義,這就意味著生活。而且,你將不會在告別人生時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生活過而嘆息。 從現在做起吧!這種時刻不是永恆的,它一旦消失就再不復返。我們大多數人在對過去追悔中度過一生,今天,仍有千百萬人在重蹈這個覆轍。 我堅信,如果給愛下一個定義的話,唯一能夠概括其全部含義的字就是生活。你一旦失去了愛,也就失去了生活。請加倍珍惜自己的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