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共享單車獵人:讓下一個人有車可騎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在喧囂的街頭,共享單車已成為天津人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解決了人們“最後一公里”的痛點。與此同時,它又成為一塊人性試金石,亂停亂放、惡意破壞、強加私鎖現象時有發生。“單車獵人”由此而生,他們走街串巷樂此不疲,用個人的力量默默維持共享單車的秩序。

他們都抱著一個使命,就像是參與打獵遊戲的終極任務,讓下一個人有車可騎,直到“讓天下無獵可打”。

厲害!終極目標是“無獵可打”

29歲的白鷺就是“獵人”之一,白天他是工廠一名普通的電工,下班後他便化身“獵人”,居民區是“獵場”,而“獵物”就是那些被破壞、被私佔的共享單車。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白鷺在查找被損單車現場

白鷺每天坐班車上班,班車站離家步行大約有15分鐘,他選擇騎行解決這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共享單車簡單方便,“我在街上看到共享單車的第一天,就註冊成為用戶。”白鷺激動地說。

白鷺家住在紅橋區西於莊,地處拆遷片區,問題單車很多,主要涉及哈囉單車、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沒過多久,他發現回家路上想找到一輛共享單車變得很難。應用程序上的地圖總是把他帶到一個個居民小區,那裡停放,私藏,甚至鎖住了大量共享單車。

“只要我看到有單車被損毀我就氣不打一處來,然後就習慣性地碎碎念……”白鷺說在大街上看到有人騎沒鎖的共享單車就想去阻止,但自己又無權阻止,通過朋友知道可以直接將這種情況反饋給客服,從此他就當上了一名兼職“單車獵人”。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白鷺找到的被損車輛拍照上報

白鷺每週休週五和週日,這兩天他就會出外尋找故障車,再將被私佔或破壞的單車拍照,向單車運維上報,有時也會現場等,將故障車親手交給運維師傅。

“我很自豪,因為我的行為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共享單車的便利。”白鷺笑著說自己目前還沒有女朋友,他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帶著心愛的姑娘,一起上街“打獵”,而終極目標是無獵可打。

漂亮!怒懟私佔單車現象的天津姑娘

21歲的李小可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人,今年剛大學畢業。“不怕事”,“不認生”,“話茬子厲害”……李小可身上有著標準天津姑娘的幾大優點,作為“單車獵人”但凡出手也總讓周圍人拍手叫好。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漂亮姑娘李小可

一次,李小可看到路邊停著一輛共享單車,為了不讓別人把車騎走,有人在車鎖的位置用菸頭和口香糖紙堵著,她順手撿了根鐵棍,把裡面的菸頭和廢紙都給摳出來,把車鎖上了,並原地等著,微笑地看著那人回來後看到這一幕時臉都綠了。

還有一次,她發現家門口樓下的單車被上了私鎖,她從小區轉了一圈撿了根鐵絲,插進私鎖鎖芯裡,當時怕插得不緊,還往地上鑿了兩下,私鎖立馬不能用了,通過她在微信上報情況,當天這輛車就被運維師傅推走了。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李小可還保存著現場圖片

不僅身體力行,咱天津姑娘話茬子也是厲害。一次在一個小商店門口,一輛共享單車明明是鎖著的,當李小可上前開鎖時,從商店裡衝出來一個人特厲害地說“這車是我的車,誰讓你騎了。”李小可毫不示弱地回應,“你手機拿出來給我看看,有沒有信息,顯示關了就意味著不騎了不知道嗎?嘛是你的車,都是你的,整個單車公司都是你的,全世界都是你的,你這麼能耐怎麼還在這兒賣東西呢!……”

對方啞口無言,姑娘從容將車鎖打開,騎走。

怒贊!初中學生一個月撿回100輛

14歲的趙梓軒是一名初二學生,從家到學校的2公里距離,每天需要騎共享單車,因為看不慣大量單車被破壞,成為了“單車獵人”中的一員,而且還十分的“高產”,小小年紀的他目前已經成功找到了300多輛被私佔的各品牌共享單車。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趙梓軒是一名初二學生

雖然每週日都會抽出時間“狩獵”,但趙梓軒學業一點沒耽誤,在班裡名列前茅。趙梓軒的父親笑著告訴記者,孩子比較老實,以前並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直到發現孩子總拿父母的手機,還老出門,後來才知道孩子原來去做“獵人”了。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趙梓軒發現被私佔單車後上報運維截屏

他們從不是嫉惡如仇,而是能救一輛是一輛

數據顯示,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自行車出行比例高達66%,2014年,這一比例降至17.8%。缺少非機動車道,機動車侵佔自行車出行空間是影響自行車出行的重要因素。快速發展的共享單車服務扭轉了自行車出行的頹勢,它極大地刺激了城市騎行的需求。“自行車大軍”湧動的盛況再現中國城市街頭。儘管有數據表明共享單車緩解了交通擁堵,並促進騎行文化迴歸,但某些市民私佔破壞單車行為也給城市出行提出了新的挑戰。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天津共享单车猎人:让下一个人有车可骑

單車獵人在行動

哈囉出行天津省區用戶運營負責人焦清哲告訴記者,這些單車獵人的素質非常高,有很強的社會公德心,他們都是自發義務地去做,幫助維護了單車秩序。據統計,舉報量大的“哈囉單車獵人”年齡大都在18-35歲,在學和各行各業的人員都有,有著共同價值觀和理想的幾百人在微信群裡每天歡聲笑語,除了舉報問題車,大家也會嘮嗑聊天。

焦清哲說,很多人覺得這種行為是嫉惡如仇,其實他們沒有那麼強的攻擊性,他們覺得單車是方便市民出行的工具,不忍心看到被破壞,能救一輛是一輛,願意去通過自己的力量保護,通過他們能看到正能量的市民遠比搞破壞的多的多。

路見不平一聲吼,很難嗎?

在這個城市裡每時每刻都有讓旁人慾言又止的事情發生。

但幸好,還有他們。

新報記者 萬力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