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最近張國師的《影》掀起了一陣關於翻拍與改編作品的討論,影片已經上映,好壞評說各位心中自然早有論斷。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到改編作品

無非有兩種

一、電影延續了文學的傳統,將統一文本進行多次影像化表達,完成改編。這種例子在我國的電視劇領域非常常見,同一本金庸或者瓊瑤的小說,往往存在不同的編導演版本,僅《射鵰英雄傳》就存在9個不同版本,而哪個版本更好,也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重要談資。西方的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無論是舞臺還是影視都在經久不衰的持續了下去。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二、原創劇本的二次重拍。電影作為一種不同以往的綜合視聽藝術,對統一文本的不同理解造成了電影差異的美。我們在《街角的商店》中獲得的感動在《電子情書》中依然沒有改變;《十二怒漢》中的憤怒在日本版《十二個溫柔的男人》中變成了循循善誘。同一個故事,換了時代,人們的思考也會改變。



《一命》與《切腹》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樹的《切腹》,有仲代達矢和巖下志麻的加持,從落魄武士求一門庭進行切腹開始講起,諷刺了武士階級的偽善和麻木,力道十足;影像堅毅而充滿美感,凜冽的風和靜謐的墓成了影片的視覺符號,可以說是電影史上少有的接近完美的作品。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2010年三池崇史翻牌《切腹》,由市川海老藏、瑛太、滿島光、役所廣司主演,定名為《一命》,在滿足於前作表達的同時,《一命》感傷的是人命如螻蟻,窮人的悲涼,角度有所突破,試圖講述大時代下普通人的悲歡。從政治的《切腹》到寫實的《一命》,不同的創作思路反映出不同時代導演的訴求。



《十二公民》與《十二怒漢》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十二怒漢》的劇本實在是太過經典,導致大部分電影強國都有一個自己的“十二”作品,日本人有自己的《十二個溫柔的男人》,俄國人米哈爾科夫拍了車臣戰爭版的《十二怒漢》,而我們也拍了自己的《十二公民》,頂級話劇班底讓本片氣質非常的舞臺化,電影講了什麼大概相同,陪審團們對一個看似簡單的案子進行討論,科學和法制的精神在劇情發展中開始顯現。


故事的結束,十二個陪審團的成員迅速的融入人群中,他們只是普羅大眾中的一部分,更好的世界正在爭吵和辯論中出現。



《跟蹤》與《監視者們》

改編還是抄襲?就問大家一個問題~《射鵰英雄傳》哪一版最好?


近年韓國電影陸續改編了許多香港的電影作品,品質極不穩定,其中質量還算上乘的要數改編自銀河映像《跟蹤》的《監視者們》。


《跟蹤》整體風格陰冷,內容徐徐鋪開又環環相扣,各個角色的心理描寫非常細緻,細節中黑色幽默又有點讓人忍俊不禁,與其說這是一部動作片,更像是一部貓捉老鼠的懸疑片。

《監視者們》則完全拋棄了原版的氣質,進行了提速,把影片的整體風格調整為節奏明快,加重了動作片的成分,讓整部影片動了起來,與其說是改編,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內容題材接近的兩部完全不同的作品。

看改編作品的樂趣,在於對比

通過對比,感受不同時代,不同創作者的想法和他的世界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

原創劇本慌似乎是全球電影行業界共同的難題

絕妙的好故事已經成了稀缺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