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成名,魯迅是他粉絲,晚年反對白話文,稱:一萬個胡適也要敗

一書成名,魯迅是他粉絲,晚年反對白話文,稱:一萬個胡適也要敗

1866年底,洋務派官僚左宗棠是某人創辦的福州馬江船政學堂招生,意在培養當時中國非常稀缺的近代海軍人才,這是完全不同於中國傳統教育的新式學堂,在科舉制度尚未廢除的當時,這樣的學堂對於一般讀書人來說沒有多少吸引力,因為他不能為學生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提供絲毫的幫助,但是對於嚴復這樣的窮孩子來說,卻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一書成名,魯迅是他粉絲,晚年反對白話文,稱:一萬個胡適也要敗

學堂不僅不收學費和伙食費,每月還發給四兩白銀補貼家用,如果考試成績優異,另有獎賞。嚴復抓住這難得的機會進了考場,更巧的是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是['大孝終身慕父母論",嚴復剛剛失去了父親,還沉浸在深切的悲痛之中,加上原本就聰明過人,文字基礎不錯,洋洋灑灑一篇文章揮之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錄取很多沈葆楨的青睞,日後更得到他的許多關照。

用今天的話來說,馬江船政學堂可謂“寬進嚴出”的典型。語言,與嚴復同屆考入的105名學生經過延續嚴格的淘汰,只有14人最後完成了全部學業,嚴復的成績是最優的,與他一起畢業的,還有日後成為北平清廷北洋水師骨幹將領的劉步蟾等人。

嚴復在北洋水師學堂任職達20年之久,但直接教授的學生總數不到100人,即使加上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也用不著他投入全部的精力,正是這種寬鬆的環境和懷才不遇的心情,促使嚴復將自己的相當一部分精力投入翻譯西方社會政治經典著作的事業中去,並取得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豐功偉業,創造了翻譯史,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奇蹟。

嚴復獨具慧眼,從為數眾多的西方學術鉅著中精心挑選若干種翻譯給國人,是以他的開放的文化眼光,深厚的學術底蘊和進步的政治立場分不開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天演論》。《天演論》告訴國人,自然進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演化規律,但是人類進化絕非全憑自然的選擇淘汰,其根據就在於人類可以發揮主動精神去汲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發憤圖強,而這恰恰是動物所不能做到的。

一書成名,魯迅是他粉絲,晚年反對白話文,稱:一萬個胡適也要敗

對於嚴復的翻譯作品,思想犀利、語言尖刻的魯迅評價不高,嚴復以“信達雅”作為翻譯的最高追求,而魯迅批評他用一個“雅”字打消了”信“和”達”,依據是是古文的文言怎麼能夠翻譯得“信”,對於大眾讀者怎麼能夠“達”?對於嚴復翻譯的幾部作品,魯迅有所區別,認為《穆勒名學》和《群己權界論》譯的費力,讀者看起來也吃力,最好懂的自然是《天演論》,桐城氣息十足,連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搖頭晃腦的讀起來真是音調鏗鏘,使人不自覺其頭昏,魯迅本人就很喜愛讀《天演論》,曾在晚年的回憶中說:一有閒空就照例吃花生米、辣椒、讀《天演論》。

1900年,嚴復離開任職20年的北洋水師學堂,輾轉上海北京等地,出任維新派人士組成的中國國會副會長,會長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位留學生,容閎,因為在翻譯事業方面的卓越成就,嚴復還先後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總辦審定,名詞館總撰。

晚年的嚴復思想要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本位上來,1912年袁世凱委任他為北京大學代理校長,他準備將學校的經科和子科科合併,使學校成為專門講究中國傳統學術的基地,以維繫數千年傳承下來的紀綱人倫道德。袁世凱密謀復辟帝制,楊度等積極拼湊“籌安會‘為其吹喇叭、抬轎子,楊度拉嚴復入會,嚴復既不拒絕也不參加實際活動,袁世凱的復辟鬧劇收場以後,嚴復的自我批評是”當斷不決,虛與委蛇,名登黑榜,有愧古賢“。

一書成名,魯迅是他粉絲,晚年反對白話文,稱:一萬個胡適也要敗

新文化運動興起,嚴復站在其對立面給予刻薄的批評,他反對學生參於政治,辱罵蔡元培是神經病患者,他反對推廣普及白話文,認為這是文化的退步,斷言即使有1000個陳獨秀、1萬個胡適、錢玄同也改不了其失敗的結局,1921年深秋,嚴復逝世,他留給子女的遺言是:歐洲300多年的文明進化,結果卻是”利己殺人,寡廉鮮恥“這八個字。回過頭來看還是孔孟之道包容天地,彙集環球,他告誡後人中國不滅舊傳統,可以修改,但不可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