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站人」銀元

民國元年1912年英國造貿易銀元俗稱“站人,站洋”,屬美品,1895年,英國政府利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俗稱“站人”。銀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士左右有英文幣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紀年;背面中央為壽字紋,上下為中文“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

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站人”銀元

出手聯繫:15014106169

英國站洋幣

1895年,由於英國限制本土銀幣的流出,所以英國政府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用於英國在亞洲的貿易,因此嚴格說來仍然屬於英國銀幣,標準稱謂為"英國貿易銀元"。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腐敗無能,無法抵禦外敵侵略,先後與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外國列強為了在華爭奪利益,幾十個國家的銀元先後湧入中國,通過不公平貿易,換取我國大量白銀。

該幣發行後廣泛流通於亞洲各國,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地區,進入我國後最初流通於粵、桂兩省,1900年以後北方開始使用,特別在京津地區更為盛行,佔領了我國自南到北的大部分地區。 由於當時香港並未發行過壹圓銀幣,且該幣在香港一度獲得法定流通資格,因此廣東部分地區也習慣稱為“香港壹圓”或者“港光”。

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站人”銀元

出手聯繫:15014106169

“站人”銀元,是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之一。“站人”銀元進入我國後,開始在廣東、廣西一帶流通,因其製作精美,含銀量高,深得商民喜愛。英國政府看到“站人”銀元在中國有利可圖,便大量鑄造,大量輸入。

暗記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槍戟的叉尖上有英

無暗記版,即在站洋的正背面無任何暗記,當然僅僅憑槍戟的叉間上無“B”是不能判斷是否無暗記版別的,真正鑄造發行無暗記版的站人銀幣的年號只有5個,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等,這一點應當注意。

清末民初時期由英國鑄造“站人”銀元

出手聯繫:15014106169

外國早期商貿銀元很多年以來價格一直相當平穩,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起,珍稀版“鷹洋”和“站洋”等低檔銀元價格就一直在3萬~6萬左右盤整,但從2006年秋季起,外國商貿銀元價格最先向上攀升,至2008年春漲到130~160萬元,尤其是今年春季以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有所加快,現市場裡“鷹洋”、“站洋”和“站洋”的成交價已分別達到280萬、310萬和450萬元一枚。在兩年多的時間裡,絕大部分外國商貿銀元的漲幅都超過了兩倍甚至更高。

“站人”銀元作為一種歷史載體,記錄了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屈辱歷史。研究在中國流通的外國貨幣,對於我們瞭解外國列強利用銀元貿易,掠奪中國財富的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