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爲何不願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一句話說得李敖臉紅

關於中國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一直都是國際上的一件大事情,莫言奪得“諾貝爾文學獎”終於開啟了諾獎的大門,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為什麼這麼多年只有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呢?其實我國近現代有很多知名的作家,其中不乏與諾貝爾文學獎有所關聯的作家,像當年老舍本來是可以穩穩當當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可是老舍自殺導致這個將無法頒佈,於是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最後被村上村樹奪走,而在這之前,魯迅也曾經被提名參加諾貝爾文學獎的參選,只是魯迅自己沒有同意而已。

魯迅為何不願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一句話說得李敖臉紅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當時的背景,力求讓大家能真實瞭解當時的情況。1926年12月20日,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帶著一支探險隊來到中國北京,想要對中國的西北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考察,建立柏林——北京——上海航線。這個斯文赫定是一個很牛的人不僅不是出色探險家還是瑞典學院院士,幾度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僅發現了樓蘭、尼雅、羅布泊小河村,甚至還找到了雅魯藏布江和印度河的源頭,填補了地圖上的大量空白。

魯迅為何不願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一句話說得李敖臉紅

當時斯文赫定想要來中國考察就需要政府的審核,政府方面自顧不暇於是就將這件事情交給了北大考古學會和清華研究院等學術團體,於是就制定了“反對外人隨意採取古物之宣言”,其實也是保護國家文物的一種手段。斯文赫定為了和中國學術界搞好關係,於是就跟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的劉半農商量,自己就是瑞典文學院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之一,對作家是有推薦權的,當時中國比較有名的作家就是魯迅了,於是斯文赫定和劉半農就商量這推舉魯迅來參加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劉半農就讓臺靜農諮詢一下魯迅的一件,沒有想到魯迅回答的很簡潔:請你幫我轉告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為我,為中國。但我真的很抱歉,我不願意如此。

魯迅為何不願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一句話說得李敖臉紅

對此魯迅還給出瞭解釋: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其多,他們得不到。你看我翻譯的那本《小約翰》,我哪裡寫的出來,可是這位作家就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我就更不好意思去了。魯迅的回答很客觀,加上魯迅沒有長篇作品,如果真的去參選結果真的夠嗆,而且斯文赫定說的只是推薦參選,而不是一定獲諾貝爾文學獎,可是近些年在一些人的歪曲下,成了諾貝爾文學獎魯迅志在必得,但是不屑去參加而已,這樣說除了滿足虛榮感,剩下的只是空虛而已了。

魯迅為何不願參加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一句話說得李敖臉紅

但是還有一位中國作家對諾貝爾文學獎卻是真的情有獨鍾,那就是李敖,李敖曾經直言魯迅沒有創作過長篇小說,稱不上是文學家,還對魯迅的作品找出很多毛病,比如魯迅的《戰士與蒼蠅》,李敖認為其中的“蒼蠅營營地叫”改成“嗡嗡”,實在是貽笑大方。李敖後來也用《北京法源寺》這部作品參加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並且信心滿滿,認為自己這部作品就是板上釘釘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參評失敗後又開始埋怨,說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不公正,我的作品中的理想主義成分還有權勢鬥爭做的都非常好,堪稱是最好的,所以諾貝爾文學獎不給我是對中國人的偏見,可是偏偏後來莫言獲獎了,李敖又不再說什麼了。

李敖自負的話聽得實在太多,曾經有人採訪問他最崇拜的人是誰,他直言是鏡子中的自己,這得自戀到何種程度,如果他能少一點爭奪榮譽之心,迴歸本心,像魯迅一樣站在巔峰之上還知道一山更有一山高,那他可能才能寫出更多好作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