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全文8172字,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01

【亂世之始】

大唐帝國的光輝照耀著中華大地,“天可汗”的名號映襯著帝國的榮光,燦爛的中華文明和強大的中華帝國在那一刻榮耀盛開,光芒萬丈。

帝國的統治者唐玄宗和他的貴妃——玉環美眉正在華清池的溫泉中恣意的享受著。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一切都是那麼的井然有序,

自我感覺良好的唐玄宗根本沒有料到一股暗流已在悄然湧動。

大唐皇帝的“乾兒子”安祿山,正在獵獵寒風中,檢閱著他的軍隊,刀光閃閃,劍戟林林,此時他大腹便便的肚子裡裝的可不是對乾爹唐玄宗的忠心。

歷史無數次的證明,乾兒子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公元755年11月,安祿山和史思明在范陽率15萬叛軍反唐,口號是老掉牙的“清君側”,安史之亂爆發。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乾兒子終於造起了乾爹的反。

帝國的北方,一時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唐王朝匆匆組織起來的新軍根本就不是久經戰陣的叛軍對手,節節敗退,狼狽不堪,很快,第二年的六月,都城長安失守。

唐玄宗做夢也想不到昔日憨頭憨腦的乾兒子竟然會造自己的反,毫無準備之下,只能倉皇逃往帝國的後花園——四川。

後面的結果,大家就很清楚了:馬嵬坡兵士譁變,禍國殃民的楊國忠被剁成肉醬,一代美人楊貴妃香消玉隕,遺恨千古……

隨後,唐王朝在各地勤王武裝的配合下,逐漸穩住陣腳,重新集結力量,開始組織反攻。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人心向背才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

這場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不義之戰,顯然沒有多少人樂意捧場。

再加上叛軍暴虐成性,濫殺無辜,老百姓吃盡了叛軍的苦頭,於是,人心思唐、眾望所歸也就是當然的結果了。

而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倒行逆施,終至眾叛親離,先後被自己的兒子砍了腦袋(看來親生兒子也不一定靠得住啊),叛軍開始逐步瓦解。

公元762年,名將郭子儀與李光弼在回鶻鐵騎的幫助下合力剿滅了叛軍,安史之亂終於平息。

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成為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拐點。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2

 【後遺症】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唐王朝經此變亂,從此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藩鎮割據,類似於半身不遂。

長時間的叛亂,使得各地節度使在戰爭中逐步坐大,漸成尾大不掉之勢,錢糧賦稅擅自截留,將官校佐隨意任免,心情好了,討個封號,心情不好,搞點恐嚇,有時甚至吆三喝五,要挾中央,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勢。

而中央政府為了平息叛亂,不得不委曲求全,虛以委蛇,從而形成了唐朝後期藩鎮長期割據,中央政府日漸衰微的局面。

藩鎮割據成為了大唐王朝一顆揮之不去的毒瘤,並最終要了大唐王朝的命。

伴隨著藩鎮割據的愈演愈烈,大唐王朝的另一個併發症也出現了——宦官專權,類似於間歇性腦癱。

對於大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來說,安史之亂後的政治局勢可以用簡單的兩句話來概括:

外面藩鎮打架,裡面朋黨吵架。

大家都在忙著搞武鬥、搞黨爭、搶地盤、搶勢力,打架的打得不可開交,吵架的吵得不亦樂乎,皇帝突然發現自己很孤單!

帝國的統治者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偌大的國家似乎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他,

而在他無助的眼神裡,卻突然瞄見了環伺四周的小可愛——太監!

這些朝夕相伴、形影不離的太監,在大唐皇帝的眼裡實在是貼心人。

別的不說,就那一聲嬌滴滴、粉嫩嫩的“奴才”,已經讓主子聽著周身舒坦,受用不盡了。

還是奴才貼心啊!

帝國統治者的思維很簡單:宦官畢竟是家奴,身份卑微,就算想篡位也沒人捧場,而且沒有生殖能力,就算一時得點好處也無法承繼(誰讓他生不出兒子呢),因此只有依附皇帝才有生存的空間(逐出皇宮就是廢人一個),較之藩鎮割據的武將和朋黨之爭的文官,更加容易控制,表面上看似乎也更加衷心。

領導,都喜歡乖的嘛,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然而,事實卻是,喪失了性慾的宦官,卻往往對一種叫權力的東西充滿了畸形的慾望!

於是,在皇帝的默許甚至是慫恿下,宦官漸漸進入了帝國的權力核心,他們(或她們?)把持禁軍,宣詔承旨,成為了帝國的實際控制者。

於是,唐後期,奇怪的現象發生了,三個帝國的統治者:順宗,憲宗,敬宗均死於宦官之手,另外還有七個皇帝——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擁立。

曾經輝煌燦爛的大唐王朝被巨大的陰影籠罩著……

公元873年,帝國的接力棒在顫顫巍巍中交到了年僅12歲的唐僖宗手裡。

還是個孩子的唐僖宗玩點泥巴還行,怎會曉得治國安邦?

風雨飄搖中的大唐王朝,即將迎來一場更大的風暴……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3

【科舉的副作用】

長安城。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正是大唐科舉放榜的日子。

張貼皇榜的地方早已經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一個濃眉大眼的年輕人擠在人群中,瞪圓了眼睛,搜尋了N遍,諾大的榜單上,哪裡有他的名字啊。

本來想考個公務員,混個鐵飯碗,無奈侯門深似海啊,考了N次,連門都沒摸著。

年輕人徹底崩潰!

他狠狠地留下了一首詩: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這首殺氣騰騰的詩,還好不是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否則有十顆腦袋恐怕都砍光了。

這個小憤青就是黃巢,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史載世代販鹽,地地道道的犯罪世家,真不知道唐朝的POLICE是怎麼監管的,這麼一個職業犯罪家族,居然就漏了。

販賣私鹽,是古代的一項古老的、非法的、高風險的,但是(請注意這個詞)絕對暴利的職業,尤其為古時候的黑社會所熱愛,著名的黑道大佬——程咬金同志就是幹這行出身的,當然,程咬金同志也光榮地成為了這一行業成功人士的傑出代表。

唐朝在“安史之亂”後,中央財政日益緊張,一方面是由於戰亂的破壞加之地方藩鎮的截留,另一方面則是皇帝和大臣們養小老婆的緣故——人家也得有點買化妝品的錢呀。

於是帝國政府為了增加收入,實行食鹽國家專賣,鹽利成為了中央政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然而,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壟斷將導致一個必然的結果:行業腐敗和行業倒退。

對比一下當時的鹽價就很清楚了:唐玄宗時,鹽價每鬥才十錢,肅宗時,每鬥一百一十錢,德宗時已經高達每鬥三百七十錢,注意這還只是官方定價,而實際上市場上的鹽價,有時候甚至比官方定價還要高出一倍——這自然逼得不少窮苦老百姓只能吃得清淡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當時真實的社會寫照。

而唐朝政府為了保護高額的壟斷利潤,對私鹽販子自然是毫不手軟。

唐律規定:私人販賣食鹽一石以上(大概100斤左右),就處以死刑。

但是即便如此,販賣私鹽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

尤其是黃巢的老家——山東。

其實道理很簡單,山東靠海,海水往那一放,不曬白不曬,曬乾了就能賣錢,簡直就是暴利,馬克思說了:有300%的利潤時,刀山火海都有人跳,所以民間私鹽氾濫也就不足為奇了。

 況且,唐朝官鹽往往質量次,價格高,弄不好還崩掉兩顆門牙——俺是壟斷俺怕誰,愛咋咋地!

而私鹽呢?價格低,口感好,我們一直用它!

於是,黃巢家通過世代販鹽,積累了不少財富。

有了錢,小黃同學也就有機會接受教育(讀書在那時還是很奢侈的事情),和所有的讀書人一樣,黃巢當然也想著混個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徹底洗清家族歷史,洗白了上岸,可惜人家老李家的門不好邁啊。

科舉制度的初衷是為國取士,不過硬幣總是有兩面的,古板苛刻的科舉制度其實也是造反派的生產線(黃巢、洪秀全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屢試不第的黃巢心中憋著一口惡氣。

恰逢那年頭官府查禁私鹽風聲日緊,私鹽行當越來越難混了。

公元875年,山東最大的私鹽販子——王仙芝揭竿而起,聚眾起義。

小憤青黃巢立馬拉起人馬響應——販私鹽的隊伍是現成的,於是兩個私鹽販子領導的唐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4

 【失敗的招安】

起義軍走州過縣、殺富濟貧、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隊伍迅速壯大,而朝廷派出的各路進剿軍卻各懷鬼胎,行動遲緩,以至於坐失良機,頻頻受挫。

帝國政府在連吃敗仗後,拋出了誘餌——招安——你們也別瞎折騰了,不就是要個官嘛,咱老李家別的不多,官帽子多啊。

帽子的確準備了,可惜卻忘了黃巢的。

不過,這也難怪,誰讓你小黃那時候的名頭還不夠猛呢。

唐僖宗下詔任命王仙芝為左神策軍押牙兼監察御史,這個官職聽上去挺唬人,可惜水分太大,說白了就是讓王仙芝當個中央禁軍的小頭頭兼八品的言官,大概類似於“弼馬溫”這樣的角色。

這樣的芝麻綠豆大的官,老王倒是不嫌棄,反倒很興奮——到底是個私鹽販子!

這邊廂,新科王御史正美滋滋地忙著與昔日的對手稱兄道弟。

那邊廂,黃憤青已經跳起來了:

靠!鬧了半天,原來沒我小黃什麼事啊!!!

黃巢怒而指責王仙芝:“當初你把俺們拉下水,現在你洗洗手,拍拍屁股做官去了,把我們這群跟著你混飯吃的兄弟晾在這喝西北風那?!”(“當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君獨取官而去,試問五萬餘眾,何處安身?”)

在場的其他首領也都群情激憤,喧譁不已。

黃憤青一激動,掄起拳頭就把王仙芝一頓暴錘,打得老王滿地找牙,鼻青臉腫。

眾怒難犯,王仙芝見勢不妙,只好暫時的放棄招安念頭,繼續入夥。

至此以後,黃巢與王仙芝分道揚鑣,各率一隻義軍轉戰南北,後來,倒黴的王仙芝在湖北黃梅戰死,於是手下的一票人投奔了新BOSS——黃巢。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5

【滿城盡帶黃金甲】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各路農民軍公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靈感來自黃巢當年的那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改元“王霸”——稱王稱霸的意思。

此時的黃巢,還只是希望能稱霸一方,做個土地主就OK,因此對於唐王朝招安的美夢並沒有完全破滅。

於是,當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黃巢率軍轉戰至嶺南,大軍兵臨廣州城下時,他並沒有急於攻城,而是向朝廷拋了個媚眼——要求封為廣州節度使。

誰知中央政府壓根不來電,愣是給了個“率府率”的閒職——一個五品的陪皇太子玩的閒官,手握數十萬大軍的黃巢自然沒那麼傻,而中央的態度,徹底激怒了這個私鹽販子:

你不給,難道我就不能自己取嗎?!

僅僅一天時間,廣州城破,唐嶺南道節度使李迢被生俘,12萬在廣州經商的外國商人成了黃巢洩憤的刀下冤魂。

從此,黃同學“丟掉幻想,準備戰鬥”。

隨後,黃巢率軍由南至北,橫掃長江流域,於廣明元年(公元880年)九月,渡過淮河,義軍兵鋒所指,州縣望風歸附。

十一月,大唐王朝的東都洛陽,不戰而降,唐朝洛陽市長(東都留守)劉允章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黃巢大軍。

兵敗如山倒,僅僅十六天之後,帝國首都長安也失陷了。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當年的豪言,今日終於實現!

起義軍連夜發佈安民告示:黃巢大王起兵,本來就是為了老百姓的,我們義軍不會像姓李的那樣不愛惜人民,你們只管安心的生活,不用擔心。(“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

義軍主動示好的姿態,感染了長安市民,因此黃巢率軍初進長安城的時候,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歡迎,黃巢一激動(黃巢的顯著特點)就把搶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分發給了窮苦的市民,贏得了長安百姓的好感。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6

【集結號】

可是,進入繁華的帝國都城沒幾天,農民起義軍的老毛病就犯了。

他們以殺唐官、懲民賊為名,到處燒殺淫掠,強取豪奪。

史載:“各出大掠,焚市肆”。

長安城再次遭劫,帝國都城一片混亂。

而此時他們的頭——黃巢則連腿上的泥都來不及洗乾淨,就已經爬上了皇帝的龍床。

唐廣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881年1月16日),黃巢於含元殿匆匆忙忙稱帝,國號大齊,改元金統。

被糖衣炮彈打得暈頭轉向的起義軍,迅速腐化墮落。

起義軍開始肆無忌憚地享用起帝國誘人的遺產,至於追剿帝國那個逃亡皇帝的事情早就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而此時,跑路的皇帝——唐僖宗,循著一百年前唐玄宗跑過的老路,跌跌撞撞跑到了四川——這個有著優良傳統的帝國避難所——終於遠離了叛軍的威脅。

趁著這個時機,大唐王朝穩住了陣腳,並迅速吹響“集結號”,號召天下勤王,諸路大軍在長安混亂的形勢下開始向農民軍進逼。

而此時,持續的搶劫已經造成了長安城內的糧荒,農民軍搶劫的最終結果是把自己搶的沒東西吃了。

當來自四面八方的軍隊,已經對長安形成包圍態勢的時候,正在皇宮裡享受“齊人之福”的大齊皇帝黃巢這才意識到幾十萬大軍困守孤城的危險。

4月5日,黃巢主動率領大軍撤出長安。

各地勤王軍自然不會放過這復國第一功的機會,爭先恐後地進入“光復”後的長安。

受盡了農民軍劫掠之苦的長安百姓原以為政府軍回來了,世道能太平點,於是紛紛歡呼迎接。誰承想,官軍搶起來也頗有一套,而且較之農民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一場更大規模的劫掠又開始了。

這次搶劫讓唐朝老百姓懂得了一個最樸素的真理:官軍和農軍沒什麼區別,都是匪,至於打什麼旗號其實並不重要。

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果說農民軍的搶劫是把自己搶的沒的吃了,那麼這次官軍的搶劫則更搞笑,因為官軍搶到最後把自己吃飯的傢伙給搶沒了。

原來就在政府軍搶掠到興頭上,已經混亂到沒有建制的時候,剛剛退出長安城還驚魂未定的大齊軍卻意外地發現政府軍並沒有後續的增援部隊,於是,黃巢又率軍重新殺回了城裡,來了一出教科書般的關門打狗。

那些只顧著搶錢而完全沒有防備的政府軍,措手不及,還沒明白過來,吃飯的傢伙就稀裡糊塗地沒了。

黃巢二進宮。

這下可苦了長安城的百姓。

黃巢回到長安後,對於老百姓歡迎唐軍一事,切齒痛恨,一激動(老毛病了)就縱兵進行報復性地屠殺,並稱之為“洗城”,整個長安城頓時血流成河,十室九空。

長安百姓紛紛外逃,躲避戰亂,偌大的一個帝都頃刻間變得空空蕩蕩。

黃巢的幾十萬大軍困守在長安城裡,民心盡失,形勢開始日漸不利。

就在這關鍵的時刻,一個投機分子爬上了歷史的舞臺。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7

【我叫朱三】

朱溫,安徽碭山(今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人,因為家裡排行第三,故得乳名朱三。

朱三的老爸是個鄉村的窮教書匠,日子本來就過得緊巴巴,又可惜老朱命不長,朱三還未成年,老朱就駕鶴西遊了,扔下朱家娘崽四個相依為命。

迫於生計,朱母只好到蕭縣地主劉崇家做老媽子,也就是當傭人,順便把三張吃飯的嘴也捎上了。

當然,地主家的飯是不能白吃的,於是老大老二被分配去放牛,而朱三呢,運氣不錯,被分配去伺候本家——養豬。

寄人籬下的日子本來就不太好過,可是朱三又偏偏喜歡惹是生非,好勇鬥狠,於是鄉親們愈加看不起他,朱三就在眾人的蔑視和責罵中長大,逐漸養成了狡猾奸詐的性格,而低人一等的環境也讓不擇手段出人頭地的念頭在朱三心裡深深地紮下了根。

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黃巢起義軍經過朱三的家鄉,在“跟著我,有肉吃”的誘惑下,朱三和二哥朱存加入了起義軍。(朱存後來戰死)

朱三在起義軍中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舞臺,狡猾奸詐的性格讓他在歷次作戰中如魚得水,憑著軍功節節高升,逐漸成為了黃巢手下的一員大將。

當長安城裡菊花盛開時,身為同州警備區司令(同州防禦使)的朱溫正負責大齊帝國東面的安全。

同州(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是帝都長安的東大門,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也正是因為如此,唐朝調集重兵,拼命圍攻,試圖打開通往都城的道路,朱溫漸漸頂不住了,向老闆頻頻求援。

可是求援遇到了障礙,負責軍事的高級官員孟楷將朱溫的求援信全部截留,不予通報,黃巢壓根不知情,其實按照當時的情況,就算黃巢知道了,也是無濟於事。

因為此時的黃巢也正被唐軍在長安死死地拖住,哪裡抽得出身,長安城內已經人吃人了(史實),朝不保夕,如何支援朱三。

朱溫左等等不來糧草,右等等不來援兵,身邊卻還有個大蒼蠅在天天鼓譟,WHO?

黃巢派來的監軍——太監!

原來皇宮的太監們又在黃老闆那找到了新工作——監軍,對於這份工作太監們太熟悉了,這本來就是大唐王朝的必修課嘛,於是輕車熟路,皆大歡喜。

老朱沒等來援兵,沒等來糧草,卻等來了一個該死的太監,這個鬱悶那!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8

 【一根稻草】

面對著微妙的局勢,謀士謝瞳趁機進言:

ONE,黃巢只是個草莽之徒,不過趁著亂世撈一把而已,沒有什麼真正的本事,跟著他,沒肉吃;

TWO,唐僖宗雖然跑路了,可是各路的唐軍還很多,正在積極籌劃復國,老百姓的心還是向著唐朝的,200多年的江山不是說玩完就玩完的(請注意這句話);

THREE,現在朝廷裡勾心鬥角,小人當道,尤其是那個姓孟的傢伙有意作梗,你老朱在外面為老黃家小老婆的脂粉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有誰能聽見呢?古代的秦將章邯不就是因為這樣才背秦歸楚的嗎?

SO,反水是正解!

朱溫此時也看出了農民軍的頹勢,決定叛變,於是果斷而迅速地把死太監剁了祭旗,並派使者向老對手——唐朝河中戰區總司令(河中節度使)王重榮遞交了“合作意向書”,“順便”認了王重榮當舅舅(朱溫的生母姓王)。

朱溫的使者向大唐王朝衷心地表達了老朱誓做反骨仔的堅定決心,並對雙方的合作願景尤其是官帽的大小表示了無限的期待。

王重榮親切會見了來賓,並代表大唐帝國向老朱表示了親切的慰問,勉勵朱三同志繼續做好殺人的本職工作,為大唐王朝偉大的封建主義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後臺老闆唐僖宗聞訊欣喜若狂,在政府軍與反政府軍勢均力敵的關鍵時刻,左右時局的朱三反水,無疑是個大大的利好,於是他迅速而果斷地抓住了這根稻草,因為在他看來這實在是一根大唐王朝的救命稻草,然而,事實證明,他錯了。

朱三的確是一根稻草,可惜不是救命的,卻是壓垮唐朝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不管怎麼樣,帝國總算是暫時找到了苟延殘喘的機會,於是,簽字畫押,合作愉快!

唐僖宗迅速任命朱溫為左金吾大將軍,河中戰區副司令長官(河中行營副招討使),並對朱溫寄予了無限美好的期待――賜名“朱全忠”。

而朱三則麻利地舉起了屠刀,毫不猶豫地向昔日的兄弟砍了過去,事實足以證明,朱全忠既不會忠於黃巢,也不會忠於大唐,他只忠於他自己。

對於朱三來說,忠義仁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09

【沙陀傳奇】

此時,農民起義軍的另外一個勁敵也趁亂殺了過來。

那就是唐王朝的世襲僱傭兵——沙陀人。

沙陀是西突厥的一個分支,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一向驍勇善戰,彪悍異常,自唐太宗的時侯起,就成為了大唐王朝的僱傭兵,世世代代為帝國鎮守北方邊關。

而現在,沙陀鐵騎的一支就在號稱“獨眼龍”(一隻眼睛失明)的猛將李克用的率領下向長安疾馳。

李克用本姓朱邪,其父因軍功被唐朝賜名李國昌,故從此老朱邪家改姓“李”。

李克用不僅本人勇力過人,威震四方,他手下的沙陀騎兵也很有一套。

據說,兩軍對壘時,李克用的沙陀鐵騎均是一色的黑衣黑褲,頗有點黑客帝國的味道,遠遠望去彷彿一群烏鴉,故人稱“鴉軍”。

用陝西話說,挺扎勢。

這架勢在戰場上確實能起到震懾敵軍的作用,以致於農民軍與之交戰時頗多怯場。

公元883年,躺在長安享了兩年福的黃巢,面對李克用、朱溫及各路唐軍的夾擊,終於支撐不住,被迫撤出長安,倉皇東逃。

此時的政府軍剛剛收復長安,正忙著慶功邀賞,暫時無暇東顧,農民軍趁機在向東轉移的過程中,攻城略地,本來尚可以站穩腳跟,以圖東山再起,然而農民軍將領孟楷(就是扣朱溫戰報的那位)的戰死卻最終將這支隊伍拖向了覆滅的深淵。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10

【螞蟻搬家】

陳州,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巴掌大的地方卻出了一個超級牛人——大唐王朝陳州州長趙犨。

作為地方的父母官,稱職的趙州長早在黃巢大軍撤出長安之前,就預料到了農民軍的撤退路線(果然是牛人啊!),並提前搞了點備戰備荒。

他先將城外方圓六十里的老百姓全部挪到城內,同時順道再來了個堅壁清野——義軍的來,糧食的不給。

然後大範圍的徵召(或者抓)年輕男子入伍,整頓訓練,積極備戰。

趙州長已經把刀磨得快快的了,而那顆腦袋不久就送上門來了。

黃巢手下大將孟楷剛剛拿下蔡州,志得意滿,根本沒將小小的陳州放在眼裡,就在孟楷準備挾克蔡州的餘威,一鼓作氣拿下這個彈丸之地時,卻當頭遭了一記悶棍,被趙犨在項城偷襲得手,幾乎全軍覆沒,孟楷也乖乖地做了俘虜,並被砍了腦袋。

心腹大將孟楷的陣亡,讓黃巢惱怒異常,為了給愛將報仇,老黃一激動(衝動是魔鬼啊),就把全部家當都抖了出來,將小小的陳州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準備將趙犨像一隻螞蟻一樣捏死。

可惜趙犨並不是一隻簡單的螞蟻,事實證明,這位趙州長是一隻敢於伸腿絆倒大象的蟻王。

被憤怒衝昏了頭腦的黃巢,此時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他完全不顧後面雖然還在狂歡但卻隨時可能出擊的帝國軍隊,把大軍全部集中在陳州,在一個沒有什麼戰略意義的地方與對方死磕,放棄了農民軍游擊戰的特長,而與政府軍玩起了陣地戰。

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焉能不敗耶?

公元883年6月,陳州保衛戰打響。

這場戰役持續了三百天之久,演變成了一場拉鋸戰,雙方都打得異常艱苦,而糧草則成了勝利的關鍵。

被黃巢視作螞蟻的趙犨同志充分地發揚了螞蟻的本色,早在黃巢大軍壓境之前,趙州長就使出了螞蟻搬家的獨門絕技,將方圓百里的糧草搬了個一乾二淨。

由於趙犨堅壁清野的政策,導致起義軍的糧草供給非常困難,黃巢沒有糧食,就派人四處擄掠,甚至……吃人!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11

【帝國之殤】

黃巢採用機械化手段,將活人粉碎,以人肉作軍糧,供應圍城部隊,保證起義軍的戰鬥力,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人吃人紀錄。

這一份駭人聽聞的吃人紀錄,若非記載於正史,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史書記載:“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就是說,當時由於連年戰爭,老百姓家裡都沒有糧食了,這群叛賊就到處搶掠活人當做糧草,將他們扔到巨大的石頭窠臼中,用巨型的石頭大錘,連人帶骨頭一起搗碎,做成人肉糧食(類似於北方用石臼搗蒜或者南方用來舂稻穀的那種工具,只是體積更放大了很多倍),供給部隊吃,並將製作這種人肉糧食的地方稱之為“舂磨寨”。

難怪魯迅先生說:翻開中國的歷史,只發現了兩個字——吃人!

此時的黃巢不再是什麼沖天大將軍,也不再是什麼大齊皇帝,而是一個輸紅了眼的孤注一擲的賭徒,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成為了吃人的惡魔。

上帝要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瘋狂的黃巢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

次年二月,黃巢的剋星——李克用率五萬沙陀鐵騎南下,自北面步步緊逼。

三月,朱溫攻破黃巢外圍重要據點瓦子寨,斬殺數萬。

各路唐軍逐漸形成對黃巢的戰略壓迫態勢。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12

【菊花殘】

黃巢終於為他幼稚的衝動付出了代價,面對唐軍的優勢兵力,黃巢不敢硬拼,於是撤了陳州之圍,轉向東北威逼朱溫老巢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

豬窩要被掀了,老朱急了,立馬向猛將兄——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還真夠意思,二話不說,當即率精銳騎兵尾隨追趕,終於在黃河岸邊的王滿渡追上了黃巢軍,出其不意,擊其半渡,黃巢大敗。經此一役,主力損失殆盡。

黃巢收拾殘兵,繼續東逃,李克用緊追不捨,一晝夜疾馳三百里(猛將兄就是猛將兄啊!),追得黃巢屁股冒煙,連當皇帝的那副行頭都一股腦地扔給了李克用。

李克用一直追到黃巢的老家——山東冤句(今山東省菏澤市西南),直到人困馬乏,糧草不濟,才悻悻然收兵,回到朱溫的老巢汴州開PATTY去了。

收尾的工作交給了感化軍節度使時溥以及黃巢曾經的“鐵桿”手下——尚讓。

他們沒有再犯黃巢拿下長安之後貪圖享受的錯誤,依然死死咬住殘兵,窮追不捨,而降將尚讓的表現尤其積極,簡直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不過,叛徒終究沒有好下場,沒多久,時溥就把他殺了,順便將尚夫人也笑納。)

6月17日,走投無路的黃巢于山東泰山狼虎谷(今山東省萊蕪市聖井鄉祥溝村附近)兵敗,被叛徒——外甥林言殺害。

正當林言美滋滋地拿著黃巢的腦袋做著升官的美夢時,苦苦追趕的官軍把林言的腦袋當做利息也割了下來。

理由很簡單:俺們辛辛苦苦追了那麼久,水都沒喝一口,這麼一個天大的功勞,怎麼能便宜了你小子!

林言以為自己挺狠,沒想到遇上了更狠的。

轟轟烈烈的黃巢大起義就在鬧劇般的結局中草草收場。

黃巢率幾十萬大軍縱橫整個中國長達十年,他起兵之地在山東曹縣,戰死之地在山東萊蕪,兩地相距不過三百里,套用一句歌詞:真是終點又回到起點啊。

長安菊花沖天香,回首殘陽遍地傷。

十年征戰十年血,為誰辛苦為誰忙?

帝都長安的菊花雖然已經不再芬芳,大唐王朝的喪鐘卻也已經悄然奏響……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13

編後語:

【作者想說的一些話】

月潤江南,歷史研究愛好者:

我很喜歡歷史,因為歷史很有趣兒,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有趣的一個個片段,構成了有趣的歷史。

我喜歡徜徉在這有趣的歷史中,感受著,體會著,那悠長的時光隧道深處,曾經的金戈鐵馬、蕩氣迴腸,曾經的英雄遲暮、黯然神傷。

這些有趣的人和事,縱然相隔千年,卻依然閃耀著光芒,吸引著後人去探究,去尋找,去品味,去思考。

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她從未走遠。

我相信,這是每一個喜歡歷史的朋友,共同的感受。

於是,我想把那些有趣的歷史寫下來,獻給自己,也獻給所有喜歡歷史的朋友。

【本文感想】

唐朝末年黃巢大起義的爆發雖然事發突然,但細細深究,卻早已積弊頗深。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初,也曾勵精圖治,選賢任能,整頓吏治,發展生產,改革兵制,在姚崇、宋璟等賢相的輔佐之下,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當時,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準,經濟繁榮,商業發達,國力空前強盛,百姓安居樂業。

詩聖杜甫的詩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開元之治使得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

然而,唐玄宗在位後期,由於國家承平日久,便漸漸生出驕怠之心,不理朝政,不重國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迷上了傾國傾城的楊貴妃。

正如杜牧詩中所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在這種享樂主義的氛圍之下, 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粉墨登場,禍亂朝綱,安祿山、史思明等手握重兵的鎮將則心懷異志,包藏禍心。

公元775年,安史之亂爆發,大唐王朝迎來了一場始料未及的暴風驟雨。

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嚴重削弱了大唐的國力,掏空了中央政府的根基。

安史之亂後,大唐王朝由盛而衰,深深地陷入了藩鎮割據的泥沼中,中央政府控制力日漸衰弱,地方藩鎮勢力日益強大。

此時的唐朝中央政府所面臨的局面類似於春秋戰國時周天子面臨的局面,地方肆意妄為,中央無能為力。

各地藩鎮軍閥瘋狂地搶地盤、抓壯丁,橫徵暴斂、燒殺淫掠,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個大唐王朝已經坐在了一個威力巨大的火藥桶之上,只等著那點微弱的火星。

王仙芝、黃巢振臂一呼,天下雲集,起義的烽火四起,曾經輝煌燦爛的大唐王朝終於迎來了最後的飄搖歲月。

如今回首這段歷史,不免令人扼腕嘆息。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周易•繫辭下傳》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歡迎關注,給你有料、有趣、有意思的歷史。

在這裡遇見最樸素的情懷

在這裡遇見最有趣的歷史

月潤江南

純歷史|新解讀|很有趣

快,關注這個號,一起漲姿勢~

一個落第秀才掀起的滔天巨浪,給予大唐王朝致命一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