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本地做了19年的超市一夜之间全部倒闭,本土化超市真不行了?

自从"线上线下一体化"提出以来,线上纷纷向着线下转,尤其是像京东、阿里这样的企业在零售方面更是起到了领头的作用,百万便利店计划更是让众多人再一次确定了线下发展的巨大潜力。再加上近几年业态的由大向小转变,社区便利店、社区超市更是成为了"香饽饽"。

天津本地做了19年的超市一夜之间全部倒闭,本土化超市真不行了?

然而,在一片向好的前景下,有些超市却悄悄地倒下了。前不久,北京本地的61家好收成超市全部倒闭,而董事长苑双庆则将原因归结于管理不善,一方面是因为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没有进行分离,以至于到现在身上背负了大量的债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于信任老员工,以至于在管理上出现了较大的疏漏。

而据了解,好收成超市的形态有三种,分别是社区中心店、社区便利店和24H便利店,并且早在2016年的时候,好收成就顺应了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增加休息区、实行基地直采的模式,与此同时,还上线了网上商城,实行会员制,对周边的一些商家,还实行了上门配送服务。后来,又与京东到家合作,对用户实行了及时配送服务。

天津本地做了19年的超市一夜之间全部倒闭,本土化超市真不行了?

就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门店,却在今年10月初落得全部倒闭的下场,在所有倒闭的本土超市中,好收成不会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它的倒闭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原因,市场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它的没落,而这也是众多本土化超市不可避免的。

近几年,零售的业态一直在慢慢地向小进行转变,从商场到购物中心、商超再到近几年小型便利店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小而精的业态才是最接近人们生活的,才是人们最需要的。正是在这种认知下,越来越多的人在抢占社区,新开、收购、合并等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在无形中对本土化的超市、便利店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一方面就是在无形中抬升了房租。市场竞争增多,最开心的当属房地产商,其次才是消费者。即便是在盈利不变的情况下,房租一涨再涨,也是众多商家所经受不起的。在最近10年的时间里,众多实体门店倒闭原因之一就是门店房租压得他们喘不过来气,盈利还不够房租,门店不倒闭才怪。

天津本地做了19年的超市一夜之间全部倒闭,本土化超市真不行了?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在中国,永远是什么火,做什么。购物中心火的时候,全国都在建购物中心,这几年便利店比较火,各个城市、社区都在引入便利店。而且,一些互联网开便利店得套路就是烧钱、获客,但是,烧钱真的是能够烧出来用户的,这对于传统的本土便利店或者商超的打击是很大的。

在这种恶意竞争下,市场逐渐趋于饱和,那么,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商家被淘汰出去,从而保证市场的供需平衡。在针对消费者需求上,互联网企业似乎更加了解用户,而本地企业在供应上似乎更加轻车熟路。这种情况下,出局的可能是后来者,也可能是先入局者,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的故事已经成为了过去。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本土化的超市或者便利店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自己的发展思路以及未来规划,更要了解对手的打法和优势。如果只一味地看着自己面前的道路,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