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是爲了更好地入睡?專家邀66位志願者開啓「修仙」模式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實習生 洪恆飛

通宵兩天,酬勞兩千——這不是欺詐信息,而是一則睡眠實驗志願者招募啟事。10月24日,浙江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衛生中心通過官微發佈該啟事,目前已從一千多位報名選手中挑出66名18—45歲的志願者,並於近期開始為期兩個月的實驗。

“熬夜”是為了更好地入睡?專家邀66位志願者開啟“修仙”模式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有近40%人群被失眠所困擾。僅發佈招募啟事的官微留言區而言,“來雙十一項目和值班室看看”、“浙大附一的醫護人員熬夜還少嗎”等評論比比皆是。

究竟該實驗是何目的?對人體是否有副作用?現代人又該如何改善睡眠質量?26日,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精神障礙診療和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許毅。

兩天不睡不會對實驗對象產生危害

“熬夜”是為了更好地入睡?專家邀66位志願者開啟“修仙”模式

據許毅介紹,該實驗旨在通過模擬睡眠缺失的情景,採用非藥物、非浸入式的物理治療技術,改善睡眠缺失對腦功能的影響。

“本次招募前,我們已經做過預實驗,再結合國內外的研究先例,這項實驗對實驗對象不會產生危害。”許毅告訴記者,兩天不睡覺在人體承受範圍內,一般人都可以完成,人體可通過“補覺”的方式,恢復精神狀態。

實驗期間,志願者們需要佩戴腦電監護設備完成實驗,在開始前和結束後接受血液和唾液的採集,每隔6或12小時填寫量表和完成心理學相關軟件測試等工作,每隔12小時接受一次重複經顱磁刺激技術(rTMS)的治療。

實驗過程中志願者可以從事看書、遠程辦公等輕微活動,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卻不能喝咖啡這些提神飲料。

許毅對此作出瞭解釋,提神飲料是從化學層面干擾人體清醒程度,與電子產品對人體產生的物理刺激不同,進行rTMS技術試驗需要規避化學干擾。

對實驗持質疑態度的網友,多集中在“會不會猝死”、“實驗過程中睡著怎麼辦”等問題。“每個志願者都會配有‘一對一’的醫護人員,並根據對志願者身心狀況的評估結果給出相應建議。”許毅表示,醫護人員會以和志願者聊天、引導室外活動等方式助其“提神”。

實驗期待尋找國人失眠解決路徑

“熬夜”是為了更好地入睡?專家邀66位志願者開啟“修仙”模式

此次實驗中採用的主要技術是rTMS技術。許毅介紹,rTMS通過磁場刺激大腦,調節腦功能,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具有無痛、無創、安全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該技術在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許多國家均已批准用於臨床診斷和治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已批准應用於臨床治療,目前已廣泛應用於精神科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

“人體分管睡眠的大腦區域神經功能下降,就會引發失眠問題。需要調控這部分的腦功能,才得以改善人體睡眠狀態。rTMS治療,把磁場導向性引入大腦特定區域,經顱骨引至腦內兩三釐米處,可以引發大腦神經細胞的重塑。同時,還能引起腦神經營養因子的增長。神經細胞一經修復,神經連接正常,腦功能也得以恢復正常。” 許毅說道。

此前國外已經做過相關實驗,許毅認為很有必要在國內進行嘗試:“不同國家和地區人種不一樣、生活的地理環境也不一樣,睡眠行為也會有差異。舉較極端的例子——在北極生活,經歷極晝極夜的人,他們的睡眠問題就不能完全適用於我們。因此,針對國人體質研究失眠問題,從而找出新的解決方法很重要。”

記者還了解到,66位志願者將分批次於近期開始他們的實驗之旅。許毅再次強調,志願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隨時退出。“一旦實驗結束,會盡快發佈相關成果,和更多的失眠患者和醫學專家共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