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69年來 對中國這麼氣急敗壞的人不多

美國副總統彭斯本月初在華盛頓的哈德森研究所發表對華政策演講,全篇講話充滿著對中國的偏見和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9年來,中美建交39年來,第一次有一個美國副總統用如此氣急敗壞的語氣對中國進行指責,不得不讓我們感嘆,原來中國發展得這麼好,原來中國這麼讓美國焦慮。

建國69年來 對中國這麼氣急敗壞的人不多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彭斯的演講稿理應論證嚴密,邏輯準確,可這篇演講無論事實還是邏輯,都有著巨大的漏洞和矛盾。例如,彭斯說,中國的GDP在過去17年增長了9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對中國的投資。的確,改革開放以來,美國對中國有很多投資,但是這個投資並不能誇大為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國今天的發展局面。我們改革開放以來外資的來源地,排名第一的是香港地區。和香港相比,美國真的算不上“很大”。按照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的統計,截至2017年底,美國對於中國的投資存量為2560億美元。而僅在2015-2017年的三年間,香港對於中國內地的投資就有2788億美元。

另外,2017年美國對中國的投資是140億美元,中國對美國的投資是290億美元,按照彭斯的邏輯,被投資的要感謝去投資的話,那麼2017年,彭斯擔任副總統的第一年,中國對美國的投資是美國對中國投資的兩倍多,那麼美國是不是應該對華感激多一些?彭斯這番對華不友好的演講,算不算是恩將仇報?

當然,站在中國的立場上,我們並不需要美國政府的感激。因為投資這個事情,是一個雙方共贏的事情。海外投資來到中國,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中國龐大的市場機會也讓海外投資滿載而歸。這種“技術換市場”的模式沒有誰感激誰,誰幫助誰的問題,外資獲取了利益,中國得到了成長,大家互通有無,是互利共贏的。

當然,這與特朗普、彭斯所奉行的“美國優先”的思路是南轅北轍的,也許彭斯理解起來有一些困難。“美國優先”的著眼點在分配上,認為利益就是那麼多,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中國不這麼看,只有當發展緩慢甚至停滯的時候,才會把目光放在分配上。我們的著眼點在創造上。開放和合作能讓利益變大。利益變大了,每個人分的都會更多。中國認為,重點不是美國第一還是中國第一,重點是要開放,要合作,只有這樣,中國和美國才能都從中獲益。

建國69年來 對中國這麼氣急敗壞的人不多

互聯網經濟的大潮下,全球經濟的競爭,從技術的競爭轉化到了心態的競爭。大家開展競爭的核心,是誰有一個更開放的心態。優步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它卻沒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愛彼迎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團,卻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卻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庫存;臉書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媒體平臺,其本身卻不創造任何內容。這些大公司眼中沒有“你多一口,我就少一口”的分配競爭。在他們看來,成功不是建立在別人失誤、失敗的基礎上,相反,成功必須依託於別人的成功。這才是今天世界經濟的方向。

美國今天的成功,正是因為美國過去的開放。美國曾展現出開放包容的胸懷,讓世界上很多有才能的人懷揣著夢想去到美國。也就是說,就是因為美國過去不講“美國優先”,才造就了今天的國力和地位。中國決不會效仿“美國優先”,搞什麼“中國優先”。因為我們相信,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能夠造福自己惠及世界,讓中國人民實現全面小康的步伐更穩健一些,時間更快一些。

(作者系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